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岸带管理

来源:爱go旅游网
绪论

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

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

的法律;

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 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 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 海岸带分区

1.海岸带分类:

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

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

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 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第三章 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洋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包括 海上 、海中、海底 。

利用方式:海洋运输空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储藏和倾废空间、海底军事基地。

3.沿海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迅速向沿海地区迁移; ②大片耕地及滨海湿地丧失;

③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④地面沉降与盐水入侵;

⑤岸线开发无秩序;

⑥城市病萌发;

⑦近海渔业资源退化。

第四章 海洋产业结构与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

1.海岸带景观分类:海岸景观、海岛景观、海滨山岳景观、海洋生态景观、海底景观、海洋历史文化景观、滨海城市景观。

2.海洋产业分类:

①应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划分的产业:

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水产业,包括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正在发展形成的海水灌溉农业;

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矿砂业、沿海造船,及正在形成的深海采矿业和海洋制药业;

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公共服务业

②应用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和技术标准划分的海洋产业:

传统海洋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和盐化工业以及海洋捕捞业;

新兴海洋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水增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滨砂矿业、海洋服务业,以及海水直接利用业;

未来海洋产业——深海采矿业、海水化学资源开发业、海洋能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制品与海洋药物物等。

第五章 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和机构

1.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的模式及其特征

①集中管理型:国家海岸带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完善;全国有高效的海洋(海岸带)管理职能机构;全国有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法规,海洋(海岸带)执法队伍统一、职能综合;全国有统一的海岸带管理规划和政策等。

②半集中管理型:海岸带(海洋)管理分属于国家和地方各部门;虽然有的国家也建有全国海洋管理职能部门,但国家对海岸带的管理比较弱,主要由地方进行海岸带管理;大多数国家没有全国海洋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靠协调机构来实施海洋管理。

③松散管理型:全国没有统一的海岸带管理职能机构和协调机构;海岸带管理分散在国家某些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力度不大;全国没有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法律,没有统一的海洋执法队伍;全国没有统一的海岸带管理规划和政策。 2.美国的海岸带管理体系

集中管理型

①第一个制定和实施海岸带管理法;

②创立海岸带管理补助金制度;

③海岸带管理体系比较健全。美国海岸带管理体系分为三级: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县地方政府;

④建设了统一的海上执法队伍。

3.荷兰海岸带管理体系

集中管理型 ①全国有统一的海洋管理职能部门 ——海洋管理局

②建立了海岸管理中心 ;

③分级管理体系较健全。荷兰海洋管理体系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

④有完善的海洋协调机制; ⑤实施了大型的海岸带整治计划,如“苏伊德海计划”、“前三角洲计划”和“瓦登海计划”。

4.半集中管理型代表国家:日本、澳大利亚;

松散管理型代表国家:英国、印度尼西亚。

第六章 海岸带综合管理方法

1.海岸带立法管理的三种模式:一是综合性的海岸带管理,二是专项的海岸带管理法,三是与海岸带有关的部门规章。

2.执法管理类型:一是集中执法型, 即海岸带的执法管理集中于一个部门,由于执法管理的职能集中、机构统一,执法的效率高;

另一种是分散执法型, 即海岸带的执法管理分散在许 多部门,通过各部 门的执法活动来完成海洋的执法管理工作。

3.海岸带管理规划内容:

①海岸带综合管理问题分析

②现有规划和管理体制评价

③海岸带综合管理行动方案(核心与重点),包括,海岸带保护法案,海岸带水资源管理方案,海岸带土地利用方案,海岸带海域使用管理方案,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方案,海岸带灾害管理方案。

④资料分析与监测

4.制定规划的程序

①可行性的研究;②实施条件的落实和组织保证体制的确立;③规划目标的论证;④规划编制;⑤规划审议;⑥规划审批;⑦规划执行;⑧规划评价。 5.制定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时应注意的三大事项

①首先要有得力的措施来获得广泛的支持;

②政策的归纳表述要准确、简炼、清楚、易于了解;

③政策,特别是国家海岸带管理政策要有逻辑上的一致性、经济上的可靠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6.广义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行政措施包括:组织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区划、法律和行政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海洋执法队伍,制定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发布决定、命令,颁布许可证,建设并管理海洋技术支撑系统,开展宣传教育等等。

第八章 海岸带管理政策和行政措施

1.海洋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①指导、制约海洋事业发展方向,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在海洋事业中贯彻落实;

②海洋政策决定海洋事业的发展重点和投资方向;

③海洋政策是海洋开发与保护规划的依据;

④海洋政策是海洋工作的重要协调手段;

⑤海洋政策是海洋管理的准则和决策的基础。

2.海洋政策的三要素:一个是政策对象,即政策约束、调动的对象;

二是政策目标,指政策实施后所要完成达到的结果; 三是政策手段,指达到政策目标所要通过的途径和方法。

3.行政体制:所谓行政体制是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政府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各种制度的总结。它属上层建筑的范围,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4.海洋管理体制:所谓海洋(海岸带)管理体制是建立在国家政府行政体制之上的海洋(海岸带)行政管理的组织制度。它决定国家海洋(海岸带)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和活动方式、方法。

5.海洋行政管理机构:是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实体,是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最基础的前提。

6.海洋行政管理措施:是指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在执行其职责时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7.美国采取的措施

美国在海岸带和海洋管理过程中,采用的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有协调、资助和补助、行政干预和科研指导等。

第九章 我国海洋管理机构现状

1.我国海洋机构的发展演变历史

㈠、20世纪50~60年代的管理机制

①行业管理向海洋延伸。实际上是陆地资源开发部门的管理职能向海洋的一个延伸过程

②组建国家海洋局 。经第二届全国人大审批,1964年7月国家海洋局正式成立

㈡、20世纪80~90年代的管理机构建设

①地方海洋管理机构的建立。从1980年开始,由五部委局联合组织,全国沿海各省(区、市)都相继成立了“海岸带调查办公室”,是今天沿海地方海洋管理机构的雏形

②涉海行业管理地位进一步加强

③国家海洋局的国家海洋行政管理。1983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海洋局的机构改革方案,主要任务除了负责组织、协调全国海洋工作外,还担负着组织、实施海洋调查、海洋科研、海洋管理和海洋公益服务等四个方面的任务

④海洋分级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㈢、现阶段海洋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①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的基本职能被调整为海洋立法、规划和管理三项职能,其基本职责发展为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海洋国际合作、海洋减灾防灾以及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六个方面。

②1999年,国家海洋局调整了海上执法机构,成立了中国海监总队。随后,国家海洋局的三个分局也分别成立了北海区海监总队、东海区海监总队和南海区海监总队。海监总队负责我国全部管辖海域的综合执法工作。

第十章 我国海洋综合管理现状

1.海岸带体制改革方式

①最理想的做法是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或把管理职能赋予现有较为合适的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的协调管理。

②最可行的办法是在涉海部门间建立起协调机制,借助这一机制制定和实行统一的政策、行动纲领、管理规范和行动程序,借此实现管理的统筹和协调。这种协调机制可以是委员会或联席会议等。

2.为了搞好海岸带管理工作,我国开展的立法工作

①《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机构改革办公室对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有关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0〕54号文)关于由国家海洋局负责组织开展海 洋功能区划的要求。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海洋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44号)将开展海洋功能区划列为海洋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正案)明确将海洋功能区划作为执法的科学依据。

④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一1997)。

3.海洋执法管理的作用

①发现海上侵权、违法、违规行为;

②对海事案件进行现场调查、取证,为依法处理提供依据;

③对事件、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制止违法行为继续照成危害,减少破坏和影响。 4.我国目前的海洋执法队伍:中国海监、中国港监和中国渔政。

5.国家/地方海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国家海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㈠ 海洋法律法规不健全

①我国至今还没有设立海洋基本法

②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本身存在许多问题

③我国海洋政策和开发战略也十分不健全,尚缺少一个通盘考虑、贯彻始终的海洋发展战略

㈡ 综合协调机制尚待完善

①缺乏高层次决策与协调机构,宏观调控需要加强

②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不利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㈢ 海域管理范围和事权划分不清

首先,管理范围不清,迄今为止,我国在海上的分界线并没有进行一个明确

的划分,没有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的管辖范围。其次,权责层次的划分不明确,遇事“互相扯皮”的现象经常存在

㈣ 执法力量分散、效率低、装备落后

地方海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

①管理力量薄弱

②管理体制上下不对应

③海域管理范围和事权不清

④缺少综合性法律法规

⑤管理职能相互交叉

6.完善我国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①加强宣传,加深对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认识

②加强研究,确立海岸带是一个统一的管理单元

③积极实践,创立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

④实现海洋和海岸带管理机构的协调

⑤实现海洋和海岸带法制建设的综合化 ⑥加快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基础条件的创造 ⑦实现海洋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第十一章 生物入侵

1.生物入侵:所谓生物入或称外来种入侵,是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过的物种,从而造成或可能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

2.生物入侵的途径

①自然途径 自然途径是指入侵物种借助自身力量以及风、河流等自然力量或动物媒介进行传播,例如紫茎泽兰从中缅、中越边境自然扩散入我国;稻水象甲是借助气流迁飞到中国大陆的。自然传播扩散的作用相对来说比较小。

②人为途径 人为途径是生物入侵的最主要途径,包括人为无意引入和人为有意引入。

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中超过一半的种类是由于人为引种造成的。

人为的有意引种入侵多种多样,主要途径可以分为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作为观赏物种引进、作为药用植物引进、异地放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鸟园等的引入等而造成入侵。

无意引种入侵主要途径可以分为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如船只携带等)、随海洋垃圾带入、随进口农产品和货物带入、野化的家养动物带入、旅游者带入、通过周边地区自然传入、随人类的建设过程传入、军队的转移等。

3.促使入侵种扩散蔓延的因素

①入侵种自身的强大繁殖特性

②传入地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

③人类活动助长了种群扩散

④自然传播力量

⑤传入地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4.外来入侵种对原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通过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②直接杀死当地物种以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③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他物种生长

④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使得其他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⑤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⑥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⑦影响遗传多样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