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渔夫的故事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充满神奇色彩,吸引着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内容后,选择“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中,剖析出文字背后的含义,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从中感悟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和渔夫的从容、镇定及聪明的特点,感受故事所传递给我们的真、善、美。这一过程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搜集《一千零一夜》和所罗门故事资料。(2)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迁移导入
1.学生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并畅谈获得的启示。 2.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学:有一天,渔夫遇见了一个像寓言中“狼”一样的魔鬼,想看一看这是个什么样的魔鬼吗?
4.借助插图,感知人物。
(1)看图感知魔鬼。教师引问:看到魔鬼,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魔鬼吗?学生自由表达。
(2)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勾画比喻句并背诵。
(3)看图感知渔夫。教师引问:看到渔夫,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学生自由猜想,交流看法。
5.过渡:到底像不像我们猜想的这样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认识这两个人物。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新课,借助图片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撒网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2.学生分自然段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渔夫救出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简要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走进课文,了解故事大概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三、细读课文,感知形象 1.感知魔鬼的凶恶、狡猾。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故事,现在我们深入读文,借助重点问题来品味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问题:
读课文,思考问题 1.渔夫救了魔鬼,为什么魔鬼却要杀渔夫呢? 2.可怜的渔夫不是在400年前救了他,要不,可就发大财了。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为什么? 3.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呢?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中批注答案。 (3)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
(4)集体交流问题答案,教师作好引导。 学生交流提示:
(魔鬼被关在瓶子里,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他,他非常生气,发誓谁来救他就要杀死谁。正因为渔夫救了他,所以他要杀了渔夫;魔鬼是无恶不作的,杀人是他的本性,渔夫即使是在400年前救了他,他也会杀了渔夫的,这只不过是他的借口罢了;从中可以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5)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7自然段。引问:反复读魔鬼的话,看看从中能体会出什么?(从“立刻”一词可以看出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他惧怕所罗门,一出来就一副卑躬屈膝的软弱模样,一听说所罗门死了,就原形毕露,凶恶无比,恩将仇报,并且编了一串谎言为自己无耻的行为找借口,真是狡猾至极,无耻至极。)
(6)学生再读魔鬼的谎言,进一步感受他的凶恶和狡猾。 2.感知渔夫的善良、智慧。
过渡:是啊,渔夫刚开始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害怕,当听完魔鬼的话时,甚至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可是故事的结果却是魔鬼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又重新回到了瓶子里,被渔夫抛回了大海。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16~25自然段,画出描写渔夫心理和语言的句子,仔细体会。引问:渔夫能够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心理活动描写。渔夫此时已经镇定下来,他知道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自己能与魔鬼较量的,不是身体,而是智慧。)
(3)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渔夫与魔鬼的对话,对比中体会渔夫的机智。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的方法,借助重点句及人物语言、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知人物形象。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既学习做人,又学习作文。
四、表演朗读,情境体验
1.评价渔夫。教师引问:你觉得渔夫是个怎样的人?(从容、镇定、聪明的人。)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试着读出人物的特点。 3.学生表演课本剧:渔夫与魔鬼的斗争 (1)课件出示要求:
我是一个“小演员” 1.小组内分好角色:一个叙述,一个扮演魔鬼,一个扮渔夫。 2.表演提示: (1)叙述者:要像讲故事一样。话说渔夫第四次撒出网,打到一个瓶子,他撬去瓶口上的锡封,瓶里冒出一股青烟,变成一个巨大的魔鬼……
(2)扮演魔鬼和渔夫的同学练习他们各自说的话,注意动作、神态、说话的语气,话可以跟书里一样,也可以根据文中内容,自己创设。 3.小组内自由练习表演,互相提意见。 (2)集体推荐表演。 (3)评议角色表演。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欲望,培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表演能力。进一步感知人物性格特点及本质。
五、拓展延伸,获得感悟
1.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充满智慧的渔夫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这篇课文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书中有许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找时间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你们会更有智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引出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喜欢神话故事,所以学起来兴趣盎然,特别是借助图片和抓住重点句子谈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时,学生的发言可谓是精彩纷呈。学生都能借助问题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的特点,也能从句子中体会到渔夫的善良、冷静和聪明的特点。
总结文章所能告诉我们的道理时,教师能抓住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的话:“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引导学生交流对心
理描写的语句进行理解,从而得出“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人”这个主题,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教给了学生借助问题、抓重点词句品析文字含义的阅读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