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及负面影响

2023-01-27 来源:爱go旅游网
118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5

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及负面影响

欧彦麟 石绍军 刘 毅

摘 要:本文剖析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并分析了由此带来

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成因;负面影响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2007)5-118-01作 者: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4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他们走上了非社会主义的道路,国际社会的巨变给中国人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在国内,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产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社会道德伦理滑坡,拜金主义盛行,权、钱交易等社会

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出现危机。

二、计划经济之渊源关系所形成的后果

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

义信仰同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们很难把共产主义同计划经济区别开来,相反的却极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同计划经济一同怀疑和否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时的错误观念,造成一种共产主义信仰上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思想武器。但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宣传阵地一争高低。各种形态的理论、思想、观点五花八门,各种报刊、杂志、影视文化和信息充斥社会,良莠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是非难辩,真伪难分,容易盲目接收,盲目认同,甚至盲目追随,盲目崇拜,成了错误思想和理论的接收者和崇拜者。

应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发展前进方向的重要改革,是英明正确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接受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进步向上的价值观,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正当的个人利益观念、自强自立观念、社会公正观念、艰苦创业观念等等,他们信奉自强不息、量力而行和注重实际的处事哲学。但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又暴露了历史局限性和消极因素的不可避免性,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市场经济还因经营、就业、分配方式的多元化而自发地调整和感化人们的生存观念、价值观念、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这些社会现象使得大学生们在思想追求上和方向把握上无所适从,导致价值观念的紊乱,如部分学生强调自我价值,而崇尚索取,淡化理想,缺乏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等。不能正确理解、正确对待、正确选择。有的甚至经不起冲击,不知不觉走向了“只讲金钱不讲信仰,只讲现实不讲理想,只讲实惠不要主义”的危险境地。

三、理论建立之基础的动摇所带来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社会主义即将胜利的基础上的”。然而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的迹象,好像更加繁荣。1989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东欧各国发生巨变,走上非社会主义的道路,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动,给中国原有的共产主义信仰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学生从历史中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是否正确,能否实现,于是就产生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

现象等不同程度影响到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的成因及负面影响进行探讨。一、人生教育与现实选择相脱离的结果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已在大学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关于金钱和前途的灌输,已经形成无法改变的记忆。在学校里,我们接受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教育。这是主流的东西,然而,当代在校大学生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极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私有化进程的加剧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谋生的手段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一部分人得以先富裕起来,而且贫富分化越来越显著,带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差别也越来越大,那么由此引发的困惑心态也越来越严重,当代在校的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是一种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现象,但是却有很大程度的社会根源。由于控制和引导不力,多年来少有的甚至灭绝的封建迷信、异端邪教以及坑蒙拐骗、杀人抢劫、赌博淫乱等腐朽没落思想和行为抬头与泛滥,强烈冲击社会生活,也侵袭了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

当代在校的大学生之所以信仰出现多元化,是因为对现实价值选择的困惑,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批判社会现象。对现实选择的困惑,是人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的困惑。原因是社会中多元化文化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同时树立多种价值标准,造成人们无法判断现象的对错。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领域内的唯一标准,然而,由于权利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关系的干扰,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规范力,遭到扭曲,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必然导致

教育管理/119

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展望

陈蔚新

摘 要:教育价值观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征途中,要求有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与之适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价值观从“社会本位”向“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相结合的教育价值观转变,即从“应试”“、精英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大众教育”价值观转变。关键词:教育价值观“;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精英教育;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2007)5-119-02作 者: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处工程师,硕士研究生;湖南,株洲,412008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从它产生的时候起,便具有了价值属性。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教育观对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对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展望探讨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历史演变11古代教育价值观

谈及中国古代教育价值观,基本是“以教治国”、“学而优则

仕”,通过教育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因而教育是严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限制了人性,同时,因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受教育很大程度上只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价值观是建立在儒家以教化为手段的仁政、德治思想之上的,其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其功能表现为能维持社会政治的稳定但难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1近现代教育价值观“经世致用”大抵就是近代教育价值观。向西方学习以及洋务运动加速了旧教育体制的解体,加快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办,结束了以私塾、官学、书院为形式的古代教育体制;一批反映西方近代文化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涌进我国学校;留学生制度的建立,将中国近代教育从真正意义上引向世界近代教育的轨道。

到现代,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教育价值观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权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成为唤醒民众为解放工人阶级自身、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而进行革命斗争的工具。教育注重为人民服务,培养工农知识分子,强调联系实际,最大的创新是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教育权利。

  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开展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十分不利。特别是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使得社会主义制度面临危机;国际反华势力的猖獗和美国冷战策略的东移,使无产阶级政权面临颠覆;各种分裂势力的捣乱和非法组织的煽动,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面临威胁。在这严峻的颠覆与反颠覆、演变与反演变的斗争考验面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中流砥柱作用,负面因素的影响有所遏制,现在青年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一些青年学生的思想,有些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对祖国的前途、对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发展表现出冷漠,有的崇尚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政治制度,有的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搞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有的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淡化,认为只有以西方模式来改造中国,才是强国之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从自由、平等、竞争的原则,尊重个人利益,强调自主性,提倡个性的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必然产生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与传统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个体意识的觉醒,个人潜能得到发掘,使个体作用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因为只强调发展个性,使集体主义的观念淡化,部分青年学生受实用主义

影响严重,一切从实用、功用出发,认为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一切方面都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因而导致大学生中共产主义信仰危机的产生。

信仰危机的产生,由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青年学生政治观念的变化。国际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精神的逐步退化,西方化的思潮蔓延;其次,是道德观念的变化。追求个性化,功利意识彰显,团队意识淡漠,爱国主义激情减退;再次,是价值观念的变化。价值主体由原来的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取向带有世俗、功利的色彩,部分大学生对物质与功利的渴望越来越明显,无私奉献和集体主义精神明显削弱。在各种思想观念、社会思潮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们的思想行为模式不断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表现为个性走向现实。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精英,他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他们的信仰问题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因此,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是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信

)仰教育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谢 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