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第四节
《法 国》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节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 “法国轮廓”图、“法国地形”图、“欧洲西部气候”图、“法国农业”图、“法国工业”图、艾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凯旋门、马赛港、法国南部葡萄园、法国里尔煤矿等图片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同时适当利用视听媒体,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
“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资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别为“葡萄种植园”、“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葡萄种植园风光为其作了注释。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这两幅景观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地势地形、气候特点等地理知识,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4、联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和其他的资料,联系法国自然条件的特点,多采用的是图文分析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的发展中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策略、手段】
1、利用多媒体投影片课件,建立整个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讨论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4、适当利用视听媒体,调动学生多重感官参与学习。 【课前准备】
1、收集法国部分邻国国旗,便于学生掌握周边邻国。
2、自制投影片包括“法国轮廓”图、“法国地形”图、“欧洲西部气候”图、“法国农业”图、“法国工业”图)。
3、图片:艾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凯旋门、马赛港、法国南部葡萄园、法国里尔煤矿等。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课前收集有关法国旅游业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资料。 新课导入:
引入新课:法国不仅风光秀丽,文化灿烂,而且国力雄厚。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法国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法国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加对法国的了解。 [投影]法国风光
[提问]这里是哪里?为什么是法国?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讲述]的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和认识法国,请同学们翻开书本81页,仔细阅读课本图3—27中的内容。
1.(讲述)法国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国土:面积55万平方千米。人口:5889万人。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
[板书] 一、欧洲经济大国
[看图]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科西嘉岛的位置
[投影]出现法国地形图 [讲述]刚才了解了法国的位置,关于法国的地形是怎样的呢?
[提问]看大屏幕中法国的轮廓特征,谁能说说法国轮廓象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讲述]那法国的位置究竟位于哪里呢?它位于法国的西部。
[提问]找出法国濒临的海洋、海峡个海湾、法国的经、纬度位置、法国周边的国家
(学生回答,老师纠正)
(投影)在图3-27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流向,引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广。 [板书] 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过渡]刚才大家了解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和概况特点,下面一起看看法国的气候类型?
[投影]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讲述]观察他们的特点,是否能总结出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提问]在不同的气候类型下,农作物生长是不一样的,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农作物是什么?(小麦和葡萄)
[提问]小麦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对生长的环境有什么要求,葡萄适合生长的环境是怎样的?对生长的环境的要求又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回答)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助记策略:法国农民用巴黎盆地装小麦和马铃薯,用地中海装葡萄酒。 [板书]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 [过渡]我们都知道法国是一个工农业都非常发达的国家,刚才我们知道了法国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工业方面有哪些成就呢?(学生回答) 投影下列有关数据:
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 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
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
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
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
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讲述]除此之外,法国还有一样比重占得非常大,是什么呢。(看课本,核电)
[过渡]刚才大家了解了法国是个工、农业都非常发达的国家,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 “文化和旅游”。
[板书]二、文化和旅游
[讲述]我们都知道,法国是个旅游大国,每年接纳外国的旅游人数居世界第一,法国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我们就先来欣赏一段影片。放映幻灯片:包含艾菲尔铁塔、凡尔赛宫、凯旋门、巴黎时装、马赛港、法国南部葡萄园、法国里尔煤矿等,了解巴黎著名的游览胜地。学生分组讨论:
a.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
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板书]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总结]旅游虽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但它会受到许多外在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做小结,回忆学习内容]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
①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
②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
③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课后活动]:
让学生分组收集法国有关资料,举办展览或墙报。活动安排如下:
分组及收集内容:
a.酒文化组:可收集法国著名葡萄酒品牌名称,法国葡萄酒、白兰地酒、香摈酒的各式酒瓶等,了解法国葡萄的种植地域;
b.建筑艺术组:可收集法国著名建筑的图片、建筑历史、建筑设计特色及数据等等;
C.时装与香水组:收集时装杂志上法国时装的照片,法国著名时装大师的代表作品及设计风格,法国香水生产历史,各式法国香水及香水瓶等等;
d.艺术珍藏组:收集法国著名画家作品及珍藏品照片,最好附有画作的创作背景或欣赏指南。如《蒙娜丽莎》、《马拉之死》等;
e, 民风民俗组:收集法国浪漫风情的小故事,民间习俗等;
f.历史人物与事件组:收集著名历史人物,如伏尔泰、卢梭、拿破仑、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的生平事迹;收集重要历史事件,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史等。
将每个小组的成果(资料、照片、实物等)进行整理,确定主题,进行展览。 上述活动主要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和在研究中的协作精神。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法 国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
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
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作业设计】
1. 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 )
A. 山地、丘陵 B. 平原、丘陵 C. 平原、盆地 D. 高原、山地 2. 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俄罗斯 C. 德国 D. 英国 3. 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A. 水电 B. 火电 C. 核电 D. 地热发电 4.读法国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 高 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这 里属于 气候。葡萄主要产区是 , 这里主要属于 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 海峡 B是 海湾
C是 海域 D是 河流 E是 城市 F是 城市
(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2分)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了解。讲述法国经济时,重点突出了其工农业都很发达这一特点,并强调了农业与自然条件关系、工业发展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关系。在讲述首都巴黎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讲讲对巴黎有哪些认识,然后再通过图片和影片的展示,来全面了解它在法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原则,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创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也激发了对地理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真正的“学有所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