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演奏的能力。
二、 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对个别节奏的掌握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有条件可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新授教学:
1、 先请同学演唱该曲。
2、 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同学演唱所存在的问题:如节奏或情绪等。 3、 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D:师及时纠正 (1) 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是很必要的。 (2) 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应唱的坚定有力、富有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 (3)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F: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
1
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4、 巩固训练,掌握歌曲 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四、 音乐知识 1、 二段体A + B
2、三段体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国》 A + B + A 五、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拉起手》 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2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5、再次聆听范唱,各个声部的学生分别熟悉各自的旋律。
6、学生用口风琴自行学习各自的歌谱:歌曲中出现的连续切分节奏必须让学生掌握准确。
7、各声部分别吹奏各自的旋律,之后针对吹奏中所存在的问题,师生进行交流、解决。
8、合奏歌曲,依然注意声部间音量的和谐,提醒学生用控制气息的方法来控制音量;其二,带着感情吹奏。
9、为歌曲画上换气记号,继续学习有规律、有气息支持的演唱。 10、各声部完整清唱歌曲旋律,注意保持正确的演唱方法。 11、完整合唱歌曲旋律。
12、带入歌词完整演唱: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
三、 律动表现歌曲从以下节奏中选出适合歌曲情绪的节奏,用拍手、捻指、跺脚等形式为歌曲伴奏: 1、 2、 3、
2/4 住 ∽|住?0 |住∽ 住 ?0 || 2、2/4 住 ∽|住 ∽|住 ??|住 ∽|| 3、2/4 0?0讄0?0讄0?0讄 0?0讄|
四、 课堂小结 五、 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飞来的花掰》 教学目标:
1、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从歌曲的学习中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环节聆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中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初次聆听作品
2、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要求:从同学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作品的情绪。
3、带领学生用“MU”哼唱旋律,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及歌曲中大跳的音程演唱。 4、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5、在边唱中找出自己感觉较难的地方,师生通过交流讨论一起解决。 6、学生完整清唱歌曲。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注意从情感的启发,渲染去体会作品所赋予的感情。 四、拓展活动
1、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4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5、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6、学生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7、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五、课堂小结:主要以老师小结为主。 六、 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二课《亚洲弦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邮递快车》《樱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邮递马车》《樱花》,让学生感受日本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点。
2、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民族状况、风俗习惯、国旗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日本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5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樱花》教学
1、播放日本民歌《樱花》并朗读歌词,听后说说这是到了哪个国家? 2、再次播放,师生一起做体验性律动。教师的律动应建立在正确理解音乐的基础之上,即: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律动。包括乐段与乐段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联系等都要有较为准确的表达
3、让学生在反复的体验中感受歌曲的内涵。并分析结构图: a :|| b :|| a :|| c || 4、教师简介日本的相关知识。 三、《邮递快车》教学
1、作品简介: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的这首歌曲,从七十年代起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2、播放日本歌曲《邮递马车》,师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3、再次播放,请同学们做练习:用下面的节奏卡片拼出模仿马蹄声的固定节奏型。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4、学生选用适合表现马蹄声响的小乐器,并随音乐敲击拼好的节奏型。 5、自行学唱歌曲,鼓励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6、完整演唱歌曲。
7、边演唱边用乐器进行伴奏。
8、思考:用什么样的音色、强弱、速度来演唱歌曲,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
9、学生讨论后进行实践。
10、若时间充裕,可以激发学生再次进行节奏的创作,用更丰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如教材上的两声部) 四、 课堂小结
6
五、 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运动员开幕曲》《摇篮曲》 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摇篮曲》教学
1、师介绍歌曲背景:《摇篮曲》是一首有印度民族风格的摇篮曲。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丰富的装饰音,给人以深情、婉转的感受。 2、学生听歌曲背景简介。
3、聆听歌曲范唱,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4、设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5、学生讨论交流。
6、轻声模唱歌曲的开头一句,想一想:该乐句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7、师生交流。
8、随着音乐模仿跳一两个印度舞蹈动作,或模仿敲击印度鼓的节奏为其伴奏。(印度鼓的节奏需要学生在预先收集有关印度资料的时候就做好了解) 9、师生交流——有关印度的音乐,你还知道多少? 三、《运动会开幕曲》教学
7
1、乐曲简介:乐曲是一首具有浓厚阿拉伯风格的科威特歌曲。 2、以聆听前奏导入。
3、播放乐曲录音。问: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讨论并回答问题。
5、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6、讨论交流说说阿拉伯民族音风格特点:阿拉伯民族音乐有它独特的音乐体系,有独特的音阶、调式、节奏等,现在用我们的记谱法并进行音乐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着重从聆听实际音响为主。
7、做书上的课后练习:你知道上面四幅图的国家记建筑物的名称吗? 四、拓展部分
1、主题:你喜欢足球吗?搜集世界杯或亚洲杯开幕式音乐介绍给大家。 2、学生进行所搜集资料的交流。 五、课堂小结:说说这堂课给你的收获。 六、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拉贾斯坦民间音乐》《狮子舞》《山林》《七朵丁香花》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继续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知道西塔尔、甘美兰等代表性的亚洲民间乐器,并能进行音色的听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8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介绍:
1、《七朵丁香花》:是土耳其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卡龙琴,还有其他拨奏弦乐器,同时还加进了一些西洋乐器,如钢琴和大提等。曲子除具浓郁民族风格外,也略带现代通俗色彩的乐曲。 2、《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
3、《狮子舞》:是一首著名的甘美兰乐曲。“甘美兰”指以定音打击乐器为主组成的印度尼西亚传统乐队,以各种锣为中心,加上其他金属敲击乐器和管弦乐器。
4、《山林》是一首著名的越南民间乐曲,由越南独弦琴演奏。越南民族音乐多为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具有音程变化大、音域宽和滑音多的特点。 三、 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欣赏
1、聆听乐曲片段,感受体验各个国家民族音乐乐曲特点及其风格。 2、学生说说对各段音乐的感受。
3、学生交流所搜集的关于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 四、 拓展部分
1、“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亚洲地区的民间音乐(包括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等)有哪些?” 2、资料进行交流。 五、 课堂小结 六、 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9
第三课《DO RE MI》(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有关乐谱的知识认识五线谱
教学目标: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有乐于通过识谱自己学习音乐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对照所熟悉的简谱来学习五线谱记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介绍学习有关乐谱的知识: 1、记谱法产生的必要性 2、历史发展中的一些乐谱
3、观察教材中展示的几种记谱法的特点 各种记谱法中,主要有:
①文字谱:用文字、数字等表示每个音的音高
②奏法谱:用文字、数字或其他记号表示乐器演奏方法,不表示具体发出的音高
③音位谱:根据固定的线条,以不同的位置来记录音位的高低 ④图像谱:利用图像、记号以及文字记谱的方法 三、学习五线谱知识: 1、认识五线谱的线、间 2、认识高音谱号
3、认识音符、休止符的形状 四、五线谱读谱法的应用:
1、试一试对照简谱和五线谱视唱歌曲《Do Re Mi》B段的旋律 2、练习将简谱译成五线谱,并学唱《水孩子》 五、课堂小结:说说这堂课给你的收获。 六、结束课堂
10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Do Re Mi》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2、学习五线谱知识,能将五线谱(高音谱表)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 教学重难点:体验并表现学习五线谱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Do Re Mi》:
(一)、简介音乐剧《音乐之声》: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一名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二)、观赏音像资料,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唱歌曲《Do Re Mi》B段 1、视唱简谱,注意变化音的音准 2、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 3、学唱歌词,注意音高、音准、节奏 (四)、学习歌曲《Do Re Mi》D段 1、运用五线谱读谱法分声部自学 2、请高音部的同学视唱歌谱 3、请低音部的同学视唱
11
4、二部合唱歌谱 5、练习合唱歌词
三、再次观赏电影片断,聆听完整的歌曲《Do Re Mi》 四、课后小结: 五、结束课堂 课后小记:
第四课黄河之滨(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 《看秧歌》《小放驴》 2、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3、 《大起板》与器乐演奏《沂蒙山小调》 二、 教学目的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12
三、 教学重点
聆听与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四、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 内容
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河北吹歌《小放驴》、河南板胡独奏《大起板》 教学过程 1、 练声
2、 复习歌曲《摇篮曲》
3、 视听歌曲:女声合唱《看秧歌》 4、 学生再讲歌曲的特征
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是跳动、起伏、夸张的?还是平稳、舒缓、安静的?
5、学生再听《小放驴》
教师提出要求:在聆听《小放驴》时,从下列文字中选择适当的音
乐表情术语,说明你对音乐的印象:
⑴风趣 ⑵泼辣 ⑶粗犷 ⑷喜庆 ⑸抒情 ⑹平静 ⑺细腻 ⑻悲伤 6、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纪律情况。 7、小结。
课后小记:
13
第三课时
一、内容: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 练声
2、 学唱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 视唱。
a. 视唱前16小节,要求唱准第10小节第二拍休止符与本首歌曲的附点音符。
b. 视唱全曲,根据前面教材分析的内容,抓住几个有特征的节奏与旋律,进行反复练习。 (2) 视谱唱词。
a. 朗读歌词,由于歌词充满了知识与趣味,在朗读时注意节奏。 b. 演唱形式多样化,为了巩固刚学会的歌曲可采用多种演唱形式。
c. 播放录音进行示范。 3、小结全课。 课后小记:
第五课火车印象(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 2、 3、
学唱歌曲《火车来了》,欣赏《太平洋231》。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三首作品的分析,进行创作活动。
二、 教学目的
(一) 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
14
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及其它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 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231》,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四、本课共3课时 五、教法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内容:学唱歌曲《火车来了》,欣赏《太平洋231》。 (二)教法过程 1、 发声练习 2、 节奏变化练习。
⑴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种节奏变化型
教师问同学在曲调上,有几个在不同状态下表现火车运行的曲调。
⑵、欣赏《太平洋231》 表现火车车轮加速的曲调:
表现火车高速向前奔驰的曲调,先后几次出现:
15
表现火车高速运行时的流畅轻快的曲调,它在不同乐器上先后奏出:
表现火车高歌猛进、自信自豪,大显威力的曲调:
分别拍一拍,让学生分辨出不同的节奏型,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 3、学唱《火车来了》。 (1)、视唱第1、2段旋律。
(2)、让学生找出歌曲《火车来了》中的变拍子的小节,并结合练习,进行节奏练习。
(3)教师向学生介绍新疆的地理、民族、特产等,然后在朗诵歌词聆听范唱的基础上学习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把握歌曲的情绪。
(4)、重点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保持音记号、下滑音记号、速度与力度记号等
(5)学唱歌词:朗诵歌词、初唱歌词„„ 4、小结: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一)内容:
1、 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2、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16
3、 三首作品的分析,进行创作活动。 (二)教学过程:
1、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
(1)、视唱旋律片断,初步感受主题音乐的特征。 (2)、介绍曲名。
(3)、用拍手、跺脚或其他动作为音乐伴奏。 (4)、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提要求,完全的欣赏乐曲。 (6)、完全的欣赏乐曲。
(7)、小结欣赏活动,让学生讨论、再归纳。 2、 做活动与练习,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课后小记:
第六课美妙的音乐(两课时)
一、 教学内容:
1、欣赏《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 2、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3、活动与练习。 二、 教学目的: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原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17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三、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内容:
欣赏《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 (二) 教学过程: 1、 欣赏《致音乐》:
(1)、自学教材上介绍“致音乐”的内容。通过讨论引出作品《致音乐》。 (2)、介绍产生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3)、让学生聆听两首歌曲。聆听前要鼓励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上的艺术表现力,思考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欣赏过程:
①、 试唱、模唱歌曲旋律片断——进一步唱全曲。 ②、 个别同学朗诵歌词,帮助了解作品。 ③、 教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④、 分析教材内容:曲式结构——音乐形象——与作品特点等。 ⑤、 欣赏《美妙的琴声》 ⑥、 学生谈感受 ⑦、 师生共同小结 3、小结。 课后小记:
18
第二课时
一、 内容:
学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二、 教学过程: 1、 发声练习
2、 欣赏歌曲《美妙的琴声》,引出歌曲《一二三四歌》。 3、歌曲分析。
4、播放录音进行示范《一二三四歌》。 5、教师范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6、学生先学唱歌谱
⑴自学歌谱,提示“连线”要唱好。 ⑵分组接唱帮助巩固 7、视谱唱词。
⑴歌词内容多,应反复朗读了解词意。
⑵歌词中一字一音较多,注意咬字吐字清楚,特别是一音二字处要重点练习。
8、练习与活动 9、小结。 课后小记: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