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资源整合探索与研究
作者:尹垚 李飞 杨文是
来源:《科技信息·中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依托大型企事业单位下属科研院所建设的各型各级重点实验室在相关领域方向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本文探讨了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提出了资源整合的措施。通过资源整合,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管理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激发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并形成服务社会能力。
关键字:重点实验室;企事业单位;资源;整合;探索
依托大型企事业单位下属科研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企业自设重点实验室等各型各级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平台,是从事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高水平人才汇聚和培养的重要平台,还是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的主要窗口。 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资源整合工作,整合上下游和汇聚内外部优势资源,着力增强重点实验室开放交流、协同创新及资源共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支撑企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实验室辐射效能,强化价值创造的重要措施。 1 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资源界定
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平台,其资源包括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财力、人力、物力和知识信息等资源,而且也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产出[1]。具体到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其资源可分为设备设施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
设备设施资源:重点实验室用于开展技术研究工作的各种科技仪器、科研设备、设计仿真和算法建模、科研实验(试验)环境等软硬件资源。
技术资源: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工作和科研活动中取得的相关科技成果,主要有:围绕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形成的技术谱系,突破的关键技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论文论著、专利、软件著作权、论证报告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才资源:主要指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技术人员包含领军人才、骨干研究人员等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员为专职从事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主要人员。 2 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资源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课题,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积累了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设施,培养和凝聚了一只高水平科研队伍。
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型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其下属的科研院所建设,单个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平均不到100人,基本来源于本单位,聚焦在某一优势学科或细分行业,强调“专”“精”“细”,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不强、学科单一、综合度低等问题,不利于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浪费[3-5],导致了单个重点实验室独立承担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较弱[6];创新以跟踪研仿为主,科研工作较难取得高水平技术突破。 “小而专”的科研基地组织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发展变革的内在要求[6]。
3 资源整合必要性分析
重点实验室资源整合是贯彻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开放共享程度的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陆续出台,需全面推进各类科研基地的开放共享,加强科研仪器设施的对外开放。目前,大多数重点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范围较窄,程度较低[7],有较大提升空间,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重点实验室资源整合是满足企事业单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实验室资源的管理效率的需要。较多企事业单位还未建立集中统一的实验室设施设备等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缺乏时时在线的导航便捷服务,导致部分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效率较低。建立资源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重点实验室资源整合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需要。对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创新基础平台,美国已持续部署和支持了720多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家实验室,体量较大、功能完整、综合性强,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而且吸引和聚集了大量的优秀研究人员,成为诺贝尔获得者的摇篮;同时,围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开展大规模、高风险、长周期的研发工作,对国家发展战略给予强有力的支撑[6]。
4 资源整合采取的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1建设完善信息化配套基础设施
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建设了连接总部及下属成员单位的广域涉密网络设施,较好地满足了现阶段涉密项目或业务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在满足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利用专线、IP Sec VPN技术,构建联通重点实验室内外部的广域、高速数据网络,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4.2搭建实验室资源数据库
梳理统计重点实验室各类资源,包括仪器设备设施、办公设备和场地、技术成果、人才,估算技术成果价值,分类归集成本费用,进行编列入册,开展状态跟踪、评估,实行动态管理。采用异构数字化资源信息存储管理技术、关联分析和智能化服务技术,按仪器设备设施的功能、主要性能指标、机时率、购置成本、维护成本、开放形式等要素,按技术成果的属性、创新性、应用效果等要素,按人才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搭建设备设施、人才、技术成果数据库,支撑上层应用服务。 4.3构建科研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分析实验室科研资源的智能化应用需求,构建集存储、计算、分析、挖掘、应用、可视化、服务支撑一体的跨域科研资源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人员、仪器设备、项目、成果等全方位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技术领域专家能力度量等科研智能化管理,提高科研计划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性。
4.4建立健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依据国家政策规定,落实开放共享组织程序,设备开放共享范围,开放共享资金来源与用途,开放共享设备设施运行补贴、收费原则,共享科研数据的权利归属及收费等问题。加强技术成果的有偿共享和转移转化,明确技术成果共享程序、使用权限、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等。促进重点实验室面向重大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水平服务,将对外服务纳入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其公共平台作用。 4.5建立健全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人才选用机制
建立并完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用人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和“以项目为纽带”相结合的人才聘用机制,做到人员能进能出,突破传统的用人模式和单位间的用人壁垒,使人才流动开展科研工作常态化,充分释放人力资源活力与潜能。 5 预期成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通过开展资源整合工作,企事业单位重点实验室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重点实验室各项资源集成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准确、全面地反映重点实验室资源信息[10],开放共享、人才流动机制健全。
其次,进一步激发重点实验室创新活力和协同创新能力。人才与学术交流范围扩大,层次加深、频率加快,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项机制保障到位,形成多学科、跨专业协同设计管理与研发能力,从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到应用示范性的全链条自主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
第三,通过实验资源开放共享,形成服务社会能力。通过持续为社会组织和团队提供实验资源开放服务,打破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分割”状态, 加强企事业单位之间、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互相支撑, 形成互补, 增强科研服务功能[8],有效服务社会研发与产业需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 结语
总之,重点实验室是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的源泉,科学开展资源整合工作,既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事业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重点实验室的各级主管部门、依托单位应持续研究资源整合工作,探索资源整合途径,努力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谢文凤,政府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9。
[2]刘国瑜,张英,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科技人力资源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36-1450。 作者简介:
尹垚(1984-),女,江苏南京,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