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虞市地质资源概况 一

2021-12-07 来源:爱go旅游网
上虞市地质资源概况 一

上虞市地质资源概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3.26

第一节 地 层

上虞地处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两侧,构成两个不同属性的构造单元和地层分区。断裂带以东为华南地层区(又称浙东南区);断裂带以西为江南地层区(又称浙西北区)。境内以前者为主,所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除元古界陈蔡群外,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

陈蔡群d段(Anzch)

系一套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石组合,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片岩以及

各种混合质岩石组成,主要分布于丁宅、大勤、章镇一带,五夫、麻岙、笕桥、中村以及保驾山(陈蔡群a段)等地也有零星出露,厚度大于2298.1米。

下石炭统叶家塘组(C1Y)

分布于长山乡担山村附近,岩性主要为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等,厚度约22.4米以上。 上三叠统乌灶组(T3W)

在滨笕乡笕桥、章镇河头和大勤乡铜山湖一带有零星出露,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细砂岩、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细砾岩等组成,以含丰富的类矿物为其主要特征,层内植物类化石和海相瓣鳃类化石亦较富。地层厚度约150米。

下侏罗统枫坪组(J2f)

主要由黄褐、黄绿色含砾石英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等组成。孤立地出露于通明乡任岙西北,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厚度不详。

上侏罗统磨石山群

县内均有广泛发育,但仅见二个旋回(构造层),四个岩性组,自下而上为: 第一旋回

包括大爽组(J3d)、高坞组(J3g)、西山头组(J3x)、大爽组下部为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上部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英安岩、凝灰质砂岩,厚度约500~1000米。出露于张溪——清潭一带。高坞组则为一套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沉积岩岩系,岩性单一,厚层块状,多具晶屑塑变结构,石英、长石晶屑含量高达30%~70%,风化后常形成盾形山顶、陡峭山谷。本组主要出露于覆卮乡石阔、岭南乡西里、汤浦镇下漳以及东北部的横塘乡贾家一带,厚度约1242.2米。西山头组为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中酸性熔岩以及沉积岩,其特点是分布较广,成性较好,厚度约746米,主要出露于横塘乡徐家岙、夹塘乡夏家、滨笕乡西边石龙山、长塘乡罗村山一带。与高坞组、西山头组并列的横尖组(J3h),

区内零星见于杜浦附近。

第二旋回

仅见九里坪组(J3j),为一套酸性熔岩,局部夹沉凝灰岩、沉积岩以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主要分布于五龙山以北地段以及萝岩山、兰芎山一带,最大厚度达1657米。

下 白 垩 统

白垩系地层受区域断陷盆地控制,为一套湖沼相沉积物。本区出露有馆头组(K1g),和朝川组(K1e)。前者为杂色砂岩、泥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出露于陈溪乡旧宅和岭南乡油竹坪一带,厚度变化大,一般在300~600米之间。后者系一套紫红色碎屑沉积岩少量火山岩,地层厚度在224~496米之间。所产化石有:腹足类、瓣鳃类、叶肢类、介形类、植物藻类等。

上新统铜岭祝组(N2T)

分布于江山、滨笕等地。岩性有青灰色泥岩、页粉、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中部和底部见有1~3层橄榄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有时有褐煤及含砾泥岩。厚度约80~7150米。

更 新 统

县内出露有中上之分,中更新统平湖组(Q2p),呈带状分布于萝岩山下竺郎畈一带,主要为滨海相夹河湖相沉积,岩性由粉土质亚粘土、网络状红土、粘土、粉土质亚砂土组成,厚度数米至60余米。上更新统有东浦组(Q3d)及宁波组(Q3n)出露,前者为滨海相沉积,局部为海陆混合相和陆相沉积,以粉质粘土、亚粘土为主,间夹粉土质亚砂土;后者亦为滨海相沉积,局部为泻湖、河流沉积,以黄褐色粉土质亚粘土为主,夹灰色淤泥质粉土质亚粘土、亚砂土。本统出露于百官、丰惠、永徐乡万岙村附近,厚度分别为58.6米及46.85米。

全 新 统

分布于北部平原以及山谷河床、河漫滩等处。县内仅出露有钟家堍组(Q4z)和大古塘组(Q4d),各组岩性相近,以灰黄色粉质粘土、亚粘土、淤泥质粘土、黑色泥炭、砂砾层为主,厚度不等,一般数米至20余米。

第二节 岩 石

县内岩石分布,除沉积岩出露于下石炭统叶家塘组、上三叠统乌灶组、下侏罗统枫坪组、下白垩统的馆头组和朝川组外,还有第三纪上更新统和第四纪砂、砾沉积物(岩性特征见地层一节),主要岩石分述如下:

火 山 岩

上虞在中生代火山活动最为活跃,属浙东南火山活动区,龙泉——奉化火山活动带内,主要受区域性基底断裂构造控制。境内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约占陆地面积的65%以上,其喷出岩以酸性、中酸性岩

类为主,中基性少见。活动时代及程度,以燕山期旋回晚侏罗世最为发育,白垩世及喜马拉雅期旋回渐趋尾声,喷出岩均系陆相火山岩系,浅成相及超浅成相的次火山岩,至今尚未

发现。

熔 岩 类

发育于燕山期旋回,从上侏罗世的大爽组开始,经西山头组、九里坪组逐渐增多,此期以酸性和中酸性为主;到白垩世则为中基性及基性;上新世时熔岩活动减弱,直至渐趋消失。岩体以流纹岩、流纹斑岩、球状流纹岩为多,英安岩及安山岩也有少量出露。具体分布于五葵山、兰芎山、百楼山、蒿尖山、五龙山、杨数田冈以及清潭乡的老鹰山、秀峰尖、樟塘乡的马山、牛山等地。

火山碎屑岩类

是一种分布最广、最为发育的岩石类型,除喜马拉雅山期旋回外,普通发育于燕山期各旋回中。岩石有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层凝灰岩等,但以凝灰岩最多。岩性以酸性、中性最为常见,基性及其过渡类型亦有发育。主要分布于百楼山、浆缸盖、萝岩山、兰阜山、大山、梁岙山、罗村山、石龙山、天峰山以及福祈山、夏盖山、朝基弯冈等地。 侵 入 岩

上虞岩浆的侵入活动较为活跃,不但有晋宁期的岩浆侵入,而且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也颇频繁。据调查,全县共有大小岩体19个,出露面积82.49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8%左右。依据区域性资料和同位

素绝对年龄,岩浆侵入活动分为3期5次:

晋宁期侵入岩体

仅见于通明乡任岙村一处,面积为1平方公里,岩性为混合花岗岩体,侵位于陈蔡群地层中。经K—Ar法测定,年龄为6.41~7.20亿年。岩石由混合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与混合伟晶质白云母花岗岩相间出露,互为过渡,是地槽向地台演化中的产物。

燕 山 侵 入 岩

分为早、晚两期,以丽水——上虞断裂带为界。早期侵入岩主要出露于该断裂带以西地区,晚期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该断裂带以东地区。燕山早期侵入岩体仅有横塘乡陈家和长塘乡罗村山两处,后者规模稍大,约6平方公里,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侵位于晚侏罗系西山头及高坞组的地层中。岩性为肉红色中细粒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局部相变为中细粒二长岩;陈家岩体为钾长花岗斑岩,出露面积0.81平方公里,侵位于晚侏罗世西山头组中。它们均属燕山早期第三侵入阶段的产物,同位素年龄为1.35~1.53亿年。燕山晚期侵入岩浆比早期活动性大,侵入次数达三次之多。岩性有闪长岩、石英闪长

岩、钾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

等,个别呈复杂式杂岩体。主要分布于岭南乡田家山,覆卮乡东澄、知礼岙、张溪乡捉鹿竖冈,五驿乡驿亭以及章镇、梁湖、鸡山等地,出露面积65.23平方公里,侵位于上侏罗及下白垩统地层中。岩石为浅灰至肉红色,中细粒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中性斜长石70%、角闪石5~10%、钾长石5~10%、石英5~10%、黑云母3~5%。据余姚堂观村及岭南白龙潭石英闪长岩体同位素年龄测定,分别为0.878亿年、1.057亿年。

脉 岩 体

仅见于由岭南乡田家山至余姚市梁弄的岩体中,属中、酸性脉岩,呈北东55°方向分布,大者长3~8公里,宽几米至十几米不等,小者长均小于1公里。岩性一般为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石英霏细斑岩、英安玢岩等。主要侵位于晚侏罗纪地层中。

变 质 岩

境内变质为前泥盆系陈蔡群第一岩性段(a段)和第四岩性段(d段),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副变质岩。 第一岩性段

出露于西北部的长山乡担山至西陵之间,面积约0.7平方公里,岩石主要由矽线黑云石英片岩夹变粒岩、石墨片岩等组成。 第四岩性段

出露于章镇、大勤、丁宅一带,东西长约10~12公里,南北宽约5~8

公里,面积约60平方公里。出露于朱巷乡麻岙黄竹岭,长约3.5~5公里,宽约1.5公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在滨笕乡的中村、笕桥、浦山头西侧也有零星分布,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由石英、斜长石、黑云母、钾长石、白云母、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呈片麻状构造;黑云片岩,由石英、黑云母及少量斜长石、白云母等矿物组成,呈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或平行构造;混合岩化变质岩,主要由混合岩化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此外,在通明乡的斗门岭,亦见有混合花岗岩,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组成,常见有白云母及黑云母矿物。

第三节 构 造

上虞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构成了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的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深大断裂西北隅(今道墟、崧厦一带),为扬子准地台;深大断裂东南(今小越、丰惠、章镇、下管、百官及东关一部分),为华南褶皱系。自元古代以来,本区地壳运动经历了地槽——地台——陆缘三大阶段及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五个构造旋回,其中以燕山运动旋回尤为突出,断块活动极为活跃,并伴有强烈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

。 断裂构造

境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特别是印支运动以后的陆缘活动阶段,断裂构造异常明显。现根据规模大小,切割深浅,分三个级别进行叙述: 深大断裂

即壳型断裂,共有两条:江山——绍兴深大断裂,自东关镇西侧由北东向转为近东西向,后由百官镇折转北东向潜入杭州湾。丽水——上虞深大断裂,从章镇、丰惠一带通过,较为明显的有五条:丰惠——冯家浦;通明乡任岙——滨笕乡笕桥;丁宅——横塘桥;丁宅乡沙墩——张溪乡石溪;岭南乡西里——覆卮乡知礼岙等。出露长度一般都在十几公里以上,断裂性质以压性为主,少数为压扭性,它们控制着中生界盆地边界及侵入岩体的分布。 大 断 裂

规模较小,切割深度不大,属深大断裂派生,主要有三条:长塘——广陵断裂,呈北东35°方向伸展,出露长度约9公里,控制着罗村山花岗岩体的分布。朱巷乡大陡畈——下管镇东里溪断裂,呈北东15°方向延伸,长约13公里,切割了陈蔡群与高坞组的地层,断裂带附近围岩蚀变较强烈,并见有下管镇庙下的锌矿及永徐乡横山的明矾石矿。小越镇——杜浦断裂,呈东西方向展布,形成时代不晚于中生代,属普陀——昌化断裂的组成部分。

一般性断裂 均属低序次断裂,有北西向的横断裂,也有东西向的

小型断裂。 山字型构造

横塘山字型构造(即弧形构造),西翼位于驿亭,东翼位于横塘乡的徐家岙,弧顶为横塘、脊柱位于越东乡的朱家滩。山字型构造的西翼、弧顶,发育于西山头组、九里坪组的火山岩地层;脊柱见有陈蔡群变质岩和高坞组火山岩地层;东翼除陈蔡群变质岩外,尚有钾长花岗斑岩岩体侵入。沿山字型构造有一组放射状断裂和弧形走向断裂,构成了规模小,倾角陡(60~85°),高角度压性和涨性断裂,为县内磁铁矿、银矿提供了成矿条件。 褶皱构造

此构造仅见于五夫陈蔡群地层,属紧密线型褶皱,也反映了该区基底层的构造形态。该层褶皱见于大乔麦岗及唐家弄等地,由于北东的断裂构造作用,使大爽组和朝川组产生挤压倒转褶皱。 第四节 矿 产

目前县内已查明的矿种有3类18种(不包括花岗岩),共有矿床(点)35处,主要有12个矿种。 燃料矿产

县内有泥炭矿点5处,分布于白马湖、驿亭、联江乡大湖岙、长塘和汤浦镇霞齐

村。其中价值较高的有白马湖、大湖岙两层处。

大湖岙泥炭矿床

系全新世山间湖沼相沉积层产物,长约500米,宽约100~150米,厚1~1.5米,热量可达3625卡/克。 白马湖泥炭矿床

系全新世湖沼相沉积型产物,长5公里,宽0.4~0.8公里,埋深0.2-2.7米,平均厚度1.1米,发热3000卡/克,勘探储量C2级167万吨。 金属矿产 铁矿

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2种磁铁矿分布于横塘乡徐家岙、贾家和五驿乡茅家溪,均属高中温裂隙充填——交代成因类型,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及薄层状(茅家溪),产于上侏罗统磨石山群高坞组及西山头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几流纹质安质含多屑凝灰岩中,一般长15~20米,个别达60米(茅家溪及贾家),一般厚度1.5~2米。矿物有磁铁、赤铁、黄铜、黄铁(贾家)、脉石,少量含有硅化、绢云母化。品位,含铁(Fe)40.29~54.56%\\二氧化硅(SiO2)20.5~29%、硫(S)0.051~0.64%。赤铁胯骨分布在江山乡南穴,矿体呈脉状,长25米,宽0.2~0.5米。矿物由赤铁、褐铁组成,品位,含铁(Fe)33.42%。

锰 矿

分布于东关称山和丁宅大齐岙两地,属中低温裂隙充填型矿床。前者为脉状,赋存欲上侏罗统黄尖组流纹质熔凝灰岩及流纹岩中,矿体长30~50米,厚1米左右,品位,含锰(Mn)35.29%、铁(Fe)6.22%、二氧化硅(SiQ2)25.04%。后者质量较茶,品位,含锰24.965。

铜 矿

分布于大勤乡横塘、章镇、岭南田家山和丁宅庙湾4处。大勤横塘为小型铜矿,赋存于陈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受北东向压性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长100~763米,厚1.7~25.63米。矿产含铜(Cu)0.25%、钼(Mo)0.024`0.049%。表外钼储量35921吨,表内钼储量364吨。岭南田家山矿点产于高坞组熔结凝灰岩中,矿体长80米,厚2.5米,矿石含铜(Cu)2.7%、铅(Pb)0.6%。其余矿点品位均低。

铅锌矿

分布于长山乡银山、担山,小越镇大山,下管镇庙下等4地。分别产于陈蔡群混合岩化云母片、西山头组晶屑熔岩凝灰岩及流纹岩、叶家塘组含砾粉砂质泥岩及石英砾岩、高坞组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中,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矿体:银山矿床长200米、宽0.65~9.1米、厚3.58米,埋深52~335米之间,平均品位,含铅(Pb)6.85%、金(Au)0.73克/吨、银(Ag)59.89克/吨、砷(As)0.5%、

硫(S)14.82%,D级储量含铅17543吨、金201公斤、银28吨、砷8756、硫3.9吨。大山矿

点长35米、厚0.6~1.8米8,品位,含锌(Zn)1.85%、铅(Pb)0.25~0.55%、铜(Cu)0.01~0.15%。担山矿点长15米、厚0.4~0.6米,品位,含铅(Pb)1.61%、金(Au)0.13克/吨、银(Ag)6.3克/吨、铁(Fe)20.5%、二氧化硅(SiQ2)49.34%。

金银矿

仅见横塘乡徐家岙1处,产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英安质晶屑玻屑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雁行排列,长20米,厚0.1米左右,品位,含金(Au)0.17克/吨、银(Ag)393克/吨,并伴有微量铅(Pb)、砷(As)。

非金属矿产 叶蜡石矿

为县内优势矿产一致,除江山乡梁岙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外,尚有横塘乡王家埠小型矿床1处。脸岙叶蜡石矿,赋存于西山头组蚀变角砾凝灰岩及紫绿色凝灰岩中,层位极为稳定,矿体呈似层状、豆蔻状、凸镜状,长1450米,平均宽10~20米,最宽处达25米,厚度自

0.25~8.45米不等,沿倾斜方向可延伸至183米。按物理性状及矿物成分可分晕彩状高岭石、蜡状叶蜡石、泥块状叶蜡石、晶屑状叶蜡石澄种,表内矿量B+C1+D级1167544.69吨,表外矿量B+C1+D级902007.687吨。横塘乡王家埠矿体呈脉状,赋存于西山头组流纹岩及凝灰岩中,长约900米,厚15米左右,以叶蜡石为主,含三氧化二铝(Al2O3)20.18~38.57%。

萤 石 矿

除长塘广陵的小型矿床外,长塘乡罗村、庵后、花数湾均为矿点。前者呈脉状,产于高坞组(J3g)凝灰岩中,长约50米,宽约0.8~1.1米,矿物以萤石为主,含氟化钙(CaF2)95.43~97.59%。

高 岭 土

见于下管长定山,系二长花岗岩风化残积物,矿体呈脉状,长约150米,宽12~20米,由长石、石英及次生绢云母组成,含二氧化硅(SiQ2)76.21%,可作日用陶瓷原料。

石 英 矿

见于章镇下主山陈蔡群d段云母片岩及角闪云母片麻岩的界面上,矿体呈扁豆状,长120米,厚35米,含二氧化硅(SiQ2)97.79%,氧化钙(CaO)0.23%,氧化镁(MgO)0.13%.

白云石矿

见于长山乡银山,为小型沉积变质矿床,产于陈蔡群a段变质岩中,矿体呈层状,长200~300米,平均厚60米,除白云石外,尚有方解石、石英及云母,含氧化镁(MgO)18.45%,氧化钙(CaO)76.80%,二氧化硅(SiQ2)11.75%,总贮量达216万吨。

黄 铁 矿

见于横塘乡羊角岭,赋存于高坞组(J3g)凝灰岩中,矿体呈脉状,长30~50米,厚0.35米,由黄铁、磁铁、石英等组成,含硫(S)31.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