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能力是学习中最的一种能力,家长怎样才能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继而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第一:训练有目的的阅读
漫无目的的阅读,是一种懒惰的阅读方式。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第一步,就是培养他们有目的的阅读习惯。孩子一目十行,对什么都一翻而过,这不能算真正的阅读:只有带着问题、带着笔记的阅读,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在阅读之前,家长可给孩子布置几道一个人的具体、简单的问题,告诉孩子,阅读的目的就是解决这几个问题。读完文章之后,可让孩子回答先前提出的几个问题。孩子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力图解答、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他们后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第二:训练做标记和做笔记
做标记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使用颜色标记,也可以使用特殊符号标记,如画波浪线等。做笔记的方式是主要包括:评价式笔记,即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价 疑问式笔记,对
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总结式笔记,将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抄录式笔记,将精彩的句子和词汇抄录下来;感想式笔记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感想。设计专门的做笔记训练,要求孩子按照上述5种笔记方式做笔记,然后根据各种笔记的质量,对之做评价,可促使贫僧提高笔记的质量。做标记和做笔记的意义,不仅在于加深对文章今生的理解,而且在于使孩子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会使其终身受益。
第三:训练概括能力
阅读一篇好文章,不能对它做归纳和浓缩,说明孩子并没有深度理解、挖掘这篇好文章。对文章的概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边阅读,一边概括------即阅读一段内容之后,随即用自己的语言,来简要归纳主要意思。这种概括的方法,可以减少需要记忆的信息量,为孩子的记忆容量节省空间。读完文章这后,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对文章的结构、框架、写作风格的概括,对于孩子能力的培养似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以往,这常常是被家长和孩子所忽视了的,如今要改变这种情况,需得到家长、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第四:通过发散阅读,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一篇文章的信息量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进得思维发散,是一种加深文章信息理解的方式。这种发散阅读,可以是词汇的发散,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的发散,比如可以根据有关文章设计下面的问题
你知道希特勒是谁吗?他曾经是哪个国家的元首?在他那个年代,你还想到了哪些国家领导人呢?第二次大战中,属于法西斯的是哪些国家?反法西斯的又是哪些国家? 蝴蝶是一种小昆虫,所以,这两个字是虫字旁,再想想看还有哪些字是虫字旁?把它们写下来,越多越好。
由发散阅读,可进一步引发孩子的发散思维。比如,由二战的种族歧视、种族灭绝,透视现在的种族歧视,说明人类和平共处的积极意义;由虫字旁的文字,引发孩子对文字起源的思考,进一步探索文字深化的规律和方向。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探索的乐趣随之也就调动起来了。
第五:训练提问题
在阅读的时候,提出的问起越多,获得的理解就越多,所谓“大疑得大知,小疑得小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根据文章内容,提出 一些问题,是一种非常艰难的工作,需要以相当的背景知识作基础,孩子能根据文章内容提出问题,说明孩子一不是机械阅读,而是在开动脑筋阅读;二不是随意阅读,而是有准备地阅读,孩子在阅读中养成了提问题的习惯,在其他方面也会养成提问题的习惯,只要孩子心中有问题,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一种探索、建构、解密的心理。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探索精神调动起来了,未来发展的动力就会更足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