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 多一点自主表达

2024-08-01 来源:爱go旅游网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

多一点自主表达

单 位 名 称: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世纪花园幼儿园

专 业 名 称:音乐教育

姓 名:张瑞

二○一六年四月

目 录

摘要

目 录...................................................................................................................................................................................... 1 一、选择合适教学内容 .............................................................................................................................................................. 2 二、运用适宜的教具和辅助材料 .............................................................................................................................................. 3 四、开展积极的评价和引导 ...................................................................................................................................................... 4 五、给予聆听音乐和自主表达的空间 ...................................................................................................................................... 5

【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愉悦身心,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情感表达相互合作的过程。音乐教学还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乐曲,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当幼儿用心去聆听和感受音乐,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因为有了对音乐的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表达。

【关键词】尊重 创造 自主表达

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多一点自主表达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世纪花园幼儿园 张瑞)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愉悦身心,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情感表达相互合作的过程。音乐

1

教学还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纲要》指出:幼儿音乐活动的能力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在音乐活动中应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丰富他们的技能,使之体验自主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并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运动、唱歌、表演和游戏等结合起来,在音乐世界里进行想象、创造、自主表达,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只是一味的注重学习的结果,而没有考虑孩子学习的过程, 为了完成活动目标,学习过程中常常扼杀孩子自主表达的机会,运用填鸭式、灌输式等方式教孩子一些技能、技巧,让孩子木纳的接受,幼儿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创造的兴趣,从结果看,教师是完成了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学到了各种技能和技巧,但却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主表达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幼儿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出现老师一人唱“独角戏”的现象,老师在前面表情丰富的手舞足蹈,幼儿却毫无兴趣的看着你。那如何让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感受都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愉悦的环境下积极地进行自主表达呢?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合适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乐曲,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当幼儿用心去聆听和感受音乐,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去表现,因为有了对音乐的充分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表达。如歌曲《小老鼠上灯台》,内容贴近生活,旋律明快,歌词简单易懂,曲中的小老鼠是幼儿非常了解的动物,所以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充分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想象、创造出老鼠的各种

2

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做老鼠爬楼梯的样子,有的做老鼠偷油的样子,还有做滚下来的动作,有站着转圈滚,有地上打转滚的,动作千姿百态,在此我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作出相应的表情,让幼儿用更多的方式去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相反,如让幼儿唱一些晦涩难懂或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当然,幼儿就不可能积极地进行自主表达。所以 ,教师选择音乐活动的内容对幼儿的自主表达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师须认真选材。

二、运用适宜的教具和辅助材料

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图片、动感的画面、形象的教具等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让孩子从视觉上,听觉上都能受到刺激。将抽象的音乐变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象的音乐,从而让幼儿自主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来表现音乐,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的活动中。我出示了教具(一个用大型积木搭成的台阶式灯台),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然后我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演示老鼠上灯台的样子,教师借助教具的形象表演让幼儿理解了老鼠爬台阶和滚下来的是的不同表现,有的说老鼠滚下来很快,并能在自己创造的动作中表现出来,有的说老鼠爬台阶慢慢地,因为台阶太高了,还会用表情表现出很累的样子,有的还会在动作中表现老鼠爬台阶时从低到高的样子,先蹲下然后慢慢地站起来等等,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和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地进行表达。同时,在活动中提供一些头饰等辅助材料,幼儿表演起来会更加积极、主动。但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教师过多烦琐、鲜艳的教具和辅助让幼儿眼花缭乱,就算教师给了幼儿自主表达的空间,幼儿的注意力却还停留在多彩的教具,不能积极地进行自主表达了。所以教师在设制教具和辅助材料时,应考虑教具是否用的恰当,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音乐活动中,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让幼儿发挥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3

三、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

为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这是《纲要》一再强调的。教师的过多限制和强加的精神压力只会导致孩子精神紧张,思维受到局限,不能很好的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想象、感受表达出来,而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能让孩子心情放松,思维敏捷,给孩子一个想象、创造和自主表达的好前提。在音乐活动中,要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不要强行干涉孩子的活动,让幼儿自主的表达,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幼儿。如《谁把门儿敲》、《小动物和狼》等音乐活动时,我让孩子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会想象力、独创性.

活动时,教师可以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也可以是参与者,用语言、体态、脸部表情带动幼儿的情绪。活动中时幼儿出现一些紊乱现象,教师要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事情。如音乐游戏《狼和小兔》,音乐开始,小朋友都愉快的跟着音乐做着动作,狼来时小朋友都激动的到处跑动,还有小朋友把椅子也碰倒了,这时教师可以用兔妈妈的角色告诉小朋友,椅子是一棵大树,大树倒了我们要被大灰狼发现的。再次游戏时小朋友就保护好小椅子,不乱碰撞了。这样既不破坏游戏的气氛也达到了目的,孩子对游戏还是那么的热情高涨。相反,教师遇到这种事对孩子大声训斥和责备,那么可想而知,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责备在活动中会显得很拘束,不能很好的进行自主表达。教师的责备同时也破坏了活动的气氛,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下子变得很紧张,孩子对下面的活动失去了兴趣和激情。所以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四、开展积极的评价和引导

在每个教学活动中评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4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老师与幼儿感情交流的润滑剂;更是充满了对幼儿的尊重、宽容和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进行评价.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肯定性的评价。那么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评价呢?首先,我们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想象、创作,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应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他们,孩子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欣赏,就愿意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在音乐活动时,有些教师很喜欢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让孩子想到自己所预设的环节,就认为这些孩子是聪明、能干的,值得老师赞扬的就给予积极的评价。当有些孩子的稚拙想法与表达与音乐内涵大相径庭,教师会觉得他是在无理取闹,用消极的评价对待那些孩子,一口否定孩子、讽刺的表现和创造,教师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表现的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孩子们的音乐兴趣会日益减弱,音乐灵性会不断消失。教师的评价很关键,教师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对孩子来说都是积极的肯定。我们要树立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注重自我表现,接纳每个幼儿不同创意,让幼儿始终处于自主、快乐的创作热情中,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我们不要太在意结果,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动过程的乐趣。

五、给予聆听音乐和自主表达的空间

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这就决定了教师引导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但是活动的核心和主导是音乐,而不是老师。在活动中,我们要给幼儿充分的聆听音乐的时间,让幼儿去理解和感受音乐,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一味的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压在幼儿身上,让幼儿失去自主表达的机会,所以,教师让幼儿感受音乐,并让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是非常必要的。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教师在引入课题时

5

只说了一句“今天请大家欣赏一段乐曲《狮王进行曲》”。听完后,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积累,充分发挥想象,都积极地表达了对乐曲独特的感受,纷纷说:“我觉得狮子在大声吼叫。”“好象狮子出来捉小动物了。”“好象大灰狼跑出来了。”“我听了这个音乐感到很害怕 “我觉得小动物都吓坏了”等等。接着教师再次让幼儿欣赏乐曲,感受ABA式乐段的不同,让幼儿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能很清楚的分辨出A 段与B段的不同,接着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有的幼儿张牙舞爪的学做狮子走路的样子,有的做小动物很害怕的样子,有的做躲起来的动作。幼儿在用肢体表达的同时,教师还积极的鼓励幼儿用表情去表达对乐曲的感受。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投入了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受。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干扰幼儿,只是幼儿的引导者,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宽容、尊重、自由、开放的自主表达的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音乐的潜能,他们会用自己独特的想法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假如我们能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选择一些教学活动内容,尊重幼儿个人的想法,给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给他们提供丰富、宽松的音乐环境,维护和谐、自由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达的时间;鼓励幼儿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去想象,去判断,让幼儿不受老师的影响,自由地体会曲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描述的意境,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用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在幼儿遇到困难和需要时,我们能“审时度势”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适宜的引导。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去了解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个性,而且还要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和表现,相信在我们教师不断探究,更多努力下 ,孩子们必定能从音乐中体验更大的乐趣。

参考资料

[1] 林明美 孩子的自尊心[M]. 星光出版社. 1973

6

[2] 卢唆.正确评价幼儿的行为[M]. 北京. 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7

[3] 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

[4] 美雷特恩布尔. 做称职的父母[M].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