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式电磁炉加热技术研究
2023-11-19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1年第25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0机械与电子0 科技信息 电磁感应式电磁炉加热技术研究 刘祝山 (淄博张店钢铁总厂轧钢厂 山东淄博255007) 【摘要】电磁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烹煮食物的电磁炊具,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磁感应原理和电磁式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电磁感应;涡流;电磁炉 0引言 电磁灶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工作的.是现代家庭烹饪食 物的先进电子炊具。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用来进行煮、炸、煎、蒸、 炒等各种烹调操作。特点:升温快、热效率高、无明火、无烟尘、无有害 气体、对周围环境不产生热辐射、体积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观美观等优 点.能完成家庭的绝大多数烹饪任务.是实现厨房现代化不可缺少的 新型电子炊具 3电磁炉的原理 3.1涡流的产生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导体静止但有随时间变化的磁场.都町 以造成磁力线与导体的相对切割 如图2所示.在一根导体外面绕上 线圈.并让线圈通人交变电流,那么线圈就产生交变磁场 由于线圈中 间的导体在圆周方向是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闭合电路中的 磁通量在不断发生改变.所以在导体的圆周方向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 感应电流.电流的方向沿导体的圆周方向转圈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 1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以这种在整块导体内部发生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称为涡 如果导体的电阻率小.则涡流很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流现象 导体内部的涡流会产生热量.、 induction)又称磁电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 强.产生的热量就很大 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 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一一 df 一 (1)、 它表示沿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等于闭合回路所包围面积内穿 过磁通的变化率。在闭合回路的导体内维持电流,必须在导体内存在 电场,因此,可以用导体内的感应电场强度来定义感应电动势: 图2电涡流原理图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e= E-df (2) 3.2电磁炉的原理 式中积分路径c是沿着假想路径为导电时的感应电流方向.围线 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 c所包围的总磁通为: 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 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 、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 ; (3) 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 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 则公式(2)可表示为 分产生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 生热能,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 (4) = d :一鲁 d; 的方向由围线c和右手定则来确定。如果考虑面在空间是固定 的.以及为了显示仅仅是对时间的微分.因而将它用偏导数来表示: {』 .dj—f堕.J (5) 上式是静止环位于时变磁场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定义的积 分形式。 2常用的加热方式 利用高频电压或电流加热通常有两种方法:电介质加热和感应加 热。 电介质加热是利用高频电压加热.通常用来加热不导电材料 当 高频电压加在两极板层上。就会在两极之间产生交变的电场。需要加 热的介质处于交变的电场中.介质中的极分子或者离子就会随着电场 做同频的旋转或振动,从而产生热量.达到加热效果。比如微波炉加 热。 图1电磁炉工作示意图 3.3电磁炉主电路图 电磁感应加热是利用高频电流加热.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 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炉面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 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 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所以:电磁炉煮食的热源 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 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 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熟的目的.这就是感应加热的原理,电磁炉就 是利用这中原理来工作的。 图3为电磁炉主电路图.220V、50Hz的交流电经大功率全桥整 流.整流后为脉动直流电.脉动直流电通过扼流圈L,和c 的平滑滤 波,将相对平稳的直流电供向下级电磁线盘k,k线盘与c 振荡电容 组成kc 振荡回路.从而在线盘上产生交变磁场。IGBT是绝缘栅双极 晶体管的简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 f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 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有 三个电极.分别称为栅极G、集电极c及发射极E。电磁线盘的后级为 高压保护二极管VD.作用为防止反向高压击穿IGBT。当IGBT的c 极电压为Ov时.IGBT导通,此时的励磁线圈进行储能,当IGBT由导 通到截止时.此时由于线圈的作用.电流还会沿着先前的方向流动,由 于IGBT关断 电感只能对电容C 充电,从而引起c极电压升高,随充 电电流变小直至为零时.C极电压最高。从这个时候(下转第106页) 100 2011年第25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0高校讲坛0 科技信息 第一.二首诗是赠送给日本僧侣的诗.后两首是赠送给日本使节 的诗。这些诗的共同特征在于:第一,远距离和饱含真心的依依惜别之 情是共同的主题 在这些诗中都极端的夸大了中日间的距离 距离的 远近与感情的深厚成正比,距离成了衡量感情的一种方式 他们都深 知,隔着如此远的距离,一旦分别,是再也没法相见了。诗人们想象着 友人归国途中的危险.担心友人的安全。第二.四首诗全部以扶桑.祖 州以及神仙作为描写的内容加以体现.充溢着浓浓的仙境气息 诗人 们通过对仙境的描写比喻与日本的相隔之远 人类是不能到达仙境 的.因此友人一旦归国.再也不能取得联系了。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去 的友人不舍的感情。第三,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通过频繁 的交流,诗人们与这些遣唐使(僧)之间结下的深厚的情谊。 下面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的名作.与上面的诗歌不同的是.这 是一首追悼诗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除了工艺品,在日本向唐朝朝贡的物品中,也有像琥珀,玛瑙等自 然产物。在《旧唐书》中记载道:“十二月癸丑,倭国献琥珀,玛瑙 琥珀 大如斗.玛瑙大如五斗器”。“斗”是计算体积的单位.一斗相当于十升 可见从宝石类来讲.如此巨大体积的琥珀和玛瑙确实是非常常见和珍 贵的 而且传说这样巨大的琥珀石从海里自然涌上来的 这就更加加 强了日本是个“宝物之岛”的映象 唐朝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日本器物形象是日本形象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美的器物正是体现了古代日本技术的 高超 而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这些器物所代表的技术 水平.也是日本民族文明的象征。 综上所述.回顾唐朝中日交流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友好往来.互 通有无的繁荣景象 而通过文学作品中的相关记载.能够让我们窥见 唐朝时鲜明的日本形象.也展现了那时候日本观的特色。“以史为鉴”, 在历史上中日两国曾有过长期友好往来的“蜜月时期”.虽然现在中日 关系时好时坏.但回顾历史.让我们能相信中日两国是能够和平相处 的。只要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互相理解与宽容,中目关系必将迎来更加 诗中的晁卿衡指的正是前文中提到的阿倍仲麻吕 仅学识渊博. 才华超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与李白,王维等 都有密切的交往。天宝l2年(753年),仲麻。吕归国时,传闻他在海上遇 难 李白听了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以上的著名诗篇:诗人把仲麻吕比 作洁白如碧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碧海 因为是明月沉碧海所 以天愁人哭,万里长空的白云,刹时间也变得灰暗阴沉,一片愁色笼罩 着天地人间。诗中感情充沛,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成为中日友 谊史上传诵千年的不朽名作 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1 日文文献 『11栗原益男.隋唐帝re[M].耩裟社,2003. f2]橘本雄_唐代日本:中国文化交流研究0新展髑fM].三造堂,2000. [3]吉田璺.中国古典百言百 fM1.集英社,2001. 『41西同弘.中国古典0民俗t文化fM1.平凡社,2002. f5]金子修一.隋唐0国隙秩序t柬7 fM1.割文社,2001. 3唐朝作品中有关日本器物的描写 从唐朝开始.日本的工艺品取代了以往未加工的自然宝物.开始 流人中国 遣唐使们在积极吸收大陆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搬出岛国的 器物。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通过朝贡贸易输出的器物.对这个时期日本 形象的建立.起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勾起中国人兴 趣的物品.在其文学作品中也有展现,例如在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奉和 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中,就有这样的描述“花罗封蛱蝶,瑞锦送麒 麟”。蛱蝶和麒麟皆是罗锦上的刺绣。在汉武帝时期.西域进贡了刺有 蛱蝶的罗缎,而日本国朝贡了刺有麒麟的锦缎。锦缎异常华丽,炫目得 仿佛要刺伤人的眼睛。在唐朝中国人的眼里.早已深深刻下了日本人 能够制作精致锦缎的印象 、 在日本的邪马台国时代.由于绢的制造技术非常发达.也开始输 入大陆。到了唐朝 众多的绢类作为朝贡的物品也被遣唐使带到了中 国。那么唐朝的诗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些绢类的呢?李白在《送王屋山人 魏万还王屋》中写到:“身着日本裘,昂蒇出风尘”。其中的“昂蒇”形容 仪貌堂堂,气宇轩昂的样子。穿上了日本裘,就好像是气质脱俗的仙人 般 充分说明了当时日本绢物的精美 一『6]杉本直治郎埘倍仲麻吕亿研究fM1.育芳社,1990. f7]小川瑕树.唐莆概 fM1岩波耆店,1997. 中文文献 [1]王铁钧.日本学研究史实fM1.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沈松勤.唐诗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fM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张天健.唐诗答疑录『M1.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5]宋再新.千年唐诗缘『M1.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6]许总唐诗史fM1.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7]陈新璋_唐诗宋词概i ̄f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8]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隋唐卷『M】l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9]王勇、半天晴久.唐代中日交流的新史料:延历僧录校续记lJ1.河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91—94. [10]张哲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fM1.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f111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fM1舡西人民出版社,1990. f12]I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M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f13]王勇.中日汉籍交流史论『M1.杭州大学出版社,】992. [责任编辑:汤静] (上接第100页)开始,电容C 开始经线圈放电,此时C极电压变低, 4结论 当c极电压降低到OV时.控制电路就会检测到到这个数值.此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磁炉已经走 IBGT再次打开,从而形成振荡。 进千家万户。它打破了传统的明火烹调方式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 工 为涡流)的加热原理来加热和烹饪食物,被称为”绿色炉具”。实际上电 磁炉的工作原理非常的简单.我们期望更多更新的电子产品能走进我 们的家庭,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来元.电磁炉工作原理及应用.物理通报,2007(9). [2]沈庆通,张宗杰强力感应器与导磁体的发展.金属热处理2001(8) [3]高吉祥.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顾海远.模拟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爽] 图3电磁炉主电路图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