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2024-05-29 来源:爱go旅游网
浅谈班级文化的构建

韩文明

构建班级文化就是通过培育班风、设计教室、谋划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逐步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构建班级文化包括构建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无形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宽严相济、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切实保障;和谐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一、洁、齐、美、趣的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教室布置雅致有特色,内容体现班级精神风貌,特点突出“洁、齐、美、趣”,有利于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与交际,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刻苦拼搏、奋发向上,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1、集中智慧,设计班级标语

班级标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主要针对学生的言行、品德进行要求、训导、告诫或防范,包括班名、班级目标、班训、班级口号以及砺志鼓励性名言警句等。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我总是集中全班同学的智慧,为班级起名字,树立目标,策划出班训和各种标语。比如,我带的高二(2)班为“砺志班”;班级近期目标就是“普班第一”,中期目标就是“逼近十一”(因为十一班是重点班),远期目标是“高考夺冠”;班训是“敬、静、净、镜”;具体训条为“敬重生命,安静有序, 环境净美, 窥镜反思,自主自立,自信自强,崇德乐学,砺志求实”;学习口号是“普班第一,逼近十一!”运动口号是“九天之上,我最闪亮,唯有二班,众人仰望!”励志口号是“学贯四海,德行五洲,凌翅九霄,问鼎苍穹!”课前口号是“学好XX,考上大学,我爱XX,我爱老师!”;班级标语是“静下来,酝酿砺志实力;拼上去,缔造二班传奇!坐得住,积淀砺志底蕴; 肯吃苦,创造二班辉煌!”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会茁壮成长。

2、精心布置,力求墙壁会“说话”

在教室左、右面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四幅名言条幅,分别是“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而营造刻苦勤奋、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在教室的后面墙壁的两处空白处悬挂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鼓励学生立志周游世界。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学生展示才华和荣誉的地方。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班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歌咏比赛二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每周文明班级奖等),看到奖状可以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大家热爱班级的情感,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言简意赅、高效合理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所谓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思想品德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

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在班级集体中,我把那些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内容用诗歌体的形式制定出来,便于学生既易于理解,言简意赅、高效合理。

1、建立一套便于记忆、行之有效的班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心灵教育,同样也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以严导其行”,才能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班风。任何一个班级都必须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级》等相关制度文件的要求和指导下,根据本班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通过民主的方式制定出宽严相济、奖惩分明、操作性较强的班规。班规必须让每一位学生熟悉,每一位家长了解,在大多数家长及学生的认可下,通过班会民主表决后方可实施。班规一旦执行,必须公正、严明。

(1) 制定班规的原则 ① 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级》等相关制度 文件为指导

②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程序简单,操作方便 ③ 宽严相济,奖惩分明,公平正义,科学民主 (2)制定班规流程

学生征询的 意 见 征询家长的 意 见 班主任起草制 定 班规 征询授课教师的 意 见 班会民主审议表决通过 宣 布 实 施 (3)班规形成的渊源

生日中学 为规常行 中学生 守 则 班规的形 成 渊 源 其他优秀班规的 借鉴 其他相关人员的 建议 校 规 校 纪 (4)班规内容(见附录) 2、实行“自主—有序”的班级管理体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班干部缺乏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一种“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错误观念。为此,借助学校倡导的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我采取“自主—有序”的管理机制,突出了自主而不是无政府主义,有序而不

扼杀民主管理的理念。在班级里,我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了“班委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并建立了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月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有序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监督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会推动班级产生一种内在凝聚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自尊自强,在学习中平等竞争,在活动中互助互爱。 三、精诚团结、和谐友爱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的价值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我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以形成精诚团结、和谐友爱的班级精神文化。

1、积极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开始时,未雨绸缪、通盘考虑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找到一个突破口,确定一个主攻点。比如针对我班学生借口功课多,出现大量抄袭作业的现象,可以创建“不抄袭作业”光荣栏;再如,考试作弊情况严重,以“求真务实,诚信考试”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等。同时,有阶段性地提出更高水平的近、中、长期目标。目标提出之后,还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他们行动的动力。这时,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及积极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使多数同学在教师和班级骨干身体力行的带动下,认真积极地履行职责,使部分较落后的学生也能做到“依从、顺从”。接着,班主任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骨干的队伍就能从少数扩大到多数,从多数发展到全体,逐步使班级精神内化为每个成员的品质和人格,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 人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都能有较高的自律要求、自我教育要求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家具有共同的目标、情感、意志,那么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了。 2、开展有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培育学生善待他人的情怀,增进学生彼此友谊,有利于班集体精神文化的构建。在学校,最能调动学生情感的就是体育竞赛活动。每每带班,我特别关注体育活动在构建课间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比如,我们班成立了“足球队、篮球队、跳皮筋队、踢毽子队”等多个运动兴趣小组,开展许多班内、兄弟班级间的运动活动。同时,我鼓励班里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校运会。我班共有56人(女生46人,男生20人),总体上缺乏体育人才。针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报道组”、“啦啦队”,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另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各种设计、表演、演讲大赛、辩论大赛,卡OK比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

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待他人的美好品质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时要注重诚信教育。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弄虚作假的现象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我要求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周质检报告”栏目并结合学生自身了解的违背“诚信”经营行为的事例进行讨论,并由此延伸到对校园、班级的有违“诚信”的行为进行批判,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班级道德氛围。诚信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榜样作用,班主任的行为就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之一。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决不会因为考虑班级可以获得高的考评分数而掩盖班级问题。坚持不懈的进行诚信教育,这是教育“使人成其为人”的真谛。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在理论中让学生感受善待他人的美好,在实践中让学生领会到善待他人的崇高与伟大。结合母亲节活动,我引导学生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给母亲一句问候,送一束鲜花,并开展以母亲节活动的主题班会。通过此活动,使学生学会了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班级,关心集体,关心学校,进而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能源危机等问题,从而做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4、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竞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及特长。我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可塑人才,具有主持人风格的张楠、王永等同学,有绘画天赋的刘慧颖、高珊等同学,有音乐细胞的徐杨、马婧、王亚鑫等同学,有组织领导者风范的王永、高珊、管春等同学等等。在班级管理中我不再做“班爸爸”或“老保姆”,而是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去尝试,解放学生的双手,开动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小社会“,班级文化则是学校教育的“小家庭”。荀子曰:“蓬生府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不断总结、归纳班级文化构建的经验,借鉴各种优秀班级文化的模式,形成符合自己班级特点的有利于班集体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班级文化。

附:班规

每日常规

铃声响 急起床 忙梳洗 急整床 早自习 朗读忙 不迟到 不外逛 上课时 宜紧张 眼耳手 齐用上 课堂外 喜气洋 拓视野 体安康 自习课 需安静 勤温故 知新章 就餐号 入食堂 讲清洁 莫抛粮 灭灯后 安静躺 睡眠足 精神旺 一日事 细思量 守常规 奔理想

重点要求

课堂上

走进课堂精神爽 进出报告挂嘴上 坐好挺直认真听 勤做笔记多思量 积极回答氛围好 禁止睡觉不迟到 静动结合有秩序 遵守纪律学习好

下课后

及时复习整笔记 提前预习划重点 勤学好问想问题 放松心情很重要

晚自习

铃声一响不说话 安安静静守纪律 刻苦钻研解疑难 自主学习就数咱

文明礼貌

朴素大方又整洁 烟酒拒绝体安康 尊师爱友重团结 敬老爱幼孝父母 不骂人来不打架 垃圾语言拒门外 见到老师问声好 文明礼貌美名扬

班级安全

交通安全

要过马路眼放明 看清左右方可行 人行道上靠右走 车辆未近早避身

财产安全

父母血汗应珍惜 量财而行能自理 钱财不可随便放 可存银行可交师

饮食安全

喝酒吸烟损健康 文明学子不应尝 讲究卫生习惯好 合理餐饮身体棒

运动安全

各类运动重安全 健康身体是本钱 比赛输赢是其次 伤手伤脚无笑脸 疾病安全

有病早治早康复 讳疾忌医最糊涂 突发疾病莫着急 同学老师齐相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