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三藩之乱时,是否是三个藩王都参与了叛乱?

2017-06-29 来源:爱go旅游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清三藩之乱时,是否是三个藩王都参与了叛乱?”。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既然称为“三藩之乱”,肯定是“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都参与了叛乱。
附录:
三藩之乱:指的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驻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驻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不仅在经济上是沉重的负担,而且在政治上威胁到清政权。
康熙十二年(1673)春,康熙皇帝做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很快就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也都迅速响应。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敢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康熙二十年(1681)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平定“三藩之乱”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大致经过:
1、战乱不断扩大阶段:康熙十二年(1673)11月至康熙十五年(1676)4月。吴三桂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随后尚之信又叛于广东,总督、巡抚俱附之,清廷增兵两江。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此外,三藩举起反清旗帜后,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
2、相持阶段:康熙十五年(1676)5月至康熙十七年(1678)7月。以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3、清廷取胜阶段:康熙十七年(1678)8月至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康熙十七年(1678),年已74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攻陷。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解决方案2:

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靖南王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

解决方案3:

平南王尚可喜虽然没有参与叛乱,但是其子尚之信夺权参与了叛乱。所以可以说三藩都参与了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是年十一月平西王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提出“兴明讨虏”,兵出三贵,占据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起兵叛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响应,分三路出兵,东路攻浙江温、台、处三州;西路攻江西广信、建昌、饶州;中路攻浙江金华、衢州,并请郑经攻广东潮州、惠州。
当时平南王尚可喜没有反清,反而与吴三桂等人火并,以示忠诚,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二十一日,其子尚之信发动兵变,炮击清兵大营,并派兵封锁尚可喜的府第,接管了平南王的权利。举兵叛清。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进取江山,破仙霞关,入福建取浦城、建宁,克延平,抵水口。十月,朝廷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耿精忠。清兵大军压境。耿精忠无奈,率文武出城迎降。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二月,尚之信因吴三桂索重金助饷,又派将占领冲要,因此新生悔意。遣使赴江西至和硕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康熙帝赦免其罪,恩准尚之信袭平南王爵。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
康熙二十年底,清军攻击昆明。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彻底平定。

解决方案4:

平南王尚可喜没有参与叛乱。参与叛乱的是其子尚之信。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广东最高指挥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临终前原本一直昏迷的他忽然强睁眼睛,说:“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杀贼,死有余辜!”他令诸子把皇太极所赐冠服取出,穿戴好后扶他起来,向北叩头,说:“吾死之后,必返殡海城,魂魄有知,仍事先帝。”说完死去。康熙皇帝闻讯震悼,赐谥号曰“敬”。 棺椁暂厝于广州大佛寺,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归葬海州凤翔山,后又迁葬今海城市八里镇大新村文安山。

解决方案5: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