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2024-07-24 来源:爱go旅游网


广州市培正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依今人之说,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从而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即由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由隶农贵族经济模式向自由农地主经济模式的转型,由联邦制国体向中央集权国体的转型。所有这些,都使得那个时代的人——不管是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都是饱满昂扬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阴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以强国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产生思想、研究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各种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

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明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官,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像;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像丰富,奇气袭人;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辩理透彻,林林总总。诗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可以说当时的“科技成就绝对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司马穰苴、吴起、

孙膑、尉缭等等,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这个民族精神生命的源泉。当我们被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惑时,当我们在浮华喧嚣的历史泡沫面前迷失或不知所措时,我们应该去向我们民族的原生文化宝库寻求再生的动力。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瑰宝,风采依旧!

梳理春秋战国500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兴袁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弘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把握住富民强国、团结奋斗的主调,是本丛书出版之目的。

(选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对“原生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原生文化”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既有大毁灭又有大创造、既有大沉沦又有大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在社会整体上是大转型的时代。

B.“原生文化”由于时代的剧烈变化,体现了饱满昂扬、奋进向上的生命状态,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C.“原生文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等几乎所有基本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D.“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的源,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如孙武、司马穰苴等伟大军事家的理论,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依然产生着巨大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崇尚实力的时代,重视强国富民,追求竞争优势,所以,那些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没有产生的土壤。

B.春秋战国时代能够出现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灿烂辉煌的景象,是因为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

C.春秋战国时代政治纷争不断,如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七雄兴衰等,此起彼伏,体现了那一时期政治变革的活跃。

D.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不仅表现在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等方面,也表现在军事科学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私学,稷下学宫,到最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制度的实现,表明教育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

B.社会大转型的时代,往往也是造就伟人的时代,几乎所有基本领域,都在春秋战国那个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

C.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消退,当各种复杂的问题困扰我们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从中寻找到再生的动力。

D.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精神的生命之源,有助于在今天这个国家转型期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1分)

造桥大师茅以升

自近代以来,中国造桥史上从没出现过中国人的名字,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皆由西方人建造。直至造桥大师茅以升踏入桥梁工地以后,才改写了这个历史。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他早就立志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建功立业。1920年,获得加利基理工大学第一个工学博士后,他就毅然回来报效祖国。尽管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片破败景象,但这都没有阻止他回归的脚步。回国后,茅以升便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曾任五校教授,两校校长。他继续执教三十余年,开创了“学生考先生”式教学方法,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式教育。他是我国工科教育的奠基人。

1933年3月,茅以升辞去北洋大学教席,接受了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任务。当时,浙赣铁路正在兴建,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钱塘江乃著名险恶之江,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外国人预言此处不可能建桥。但茅以升对祖国的钢铁大桥均为外国人所建颇为痛心,于是慨然受命,自任桥工处处长,并请同学罗英任总工程师。

茅以升是个充满创新精神的人。设计大桥时,日本侵略凶焰从东北燃及华北,大桥关系重大,完工越早越好。他们想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并进,一气呵成”。大桥沉箱下沉时,基础工程与桥墩工程并进,江中进行桥墩工程时,岸上进行钢梁装配工程。有两

个相邻桥墩完工时,岸上整个装配好的钢梁,即刻用船承载浮运,利用潮水涨落,安装上桥墩,形成一个高效的“生产线”。

大桥开工于1934年。为使桥基稳固,木桩需立于石层之上。沙层又厚又硬,茅以升从浇花壶水把土冲出小洞中受到启发,采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冲出深洞再打桩的“射水法”,解决了打桩难题。江水水流湍急,难以施工,茅以升发明了“沉箱法”,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业,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架设钢梁时,茅以升采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运法”,潮涨时用船将钢梁运至两墩之间,潮落时钢梁便落在两墩之上。

作为教育家的茅以升还把工地变成了一所临时大学,指导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学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以后中国的桥梁事业培养了一批桥梁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重大桥梁建设中,担任设计师或总工程师。

钱塘江大桥注定“生不逢时”。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铁路率先通车。通车当日,大批军火物资通过,整个工地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没有人再把造桥当作是一项工程。以后两月,各种物资通过大桥源源不断地送往上海。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上海腹背受敌,茅以升疾呼:早一天造好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正是茅以升的这种炽热爱国情怀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桥梁界的一面旗帜。

淞沪会战以上海沦陷结束。杭州不保,大桥等于为日本人造。安放炸药的那一天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11月17日,钱塘江大桥全面竣工,这是茅以升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一天。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接到命令——炸桥。这座承栽着国人科学精神的大桥仅存了89天.当天晚上,茅以升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胜利以后,茅以升受命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担任了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主持建设了武汉长江大桥,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了人民大会堂设计。党对他的信任远非旧社会可以比拟。他以科技文化使者的身份访问英、法等国家,向全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居留国外的知识分子提出“报国有门”的召唤,为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架起了建国之桥。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升当选为副主席。他认为科普工作可以实现科技大众化的起步。为此,他撰写了大量影响广泛的科普作品,《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就是科技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他以《桥话》为媒介把桥的知识介绍给人民,《桥话》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来写的,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还大办科技报,通过科技报把科学知识送给劳动大众。

茅以升的一生都在“架桥”,直到1989年11月12日在京逝世。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那光辉的形象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共存。

(有删改)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茅以升是出现在中国造桥史上的第一位造桥大师,在他之前,横跨中国山河的钢铁大桥都是由西方人建造的。

B.茅以升从美国学成回来,开始并没有机会参加桥梁工程建设,而是投身教育事业,为我国工科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C.茅以升为了抗战大局,支援抗战,运输抗战物资,开始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

D.茅以升虽然不愿让自己设计建设的钱塘江大桥被炸毁,但他懂得在国家危急、民族灾难的时刻,炸毁大桥是必要的。

E.茅以升为了回报党对他的信任,他不仅积极参与各种重大工程的设计与建设,还竭心尽智作科普宣传,办科技报。

5.茅以升的炽热爱国情是人们敬仰他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

古诗文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濂具以实对 详细的 B.间召问郡臣臧否 秘密的 C.悉召廷臣诘责 全部 D.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卑微的

7.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诚然,卿不朕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而又何羡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的问题,宋濂都如实回答了。

B.皇帝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 C.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惹怒了皇帝。

D.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斥责了宋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7分)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1)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2),会诸侯。南方有云梦(3),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释】(1)趣:通“促”

(2)巡狩:帝王巡察诸侯或地方官管理的地方。 (3)云梦:地名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亟发兵坑竖子耳 .

(2)陛下精兵孰与楚 ..(3)窃为陛下危之 .(4)谒,而陛下因禽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题。(10分)

余杭四月 元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释: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人(今属陕西)。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10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六)14.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琵琶行》中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氓》中说明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氓”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 (4)《逍遥游》中表明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 , ”。 三、

语言运用综合题(共15分)

1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在这样一个各国利益交融、休戚相关的时代,大家应始终不渝致力于建设和平世界。和平是发展的 前提和基础,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要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

A.毁家纾难 B.休戚相关 C.始终不渝 D.空中楼阁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广州亚运会的开幕,“亚运”已经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广州市民口头语,可见, 人们纷纷以不同方式关注“亚运”。

B.在这部对话式作品中,作者阐明了尊重生命、坚持信仰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

精神。

C.有关部门不仅要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责任者,还要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严 防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D.2013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 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 , , , , ,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①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②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 ③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⑤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⑥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A.④①③②⑤⑥ B.③④①②⑤⑥ C.③②④①⑥⑤ D.④③⑤①⑥②

18. 现今,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如果你是孔子学院的老师,请参照示例仿写一段话,向你的外国学生介绍一首中国古诗,要求:①不得采用本试卷中涉及的任何一首古诗;②不超过60字。③语言连贯;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示例:《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以恢宏的气势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难。全诗如高亢的蜀地号子,令人动容。 四、

作文(共60分)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

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州市培正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高二语文答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

1 2 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1分) 4.( )( )(5分)

5. (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6 7 8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7分)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亟 .(2)孰与 ..(3)窃 .(4)禽 .10.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题。(10分)

(1) (2)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1) (2)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10分)

(1) (2) (六)14.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琵琶行》中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氓》中说明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氓”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 (4)《逍遥游》中表明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的句子是“ , , ”。 五、

15 语言运用综合题(共15分)

16 17 18. 六、

作文(共60分)

广州市培正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 1.B (“体现”的主体是人,不是原生文化) 2.A (“没有产生的土壤”错,原文是无法泛滥)

3.C (“每个人”不妥,原文的“我们”是就整个民族而言;“能够从中寻找到”和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应该去寻找”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1分)

4.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5. ① ② ③ ④

点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6.D (微:如果没有)

7.B (B项是定语后置,其他选项是宾语前置) 8.D (皇帝斥责的是廷尉,赞赏宋濂)

翻译: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

虽然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但他毅然回国。 他建桥、炸桥、复桥都从国家利益出发。 利用桥梁建设工地,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工程人才。

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每点2分。答出三

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宋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7分) 9(1)马上

(2)„„与„„比较,哪一个更 (3)我私下 (4)通“擒”,抓住

10.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 (以1分,郊1分,句意1分) 翻译:

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向众将询问(对策),众将领说:“马上发兵消灭这小子。”汉高祖(听了之后)没有说话。(汉高祖又)问陈平,陈平坚持不发表意见,说:“众将领都说些什么?”高祖(把众人的意见)全都告诉他。陈平说:“有人上书说韩信造反这件事,还有别的人知道吗?”(高祖)说:“没有。”陈平说:“韩信知道这件事吗?”(高祖)说:“不知道。”陈平说:“陛下的精兵跟楚国比,谁更强呢?”高祖说:“(我的精兵)不能超过(楚国的精兵)。”陈平说:“陛下的将领(在)用兵打仗(上)有能够超过韩信的吗?”高祖说:“没有人比得上(韩信)。”陈平说:“现在(陛下的)部队不如楚国(的部队)精锐,而将领(在用兵打仗上)不能够比得上韩信,却出兵进攻韩信,这是在催促他跟你打仗,我私下里替陛下(对此)感到危险。”高祖说:“(那么)该怎样对付(这件事)呢?”陈平说:“古代天子有巡察天下,召集诸侯(的做法)。南方有云梦这个地方,陛下只管假装外出巡游云梦,在陈地召集诸侯。陈地在楚国的西边边境上,韩信听说天子因为爱好外出巡游,看形势必然没有什么大事,就会到国境外来拜见陛下。(他来)拜见(的时候),陛下(就可以)趁机抓住他,这只是一个力士(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而已。”高祖认为(这话)有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题。(10分)

(1)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

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2)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10分)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歌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歌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10分)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六)14.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

三、语言运用综合题(共15分)

15.【A】【解析】A“毁家纾难”此处不符合语境,被理解成遭遇家破人亡的巨大灾难;“毁家纾难”指贡献出全部家产,缓解国家危难。B“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的喜忧、祸福互相关联、利害一致。此处符合语境。C“始终不渝”,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渝:改变。D“空中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凭空虚构的事物。B、C、D三项符合语境。 16.【B】【解析】A项语序不当。“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移到“广州市民”之后;C项不合逻辑。 “不再”应改为“再次”。 D项“走„„循环经济”搭配不当,在“循环经济”之后加宾语“之路”。

17.【D】【解析】注意表时间的词语,注意句子之间的呼应关系。

18.(6分)答案必须包括诗歌名称(1分)朝代(1分)、作者(1分)、特色(1分)内容概括(1分)。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效果(1分)。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以恢宏的气势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难。全诗如高亢的蜀地号子,令人动容。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