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本质上讲,再平衡不是什么新概念,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是从偏重东海转向偏重南海印度洋的重大转变。
关键字:美国 亚太战略 中美关系 一 、“亚太再平衡”战略
1、何为“亚太再平衡”战略。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其他美国高官每次到访亚洲,都会被贴上重返亚太的标签。而美国政要在访问期间的每一次发言,都给人以举旗的感觉,似乎都在影射中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目的是维护其对地区安全的主导作用。
希拉里2012年曾3次访问亚洲,每次都就南海争端、对外援助等问题发表讲话,要么是呼吁“东盟各国要团结”,要么是提醒某个东盟国家“警惕那些只对挖掘你们的资源更感兴趣的援助国”。美国高官还多次提及所谓的南海航行的安全与自由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希拉里的亚洲之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记,她发表了完全针对中国的讲话,却绝口不提“中国”字眼。”
今年年初以来,美国还加大与亚太地区盟国军演的力度,目标指向也愈加明确。4月,美菲举行“两栖登陆”演练,演练科目为“夺回被占岛屿”。美菲日前举行第三次双边战略对话,同意继续增加在菲律宾轮换驻防的美国军舰、飞机和军队数量。
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已经让东盟感到很不平衡。美国针对中国的一些言辞、行动,使区域安全环境和局势以及原有的一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今年7月,东盟外长会未达成联合声明,就与个别东盟国家有意“突破”东盟共同立场、试图在南海问题上“绑架”其他成员国的做法有关。而这背后,显然有美国的支持。
2、美国高调回归亚太原因 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冲突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苏浩日前撰文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其实,各种“平衡”之外,美国还需要考虑另一个“再平衡”,那就是扩军与加强美亚经贸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紧缩欧洲”及其他地区相比,亚洲经济蓬勃发展,是最具活力的增长区。美国急需提升亚洲在美国对外经贸战略中的地位,以便扩大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的红利。
3、美“重返亚太”无法中断中国战略机遇期
认为“亚太再平衡”仅仅只针对中国,或者以中国为中心实现全面布局,不
完全符合实际,而且事实上美国也很难做到“只针对中国”。
亚太地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除了中国,还有印度崛起、东盟复兴,亚太地区本身的发展已经使得俄罗斯南下、澳大利亚北上、印度东进,甚至欧盟也加大亚太投入,无非都想搭上亚太崛起的快车。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将重心重新放在该区域,是时势使然。此外,亚太地区过去十年经济一体化如火如荼,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箭在弦上,而亚太的经贸网络又是以中国为中心,美国有一种巨大的被排挤感,一直想参与进来。 “亚太再平衡”战略并没有也无法全面中断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这个地区的结构决定了,美国具有区域安全优势,中国有区域经济优势,短期内这一二元格局难以改变。这就决定了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安全上倚美,经济上靠中”的选择无法轻易改变。虽然“亚太再平衡”战略咄咄逼人,但中国北部内陆的中俄关系、东南沿海的两岸关系均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国同周边多数国家的关系并未因目前的海洋、主权争端而恶化,仍然保持稳健发展势头。中国是东亚几乎所有国家的头号贸易伙伴,也是除菲律宾外美国亚太四大盟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一基本格局短期不会改变。
中国崛起乃大势所趋,在崛起的关键阶段面临发展难题和安全困境是难免的。中国应该继续苦练内功,深化改革,保持并扩大经济优势,并善用地缘和文化优势,形成优势转换。这是化解当前亚太战略挑战的根本 二、 我国的战略应对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带来的战略压力,中国如何平衡或者部分抵消这种压力呢? 首先,中国应通过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来维系两国关系的总体稳定。此前,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总结中美关系称,十年来,中美关系保持了总体稳定发展,妥善处理分歧,双方积极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就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这一总结正是中美关系十年发展的最主要“遗产”。未来中美关系的方向何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可见,新型大国关系将是未来中国与美国相处的方向。而充实和丰富这一新型大国关系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要任务
中国无意与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开展竞争。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而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一个充满竞争和对抗的美中关系势必造成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对两国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则建议美国总统与中国的新领导层开展高层战略对话,实现两国的根本利益系统化,避免重蹈20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悲剧性战争的覆辙。实际上,中美两国已经建立健全了包括战略与经济对话、亚太事务对话等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对话机制已经足够多,未来应对这些对话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在大的格局上建立一种互动的模式或机制,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落到实处,发展出新意。
其次,中国应积极主动拓展周边战略,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未来,中国将把周边地区作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的首要地区,维护和营造睦邻友好、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周边关系除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外,更加强调“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说明中国更加注重中国全面发展红利的“亚太外溢效应”,中国要发挥政、经、文等多方面的互动,来深化周边关系。
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以一种霸道式的形式在破坏地区秩序,造成亚太地区的震荡。军事安全上,美国将大规模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只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而经济上美国试图让亚太国家为其埋单。因此,中国要以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姿态来积极地平衡美国在亚太的影响,特别是在道义上提升主导权和话语权,让亚太国家认识到美国的再平衡不会带来更加安全和繁荣的地区秩序,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夺亚太主导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