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庆阳市全市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分析

2021-12-17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1年全市语文第二次统考分析及后期备考策略

一、试题分析

全市统考试题充分体现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试题质量高,素材难度适中,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相当,素材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前瞻性。命题结构与2020年高考Ⅱ卷相同,均是“阅读题”和“表达题”两大部分。在内容的考查上遵循着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几大板块。命题形式较为稳定,基本和2019、2020年高考Ⅱ卷保持一致,各题分值与2020年高考Ⅱ卷相同,但与2020年高考Ⅱ卷相比,稳中有变。

1、语言文字运用第17题,2019年全国Ⅱ卷考查标点符号,2020年考查虚词和近义实词,而全市统考,考查近义成语辨析。高考Ⅱ卷虽然没考成语,但不可轻视成语的积累及运用;文言文翻译“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就暗考了成语,如“蠹国害民”可译为“祸国殃民”。

2、古代诗歌阅读第15题,统考卷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2020年高考Ⅱ卷15题属开放性题: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考查发散思维,要求分析阐述的哲理,答出对我们的启示,侧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相接。命题目的有防止学生答题生搬硬套,力图走出答题套路化。类似的还有Ⅱ卷文学类阅读的第8、9题。问题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问题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都比较开放,充分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2020年高考默写题是隔句默写,考查由名篇名句转为名篇非名句,增加了默写的难度,统考题考查名篇名句。 二、成绩分析

表一 命题质量概况

分析指标 试卷信度 试卷难度 试卷区分度 过于简单试题 命题太难试题 区分度太低试题 命题精彩题目 数据 0.5 0.58 0.16 评价 可信度 一般 中等 一般 3、6、18 13(2) 3、6、8、9、12、13(1)、13(2)、15、20、21、作文 4、16、19 分析指标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数据 121.5 23 87.6

由表一数据可以看出,试卷难度中等,区分度一般;第3、5、11、18题,试题过于简

1

单;文言文翻译有些难,3、6、8、9、12、13(1)、13(2)、15、20、21、作文题,区分度太低;全市最高分121.5分,最低23分,人均87.6分。

表二 知识板块分析(学校) 分析指标 涉及试题 涉及分值 学 校 …… …… …… …… 诗词鉴赏 14,15,16 15 均分 9.4 8.03 …… 6.89 排名 1 2 …… 9 均分 8.64 7.42 …… 4.33 文言文阅读 10,11,12,13(1),13(2) 19 排名 1 2 …… 30 均分 12.69 12.14 …… 7.33 语言运用 17,18,19,20,21 20 排名 1 2 …… 32 均分 25.29 22.69 …… 16.81 现代文阅读 1,2,3,4,5,6,7,8,9 36 排名 1 3 …… 29 作文 作文 60 均分 44.56 43.63 …… 40.48 排名 1 2 …… 31

由表二数据可以看出,诗歌鉴赏,满分15分,人均最高分9.4分,最低6.89分;文言文阅读,满分19分,人均最高分8.64分,最低4.33分;语言运用,满分20分,人均最高分12.69分,最低分7.33分;现代文阅读,满分36分,人均最高分25.29分,最低16.81分;作文,满分60分,人均最高分44.56分,最低分40.48分。各校差距大,突出问题大体相同。

表三 客观题选项分析

第1高答题号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知识点 论述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述类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度 实用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实用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学类文本主要表现手法 正确断句 古代文化常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古诗词阅读综合 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病句 语言表达-连贯类 难度 0.59 0.47 0.95 0.46 0.66 0.31 0.73 0.53 0.2 0.49 0.64 0.82 0.62 区分度 0.36 0.34 0.12 0.47 0.29 0.23 0.32 0.29 0.16 0.35 0.33 0.26 0.44 正确答案 案 C(58.6%) C(47.4%) D(94.7%) D(45.6%) B(65.5%) A(30.6%) C(72.9%) B(53%) B(19.8%) B(48.6%) C(63.5%) B(81.8%) A(62.4%) C(58.6%) B(19.8%) C(47.4%) B(39.5%) D(94.7%) D(45.6%) B(2.7%) A(30%) D(18.4%) A(9.4%) C(1.5%) C(15.1%) A(15%) B(21.8%) B(5.7%) C(15.2%) A(20.6%) C(14.5%) A(3.1%) C(3.7%) C(14.1%) 3.3% 3.8% 1.1% 9.3% 3.7% 21.2% 2.5% 13.8% 20.2% 11.1% 2.7% 2.5% 6.2% 第2高答案 第3高答案 其他答案 B(65.5%) D(15.7%) A(30.6%) C(26.4%) C(72.9%) D(18.9%) B(53%) A(18.1%) C(33.6%) D(25.7%) B(48.6%) A(25.8%) C(63.5%) B(30.7%) B(81.8%) A(12%) A(62.4%) B(17.2%)

据表三可以看出,选择题第3(正确率94.76%)、5(正确率65.5%)、11(正确率53%)、18(正确率81.8%)题,正确率相对较高(试题简单),尤其是第3、5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用到充分、必要、充要条件以及归纳、演绎法,本来是很难的,但本题说法过于绝对,

2

似乎不看原题,根据生活常识就可以解答。其它选择题,难度适中,区分度也较大。

表四 学科命题

分题号 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 13(2)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作文 3 3 3 3 3 6 3 6 6 3 3 3 5 5 3 6 6 3 3 3 6 5 60 论述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实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实用类-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实用类-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文学类文本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类-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文学类-分析把握作品结构思路 正确断句 古代文化常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诗词阅读综合 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名句默写 词语(包括熟语) 辨析病句 语言表达-连贯类 语句补写 新闻类-压缩新闻主体 材料作文 理解 运用 运用 理解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理解 识记 运用 理解 理解 运用 运用 识记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运用 理解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理解 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分析综合 探究 理解 识记 分析综合 理解 理解 鉴赏评价 鉴赏评价 理解 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 表达应用 1.77 1.41 2.85 1.38 1.98 4.92 0.93 3.12 2.82 2.19 1.59 0.6 1.2 0.7 1.47 1.38 3.84 1.92 2.46 1.86 1.68 2.85 42.6 0.41 0.53 0.05 0.54 0.34 0.01 0.69 0.06 0.01 0.27 0.47 0.8 0.23 0.46 0.51 0.22 0.09 0.36 0.18 0.38 0.22 0.01 0 0.59 0.47 0.95 0.46 0.66 0.42 0.31 0.04 0.01 0.73 0.53 0.2 0 0 0.49 0 0.25 0.64 0.82 0.62 0 0 0 0.59 0.47 0.95 0.46 0.66 0.82 0.31 0.52 0.47 0.73 0.53 0.2 0.24 0.14 0.49 0.23 0.64 0.64 0.82 0.62 0.28 0.57 0.71 0.36 0.34 0.12 0.47 0.29 0.12 0.23 0.17 0.16 0.32 0.29 0.16 0.16 0.13 0.35 0.16 0.42 0.33 0.26 0.44 0.16 0.05 0.05 知识点 认知水平 考查能力 均分 零分率 满分率 难度 区分度 答案 C C D D B A C B B B C B A

由表四数据可以看出,除作文外,其它的题均有0分;除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主观题、新闻类—语段压缩、语句补写题、作文外,其它的题均有满分;从人均得分、零分率、满分率以及我校答题情况来看,客观选择题要好于主观题;主观题普遍得分低(阅卷的信度值得商榷),尤其是21题新闻类压缩题和作文,区分度0.05,导致分数扎堆,仅仅1分,就有几十人。

三、考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答题卡以及阅卷老师反馈的情况,我们总结出以下问题:

1、文言文翻译问题 :文言知识积累少,课堂、课外知识积累更少,甚至不知寇准是一个人名,而是硬性翻译,闹出不少笑话;不能学以致用,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完整通顺地翻译

3

出来,多数学生语言表达前后矛盾,让人无法理解;还有好多学生一个字都不写,甚至不翻译,或者把要求翻译的句子原原本本抄在答题卡上;抓不住关键词,对“狱、常、相倾、少”等词不理解,不明白这些词的古今差异,断章取义,胡乱翻译,如:尚,翻译为“尚且”,既,翻译为“既然”,旧贯,翻译为“恶贯满盈”等;错别字较多,影响句意准确度,书写潦草,部分答卷无法辨认。

2、诗歌主观题问题: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题干问的是表现手法,部分学生回答情感内容;题干要求分析相同之处,部分学生回答的是不同之处;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大部分学生未答出具体的表现手法,只是对诗歌内容做了分析。要么光写手法,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要么光写内容,没有明确答出两首古诗的相同表现手法到底是什么。思路不清晰,要点写成一大段,缺乏条理性,含糊不清。表现手法的术语不够准确,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于基本术语似是而非,比如有同学说诗歌用了列数字的表现手法。书写潦草,卷面零乱,错别字严重。

3、情景默写问题 :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生僻字不会写,且普遍字迹凌乱、不规范;错别字太多,采菊东篱下”的“菊”写成“萄”,“篱”的“竹字头”写成“草字头”,“悠然见南山”出现“幽”“犹”“优”等错字,“飞湍瀑流争喧豗”出现“渲、暄”等错别字,特别是“豗”“壑”,把“豗”写错的很多,要么不会写,要么多一点;三个句子都有张冠李戴以及先后次序写错位的现象,这说明没有仔细分析默写的语境,或者对句意不理解。

4、作文情况:好多学生作文字数不够,不写标题的现象也很多;审题不清,立意不准,缺乏明确的观点,不能按要求写作 ,文体不符合写作要求;大多数同学虽然能够结合材料,但观点不鲜明,主题不突出,部分文章内容庞杂,素材梳理整合不到位;部分文章只罗列素材,分析论证简略浮浅;部分学生没有弄清写作对象,内容大而空,套话多,没有具体细节,缺少具体的人和事,缺乏现实感;语言贫乏,表达不够准确流畅,行文思路混乱,不能体现演讲稿的特点,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演讲稿的格式写,语言也缺乏鼓动性;错别字太多,书写整体不好。

四、问题剖析

根据成绩、考情、学情,寻找原因,分析如下

(1)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够牢固,错点分散。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底子较薄,通过一轮复习,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但仍旧很薄弱。学生的错点多且比较分散,不集中。

(2)语文复习中部分学生盲目性大,而且眼高手低。学生盲目做题,不明白做题的目

4

的是为了积累巩固知识,掌握总结答题规律,而且对手头驳杂的资料不加删选,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复习没有很大的成效,不能立竿见影,没有强烈的成就感,复习内容又琐细繁杂,没有耐心,失去信心。

(3)学生复习普遍问题是懒于动笔,疏于深思,对于语言表达题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更无法用笔严整规范的表述出来。

(4)文本阅读能力差,推理、筛选信息、审美鉴赏、知识迁移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一是想当然。不少学生答题时用自己的想象代替文章的内容要点,用想当然的结论代替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抓关键词语,反而把次要成分当成了主要信息。 二是要求不明。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没有看清楚题干上规定的内容,错误查找答题范围,犯“低级错误”。 三是泛泛而谈。一些题的回答,将“深化主题”、“前后呼应”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签”贴上去,而不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说出到底是如何深化主题,如何做到前后呼应的问题。

(5)作文写作,审题不严密,思维不深刻,叙写平淡、议论空泛、缺乏材料仍是大问题。

五、备考策略

参照2019年考试大纲以及2020年全国Ⅱ卷,立足高考能力提升阶段性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情,把握考点,研究透学情,精心进行百日备考设计。每一步都要有目标,有措施,有重点,有预案,有落实情况的检测,保证复习训练进程和节奏的科学、高效。着重培养学生两项重要任务:一是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即学会做题,学会考试,形成规范有效的应试技巧;二是培养学生稳定的身心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训练中学会有效调控身心状态,保证临场正常发挥。

1、设置专题复习

(1)指导学生现代文阅读复习。现代文仍以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为主,不盲目求新,力求通过这些典范试题的训练、讲解,重点培养学生从关键词、关键句入手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答题区域和方法技巧。要用高考题典型题领路,然后精选文本、题目进行训练,在评讲之后还须通过再练,予以巩固。

对选练的文本,应坚持先“读文”后读题,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先就集中到题目上。要克服“单刀直入观点”,应引导学生首先在文本上勾画、圈点,分析、概括,较好地把握住文意,然后再读题、做题。

(2)指导学生语言题复习。先把语言题解题技巧、答题术语提取精要,记熟;再把一轮复习中的典型例题整理出来,分类整合,把典型句子牢牢记住;最后把近三年的语言试题

5

归纳,分期检测,进行实战演练。这样用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做题的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3)指导学生文言文阅读复习。

一要重视“读文”,平时复习时应诵读,以强化语感;利用第三题先行梳理文意;二要回归课本,联系学过的课文,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实词、虚词、不同用法及句式等);三要重视翻译,文言句子翻译的得分率不高(第一句人均1.2分,第二句人均0.7分),必须下功夫突破:要反复给学生强调,直译为主,字字落实,译句力求通顺,译对句式和语气。

二要学生最好每天抽出晨读时间诵读文言语段,增强语感;只要精通课本知识,翻译上就没有“拦路虎”。如:2020年文言文阅读《王安中传》中的“除”“擢”“按”“诬服”“疏”见于《陈情表》《苏武传》两篇课文;翻译题重点词“愈骄”见于必修《苏武传》第一段末“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4)指导学生诗歌鉴赏复习。应该从增强阅读的感觉上多下功夫。首先一点是“积累”。每天印发一首诗,有详细的鉴赏分析,让学生从高考出题的角度赏析。其次是老师把最近三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整理出来,配上答案和全诗赏析,考生可以不时翻看。其三是就诗歌赏析的有关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并总结炼字型、意境型、分析语言型、分析技巧型、综合比较型、感悟思考型等答题模式。第四是多读、细理解是重点,同时可选一些有哲理性的古诗词,宋诗就是最好的材料,能有效训练我们的批判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

(5)将作文训练进行到底。作文的审题、立意、标题、首尾段、结构、文体、语言、内容的深刻与思辨都要进行扎实的训练指导,找范文寻差距,然后借鉴模仿,提供名言警句和精选文章供早读阅读借鉴。作文命题,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看新闻,读书报,阅时评,勤练笔。

2、答题规范化。备考过程中加强对高考非选择题答案的揣摩,要根据分值思考要点,尽量细分,用分号或①②③④等符号清楚表述,做到条理分明,避免书写之后又补充答案的现象。需要写一大段文字时,写之前要稍微安排布局一下,在书写前对答案打好草稿,然后从左上角往右下角书写。

3、加强书写。书写工整,尽量写楷书,少连笔;字要写得稍大且重一些;卷面整洁,字可以写得不漂亮,但一定要字迹清晰,保证老师能看清楚。强迫自己慢慢的写字,一笔一划地写。写字的速度跟完成整张试卷的速度没有太大的关系,答题速度多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考的速度。

4、如何有效“刷题”? 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要做到对学科知识的内化、吸收,知识的梳理、比对、整合。做题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做完题后更重要的是纠错、内化、吸收和个

6

人准确地输出。一味贪图做题的量,量变最终是达不到质变的。

5、做好常规工作。

(1)做好“天天练”。语言题(成语、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要天天做,天天讲;背诵默写穿插在其中,轮流做。语言运用题要检索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精彩新颖且关注生活、人文性强、能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试题,加强预测训练。对于背诵的内容,不能搞突击,要细水长流,分课突破,而且每一篇都要落实到纸上,让学生切实消灭错别字,力争默写拿满分。

(2)重视错题。二轮训练,不必因已经走过一轮复习而担心学生做题时答错或是答得不全面,要树立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平时训练“错”得多,高考就有可能“对”得多,关键是要用好错题。要明确错题的真正价值,可以对一轮复习时的错误点进行充分回顾,同时建立新的错题备忘录,也可以在使用的资料上做出特殊的标记,错题恰恰是训练的重要收获。我们搞复习训练,不是为了做多少道题,也不仅仅是为了做对多少道题,而是通过训练明确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缺陷,然后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激活旧知,规范思维,再塑语文能力,以应对高考。

(3)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复习内容繁杂,知识要点多,细细讲吧,占用时间太多;忽略不讲吧,又怕考到学生不会。针对这种两难情况,有人提出的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非常适用,即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即使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可讲可不讲的不讲。

(4)强化速度训练。速度是高考成功的保证,而学生在试卷作答中普遍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二轮的综合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科学控制答题时间。课堂上要给足学生训练和思考时间,最好的题目放在课堂上练。

(6)试卷整理与个性化分析。梳理历次考试试卷,定期翻阅、补充和反思。反思问题,针对性解决。

(7)关心时事、时评、感动中国人物,分类储备。以语文的方式关心时事,思考现实。生成关联,把握本质。关联训练,训练思辨能力。

六、教师方面

1、教师要吃透文本,高屋建瓴,灵活处理答案,坚决杜绝只凭“参考答案”上课,使你所展示的答案学生也能整理出来。

2、多鼓励学生,要以自己的方法调动学生,让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与学中来;杜绝课堂变成教师与某一学生的单边对话,或教师的一言堂。

7

3、高考课堂杜绝做秀、走过场。当讲则讲,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不要图热闹,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讲清讲透。

4、语文教师要有学科自信。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