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聚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2020-12-03
来源:爱go旅游网
参 叙事聚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乔君梅 (河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现代叙事艺术探索的成功范例。 价值取向等直接影响叙事内容,而且聚焦客体的位置、距离、状 本文从叙事聚焦的视角分析了小说涵盖丰富的内容并形成多重 态等众多因素也制约聚焦者形成并传达给他人的信息。另一方 艺术境界的深层原因和机制。全知的零聚焦、限知的内聚焦和客 面,作为结构主义叙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叙事聚焦与认知语言 观的外聚焦等的灵活运用构成了小说多维的结构和复杂的格 学、认知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一 局,极大地拓宽了小说的叙事时空。使得作品能够涵盖极其丰富 个人的眼光不仅涉及他或她的感知.而且涉及他或她对事物的 的内容并形成多重艺术境界和多彩的审美空间.从而增强作品 特定看法、立场观点或态度,是制约语篇深层结构(即语义)的一 的艺术感染力 种图式,反映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态度。支配着对象的选择与 关键词:叙事聚焦;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 组合。从而又影响语篇表层结构的组织”0 14t这样,叙事聚焦的选 中图分类号:I11文献标识码:A 择又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和布局。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6-0207-04 根据聚焦形式的不同。叙事聚焦可分为三大类:零聚焦或无 聚焦,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叙述者无所不知;内聚焦,即聚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下 焦者(叙述者)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外聚焦,即聚焦者(叙述者) 简称《法》)是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典范。小说以主题的丰富性、艺 处在素材之外,从外部进行描述。其中内聚焦根据聚焦人物的变 术手法的多样性、人物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自问世以来在世界范 化可分为:固定式内聚焦,即固定不变的采用故事中某个人物的 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小说共61章。百科全书式的涵 视角来叙事;不定式内聚焦,即多个聚焦人物分别讲述一件或几 盖了的政治、经济、科学、宗教、文化、文学等各个领域。展现了一 件事;多重式内聚焦,即不同聚焦人物从多角度讲述同一件事。 幅纷繁复杂的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中期的广阔图景。事实上, 不同的叙事聚焦使作品具有不同的叙事立场和叙事视角,作品 小说所覆盖生活的广度和揭示生活的深度与决定语篇的表层结 的叙事时空就更加广阔和自由,从而扩大生活容量和拓宽艺术 构和制约其深层内涵的叙事聚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灵活多 视野。福尔斯在小说《法》中灵活运用了多种叙事聚焦,主要有零 变的叙事聚焦直接影响小说的艺术水准和内涵。本文旨在从叙 聚焦、内聚焦中的多重式内聚焦和固定式内聚焦以及外聚焦等。 事聚焦的角度解读这一经典作品。 福尔斯在小说中将零聚焦或无聚焦叙事的优势发挥到了极 事件总是被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即,在描述无 致。叙事者不仅聚焦于一时、一地、一定的人物、那个纷繁复杂的 论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还是虚构的事件,人们从要挑选一个观察 时代。而且叙述者又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 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和角度。探讨叙事观察点的问题一直是 那个矛盾重重的历史时期。更有特色的是叙述者聚焦于叙述本 叙事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1943年柯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 身。小说叙事既在空间维度上横向发散,又在时间维度上纵向延 佩恩沃伦首次提出“叙述的焦点(谁写的)与人物的焦点(谁看 伸,同时还探讨正在进行的叙事本身。叙事者的聚焦对象不断变 的)”【l】之间的区别。热拉尔・热奈特在其《叙事话语》(1972)中对 换:从莱姆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从英国到美国,从一位人物 谁看与谁说者已基本概念进行了区分,将表达叙事观察点的多 到另一位的内心世界,从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同 种术语用“聚焦”一词来取代。米克・巴尔的《叙述学》(1977)一 时又对正在进行的叙事发表议论。小说不仅展现给读者一幅鲜 书对热奈特的理论大纲进行了改进.她认为“聚焦就是视觉与被 活逼真的维多利亚中期的社会生活画卷,而且又有现代人:、 这 ‘看见’、被感知的东西之间的关系”。脚谭君强在《叙事理论与审 幅历史画卷的思索、认识、评价,还有对正在进行的叙事本身的 美文化》中的对聚焦所下的定义更为精确,即“谁在作为视觉、心 理论探讨和写作实践。 理或精神感受的核心,叙述信息是透过谁的眼关于心灵传达出 作者使用零聚焦充分拓展小说的叙事空间。具体表现为在 来,在叙事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受谁的眼光过滤。受谁的 叙述虚构人物故事的同时,作者随机插入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和 眼光限制”。131聚焦包含两个基本概念:聚焦主体(聚焦者)和聚焦 历史事件,即让虚构的人物置身于作者精心构建的富有那个时 客体(聚焦对象)。聚焦主体的身份、地位、知识能力、道德修养、 代气息的真实中。这样做不仅给人以真实感,而且扩大了叙事空 作者简介:乔君梅(1971一)女,河南荥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文学界・207 外国文学 间。故事发生在1867年英国南端的莱姆镇,描写了主人公查尔 斯和莎拉以及蒂娜的爱情纠葛。但在第三章叙事者写道:“当然 喽,查尔斯不可能知道。正巧在那天下午,那位大胡子德国犹太 人正在大英博物馆里悄悄地工作着,而且他在那灰色墙壁的图 书室内的工作将节出现红的果实。…尽管如此.一八六七年三月 过后的六个月,《资本论》第一卷还是在汉堡问世了。”再如,欧内 斯蒂娜读卡罗琳诺顿夫人的《加拉夫人》时提到她读诗的时间是 一八六七年四月六日晚上。而在一星期前,在西敏寺的会议上。 约翰・斯图亚特・米尔抓住开始辩论“改革法案”的~个机会提 出:给妇女同等选举权的时刻已经到了。还有,查尔斯最后在罗 塞尔蒂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前拉斐尔派代表人物家里找到了莎 拉。她是罗塞尔蒂的秘书兼模特。这种零聚焦以广阔的视域展现 给我们一幅亦真亦幻的社会生活画卷:虚构故事与真实事件和 虚构人物与历史人物纵横交错。交相辉映。历史人物的伟大行动 和睿智思想与虚构的普通人物的或因循守旧、或自得其乐、或痛 苦挣扎共同置于读者面前:精彩纷星,引入深思。 福尔斯使用零聚焦扩展叙事时间。聚焦者以二十世纪现代 人的眼光来品评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在叙事进程中,叙事 者就叙事对象和叙事内容以现代人的思想意识随机插入联想议 论。将大量参照性的社会生活、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心理 等内容引入小说。如,在第三章叙事者以查尔斯喜欢把自己看作 是一位热爱科学的青年为契机。不但提到了二十世纪的科学发 明诸如飞机、喷气发动机、电视、雷达等,而且通过把维多利亚时 代人和现代人的时间观念的对比对科学进步的目标进行了极具 社会意义的探索,即是“向完美人性迈进。还是为了完美的闪电 般的时效。”第十一章将欧内斯蒂娜的父母对未来女婿查尔斯的 调查与现代保安部门的对自己原子能科学家的调查对比。第三 十五章则完全以现代人的视角讨论维多利亚时期的性道德。这 种聚焦为小说提供了纵向审视社会生活的视角,开辟了超越故 事时空层面的更为广阔的历史文化时空。这一时空涵盖历史、社 会学以及哲学等层面的广阔领域。使小说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等 问题的探讨更全面、更深刻。这就极大地加深了小说揭示生活的 深度。正如彼得・沃尔夫在他的《约翰・福尔斯》(英文版,1979: 124)所说:“他将小说引入了文化史和社会学的比较领域。” 更具特色的是福尔斯所采用的零聚焦还聚焦叙事本身。在 叙事时,叙事者有意站在故事之外品评叙事本身。结合故事的进 程,叙事者(福尔斯)时而阐述自己的创作理论,时而叙事者与故 事中的人物直面相向.时而又推翻或化解貌似合理的情节安排 和故事结构。叙事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将自己凸显出来。这首先 使读者把目光转向叙事本身,传统叙事所强调的作者中心地位、 叙事的权威性和绝对性以及生活与艺术的一致性等因素突兀的 暴露在读者面前。在尼采一句“上帝死了”,其权威是否真的存 在受到质疑;哲学界的分析哲学对哲学语言的逻辑分析取代了 对终极意义的追寻;解构主义更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终极意义的 存在;牛顿的力学定律也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超越。这一切使 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把握世界的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权威 的一元论受到质疑。再加上文学界的“为艺术而艺术”、俄国形式 208・文学界 主义、结构主义、尤其是小说中作者提到的阿兰・罗伯・葛利叶和 罗兰・巴特等人的直接影响,使叙事入主动摈弃作者中心地位和 叙事的权威性绝对性。并且主动把艺术和现实区分开来。这种对 叙事本身的聚焦既具有时代性又极富哲学意味。形成T与传统 的一元性、确定性和绝对性叙事截然相反的具有后现代特色的 多元性、有限性和可讨论性叙事风格。这样,一,该聚焦不仅给人 物以自由使他们变得活生生的,而且小说也拥有凡人可近的光 泽,使平等民主地探讨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切实可行,从而突出丫 小说追求人性自由的主题;二,这种聚焦强调作者、叙事人、人物 和读者之间的区别,尤其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对话和 交流的平台,一改传统叙事所要求的被动接受在潜移默化中最 终接受作者事先设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读者的主动地位得以 肯定,从而可以联系现实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以完成具有 鲜明个性色彩的艺术体验,进而通过艺术虚构实现丰富心灵、升 华情感、完善个体发展的人文价值;三,小说在对生活体验进行 叙事化艺术虚构的具体过程中,充分强调生活与艺术的区别,强 调叙事由追求绝对真实的再现转向追求相对真实的虚构,把小 说作为相对真实的虚构现实来参照,其目的是完善人生,使之更 加美好 小说中,福尔斯不仅将零聚焦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对内 聚焦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内聚焦的叙事者从人物角度进行叙事, 他对事件的观察受制于其特定的视角。对事件的理解受制于该 人物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叙述者由零聚焦叙事整体上的全 知全能内缩到局部上的限知限能。福尔斯选择了内聚焦中的第 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多 重式内聚焦和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不但塑造了复杂而神秘的 莎拉。而且使得以查尔斯为聚焦主体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得以充 分展示。 内聚焦的限知限能使莎拉成为极具艺术魅力的谜。围绕莎 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究试图拨开重重迷雾找到一个合 理明确的解释,然而其结果总是难以令人满意。因为福尔斯摈弃 了传统的零聚焦叙事手法,选用了内聚焦叙事塑造人物形象。多 重式内聚焦的使用构成了以莎拉为聚焦对象,形形色色的聚焦 者通过各自的视角,从不同立场、不同侧面讲述着有关莎拉的故 事。在欧内斯蒂娜眼中是“悲剧人物”。牧师所讲述的莎拉是能干 的佃户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当过家庭教师,跟一个法国中 尉有染,被抛弃后患有忧郁症。精明的格罗根医生则认为莎拉是 一个处心积虑的引诱者。歇底里斯症患者。恶毒的封建卫道士波 尔蒂尼夫人和卑鄙的费尔利夫人把莎拉看作是一个罪人、荡妇 和毒蛇。莱姆镇的其他人,最初把她看作法国中尉的弃妇。在她 无所畏惧的跟他们打交道后,则消除了对她的成见。不同的聚焦 者对相同的聚焦对象提供了纷繁复杂且属于人物个体所特有的 看法、联想和评说。这种叙事聚焦不仅实现了叙事立场、叙事角 度和审美价值观等的多样化。使聚焦对象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鲜 活,而且直接影响叙事话语的面貌和特性,即叙事话语不可避免 的被赋予了叙事者所特有的而且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特征。 以上众聚焦者虽然在面对聚焦对象时叙述着各自的印象看 法.但是这种多重式内聚焦本质特征决定了他们叙事的主观性 导致了他们对莎拉的叙述的不可靠性。较为全面的人物形象莎 拉则是由以查尔斯这个没落贵族人物为聚焦者完成的,即作者 采用了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来叙述。小说的很大篇幅是由查 尔斯为聚焦者展开的。故事发生于维多利亚中期的1867年。这 是一个矛盾重重的时代:按财富划分社会等级的趋势已经在伦 敦出现,英国资产阶级愈来愈站统治地位。他们即看不起破落的 封建贵族,又羡慕其尊贵的地位。查尔斯明白资本家弗里曼先生 之所以同意把女儿嫁给他,看重的只是他的血统和门第。欧内斯 蒂娜与其说是爱他,倒不如说爱他的头衔。她虽然曾对查尔斯开 玩笑说,假如他是位勋爵的话,她就会更爱他,看似玩笑,却暗含 真意。查尔斯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尴尬处境并怀疑自己所处社 会道德观的虚伪性,而且还推崇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是在没有 遇到莎拉之前,他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只好努力地符合社会给予 他的角色。特殊的处境使查尔斯被莎拉身上所特有的独立气质 所吸引,如十六章所描述的那样:“查尔斯看出,她的眼经理流露 着的智慧,流露着独立自主的精神。那双眼里有种东西默默地拒 绝着任何怜悯,有重不容他人干预、保持自己人格的决心。”而查 尔斯所缺乏的正是这种精神。在一次又一次与莎拉的接触中,读 者通过查尔斯的视角不仅清楚地看到了查尔斯的‘进化’,即从 一个随波逐流的落破贵族到大胆追求自由和有意义存在的新青 年的心路历程,而且体会出该人物在其关键时期细致而丰富多 彩的内心活动极富感染力。 另一方面,由于查尔斯在小说中的地位和对莎拉的态度,使 读者倾向于认为莎拉会向他倾诉衷肠,倾向于认同他对莎拉的 评价和判断。的确,小说中莎拉同查尔斯的几次对话似乎传达了 她的心声,但她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读者的推断。换句话 说,虽然读者得以直面莎拉,获得了关于莎拉更多和更详尽的信 息。然而这些信息不但没有解除读者的谜团,还进一步增强了莎 拉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因为读者通过查尔斯的聚 焦看到是她违背常规和极具颠覆性的言行:自愿选择被鄙视、被 误解和拒绝有情人查尔斯的求婚。没有零聚焦者的解释,没有莎 拉作为内聚焦者有关其真实想法的内心独自。留下只是一个个 谜团。这种固定式内聚焦的运用,即突出了聚焦者的真情实感, 又可以直面聚焦对象进一步使其形象全面细化。然而以人物查 尔斯为聚焦者对聚焦对象的观察和叙述打上了该人物的烙印, 同样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这样,一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兼具 神秘气息的人物莎拉便跃然纸上。这两种聚焦的结合形成了在 面对聚焦对象一一莎拉时,既有各个阶层聚焦者对聚焦对象的 印象,又有以查尔斯为聚焦者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然而却没有 零聚焦的全知全能,也缺乏以莎拉为聚焦主体的叙述。换句话 说,这两种聚焦形式使莎拉成为聚焦客体,莎拉始终是聚焦的对 象,处于被观察、被叙述和被评价的地位。而这些叙述评说又是 主观、片面、不可靠的。这就形成了莎拉之谜。 总之。多重式内聚焦和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的运用使叙 事文本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性,从而扩大了生活容量,拓 参 宽了艺术视野。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内聚焦叙事所形成的既节制 又含蓄的叙事效果,留下足够的艺术空白,激励读者去思考生 活。 四 内聚焦叙事强调主观经验,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物的 特定的道德水平、知识能力、价值取向,而外聚焦则体现出对客 观现实的推崇。外聚焦的叙事者是“处在素材之外的无名的行 为者”翻。他只知道故事的表面现象,只叙述他所看到的,即只 把所见到的现象真实的记录下来,不作任何评价。现象背后的 原因和实质与他无关。小说叙事的价值基础是真实。外聚焦对 真实的推崇正是小说叙事价值基础的体现。因为从本质上看, 外聚焦与现象学有关。胡塞尔的现象学认为:“事物总是处在一 定的环境中,总是受周围备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环境和因素 毕竞不是事物本身,因此,要加上一个“括号”,将它们“悬置”起 来;同时,人们对事物总有一定的看法,这些历史观念也不是事 物本身,也要通过“括号”来加以“悬置”,这样,通过“存在的悬 置”和“历史的悬置”。便可以进行现象学“还原”,呈现于人们眼 前的便是事物的本来面貌了”。嘲外聚焦的直接描述对象与现象 学的直接面对现象、排除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如出一辙。可以说, 外聚焦是现象学方法在小说叙事中的极好运用。另外 现象学 标榜“回到事物”或“面对实事本身”的精神。在海德格尔看来, “是”在“实事”中,不在“实事”外,“实事求是”不是用“是”求“实 事”,而是在“实事”中显现“实事”的“是”。 外聚焦正是实现 这种真实的有效手段。 小说中使用外聚焦所描述的是生活的初始境遇 展现的是 大干世界的相对性和丰富性。如小说中叙事者叙述了当查尔斯 离开站在悬崖边缘的莎拉时,按作者的设计,他应该直接回莱姆 镇,可是他却走下坡,无缘无故地到牛奶房去了。作者运用的就 是外部聚焦。叙事者只描述看到的现象。就生活逻辑而言,小 说中的人物查尔斯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 界但并不全为他人知晓。这样,一个思想独立的个体形象便跃 然纸上。又如第十二章,当波尔蒂尼夫人指责莎拉去康芒岭之 后.叙事者采用外聚焦的方式客观的记录莎拉的反应:“莎拉站 在黑暗卧室敞开的窗口前面,莎拉身穿睡衣,蓬松着头发两眼直 勾勾的望着大海…但是,假如你走近些,你就会看到她在默默地 流泪。泪水挂满了两颊”。作者虽然没有走进人物的内心细致入 微的描写莎拉的心理感受,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真实的记录莎 拉的表现。但是这种叙述极富张力。在等级森严和男权中心的 维多利亚时期。来自下层社会,没有按照这一社会的运作规律行 事而受到屈辱的莎拉,其内心波澜起伏却欲诉无门和那种来自 社会的无形的压抑共同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真可谓此处无 声胜有声。再如。第十九章,同样以外聚焦叙事描述了莎拉和女 仆米莉相依而眠的一幕,用事实为读者展现了莎拉为人处世的 另一面。外聚焦叙事者始终保持与人物的空间和心理距离。在 这种外聚焦叙事情况下,作者即不发表自己的见解议论,也不把 自己的情感强加在人物身上,让人物自然的展示自己,表现生命 存在的自由。外聚焦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福尔斯的创作思想即给 文学界・209 外国文学 人物以自由,使人物更加鲜活,而且也显示出作者对人物的尊 重。正如在小说中,作者所反对的全知叙事“把这个世界当成他 个人的世界。可以任由占用,随意指使”。这样,外聚焦的运用不 仅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一一对自由的追寻与实践,而且改变了零 极阅读参与作品创造,使小说极具张力。外聚焦叙事的限知限 能和对客观事实的推崇又形成了含蓄而逼真的叙述效果,增强 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总之,多种叙事聚焦的灵活运用使聚焦 者和聚焦对象不断转换,形成了叙述视角的多样和多元化特征, 聚焦叙事下读者心目中作者仅次于上帝指手画脚包办一切的印 象,拉近了两者的心理距离。 这种以客观的视角 忠实的记录人物的行为活动,排除各种 可能影响叙事的来自主观的、环境的、历史的各种因素,由实际 为小说涵盖丰富的内容,创造多维、有限、不确定、可讨论的叙事 风格,进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143. 出发展示真实,让客观事实说话,叙事显得真实可信,实现艺术 真实。同时,这种外聚焦形成了一种有限和有节制却带有浓郁 客观色彩的叙事风格,创造出厚积薄发,笔不到意到的艺术神 韵,使读者进行创造性的积极阅读,进而感悟人生,实现自我超 越获得文本支持。 [2】[荷】米克・巴尔.叙述学【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3:168.175—176 【3】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五 f4】饶芳.洛丽塔中的叙述与聚焦一一认知诗学视野下的叙 事策略【J].外国语文.2009(5):73. 【5】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六卷【M】.上海: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却涵盖了文学、历 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庞杂而又丰富的内 容,与小说所选用的叙事聚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零聚焦叙 事全知全能的充分发挥极大地拓宽了小说的叙事视域使小说得 以覆盖广阔的内容。内聚焦叙事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不仅创造出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392 [6】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14. 彼此参照的多重艺术境界进而揭示生活本质,而且形成了一种 有节制有保留的叙事境界,留下足够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进行积 【7]【英】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M】.刘宪之蔺延梓, 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上接第201页)时间。她将自己人生中宝贵的12年完全贡献给了 性。自由间接引语中的第三人称和过去式拉开了叙述者、读者和 主人公苏珊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更好的体会苏珊近乎无奈的屈 服.也把叙述者话语中的讽刺意味表达的一清二楚。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没有引导句并使用了过去时和第三人 家庭,她放弃了自己事业和追求并最终丢掉了自我。她确实做到 了男权社会价值体系下“理智”要求的贤妻标准,但是其中的自 我牺牲也是巨大的。正如文中所说,“中间那一段(28岁至50 岁),那段最重要的,似乎被切断,给冷藏了。”这些话虽出自马修 之口,却更让广大女性感到悲哀和愤慨。马修显然承认了妻子苏 珊的牺牲,但他却把这些牺牲当做理所当然.而且他还经常给予 妻子赞扬和支持,希望妻子继续下去。 3自由间接引语 称,自由间接引语转述的苏珊的内心痛楚能很好的与叙述流结 合在一起,体现叙述者对其极大的同情。 总之,《十九号房》充分应用了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带领读 者一步步走进故事主人公苏珊的内心世界,深刻体会到现代知 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关注其话语表达方式的丰富性有利于我们 更好的理解小说主题和赏析莱辛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 自由间接引语是该小说使用的最多的一种引语形式。 The good marriage,the house,the children,depended just as much on his voluntary bondage as it did on hers.But why did he 参考文献: 【1】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4 not feel bound?Why dich1’t he chafe and become resde ̄?No. there Was something really wrong With her and this proved it.And the bondage—why had she used it?She had never felt marriage.or he chiltdren,as bondage. 【2]G.N.Leech,M.H.Short.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itc Introduciton tO English Fiction Prose【M】.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2001 此处,苏珊在向丈夫说出自己感觉不自由时.丈夫马修马上 争辩说他天天上班挣钱难道就自由么?经由丈夫一段诉苦.苏珊 本来尚存的一些反抗意识立马又被浇灭,竞开始思考自己的痛 【3]Lessing,Doris.To Room Nineteen:Collected Stones Vol- ume One【A】.Flaingo:Amn Imprint of HarperColins Publishers. 2002 苦是不是自找的,并且她也无法接受自己潜意识里竟然将孩子 与婚姻看成是一种束缚这个事实,她认为这有悖与她一贯的理 210.文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