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4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C;4C;5C;6A;7A;8B;9D;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E;2ABCDE;3A D(D选择项“叔问”应该是“叔向”);
4ABCDE;5BD;6ABC;7ABCDE;8ABCD;9ABCD;10ACD
三、填空:
1、小司寇;2、三重选官;3、杜预、张斐;4、审刑院;
四、名词解释
1、明德慎罚: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2、通行饮食罪(注:原题目中“通行饱食罪”是不正确的,应为“通行饮食罪”):汉朝的罪
- 1 -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参考
名,指给农民起义军通情报、当向导、供给饮食。汉律严格镇压此种行为,犯者处死刑。
3、重法地法:李悝“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宋朝的刑罚重于唐朝。宋仁宗年间,统治者首先处于京畿地区安全的考虑,将京城开封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在“重法地”内犯罪的,加重处罚。随着地方民众反抗的加剧,“重法地”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各个重要的府、州、军,其量刑也日益加重。这方面的一系列法律称为《重法地法》。实质:为了维护统治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以严刑峻法打击民众的反抗。后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贼盗犯罪,但激化了社会矛盾。
4、《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
五、问答题
1、简述七出制度。
答:即如果妻子出现不孝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七种情形之一,丈夫可以单方面提出离婚。丈夫以“七出”的理由提出离婚时,妻子可以以三种理由提出抗辩,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貴者,不去”拒绝离婚。
- 2 -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参考
2、何为八议?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八议”是由《周礼\"秋官\"桐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指示:“功臣之子,法应人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所谓“八议”,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3、唐朝的主要立法有哪些?
答:唐朝的立法活动集中在高祖、太宗、高宗、玄宗、宣宗五朝有
(1)武德时期的《武德律》、《武德令》、《武德式》
(2)贞观时期的《贞观律》、《贞观令》、《贞观格》、《贞观式》。
(3)庸徽时期的《庸徽律》、《庸徽律疏》。
(4)开元时期的《开元律》、《大唐六典》。
(5)大中时期的《大中刑律统类》。
- 3 -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参考
4、试述《中国土地法大纲》。
答:1947年10月10日,党中央如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公布了该《大纲》,共16条,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土改基本任务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第二,规定土改需遵守的原则是依靠贫富农,团结中农,保护工商者,正确对待地主和富农。第三,规定保护土改的司法措施。
该《大纲》总结了中国二十多年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一个正确的土地纲领,体现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为保证战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