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了解机器人差速原理 2、 理解圆以及圆的半径 3、 实现差速
学生器材:9797套装,9648套装 教师器材:共用学生器材 知识技能等级:
结构 ☆★ 编程 ☆★ 创新 ☆
本节任务:实现圆弧运动
要求:
1、 小车结构合理,方便实现差速运动 2、 运动的弧度能受控制 改进要求:
1、 实现快速转弯
2、 探索转弯的速度影响
评价标准:
评分中有60%是动力传输完成程度来定的,40%是根据创意和美观来定的。 储物盒子 A+:快速转弯 A:能描述圆以及圆的半径 B:环绕运动,实现一个圆 C:具有差速控制结构 D:有转向结构 F:无法搭建 创意和美观 A+:最好 A:卓越 B:好 C:一般 D:无特点 F:惨不忍睹 60分钟之内 所用时间 一、 新课引入
漂移就是利用驾驶员超高的技术让小车转一个圆弧。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如何让车走出一个弧线来呢? 让我们一起尝试一下,如果要转弯,小车的轮子有哪些运动规律? 二、 原理分析
差速原理:利用两个马达之间的速度差,使小车发生转向运动。(问题:小车转弯时,支撑轮是打滑,还是主动转向?)
1) 一个马达停,另外一个马达运动。反之也一样。圆心就是停止的车轮
2) 两个马达的运动速度不一样,走的圆弧比较大,圆心在车体向中心的延长线 3) 两个马达运动方向相反
孩子们演示三种不同的转弯方式,感受腿(也就是机器人轮子)的运动规律
三、 程序实现:
本节程序要求实现差速运动,要改变两个马达的运动速度与方向。有两种实现的方法:
利用运动图标上的转向实现。优点:容易实现。缺点:马达控制困难,精度较低
同向差速
异相差速
四、 拓展
测试项目:完美的圆
要求:小车运动一个圆后,停止在出发点。在发车位置设置一个障碍,触碰到障碍为完成 解决方案:调整马达之间的差速;可以固定支撑轮位置,符合转弯的半径
介绍圆与圆心,圆的半径
测试项目:最快的转身
要求:行驶过程中,小车完成180度转弯,且时间最短 解决方案:调整马达之间的差速;小车支撑轮的设计
测试项目:最快的转身
要求:行驶过程中,小车完成90度转弯,且时间最短 解决方案:调整马达之间的差速;小车支撑轮的设计
五、 课堂记录 六、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