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通关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D 解析::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主要起着标记基因的作用,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并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2.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
答案::B 解析::
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是分裂前期才出现的,因此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A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是中期、末期数目的两倍,因此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B正确。观察的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不可能观察到某一细胞由后期逐渐过渡到末期的过程,D错误。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C错误。故选B。
3.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乌贼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第 1 页 / 共 17 页
B.乌贼释放墨汁属于简单反射 C.释放墨汁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
D.乌贼靠腕足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迅速逃跑
答案::D 解析::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A项正确。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及基因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属于简单反射,B、C项正确。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斗,它不仅是生殖、排泄、墨汁的出口,也是乌贼重要的运动器官。当乌贼身体紧缩时,口袋状身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D项错误。 4.属于血液遗传病的是( )。 A.白血病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败血症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血液遗传病的特点。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作遗传病,其特点是致病基因可通过生殖细胞在家族中传递,遗传病一般具有家族性;血液遗传病的症状表现为血液异常,致病基因来自父母,且可以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血友病是血液病,且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属于血液遗传病,因此C项正确。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白血病是血液病,但是致病基因不是来自父母,是后天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导致的细胞癌变引起的疾病。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白化病是遗传病,但不是血液病。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人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不是遗传病。与题干不符,排除。 5.用射线或药物处理种子获得农作物新品种,其原理是( )。 A.改变种子的遗传物质
第 2 页 / 共 17 页
B.改变种子的营养成分 C.直接改变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D.淘汰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可以改变遗传物质,这样性状才能改变。
6.在细胞周期中,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末期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分裂期的中期,此时每条染色体排在细胞的赤道板上,能观察得最清楚。故本题选择C选项。
7.下列对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核糖体数量增加 B.细胞分化: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功能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积累增多 D.细胞凋亡:特定基因表达,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答案::C 解析::
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合成蛋白质增加,故核糖体数目增加,A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现为一类细胞分化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项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色素积累增多,C项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项正确。
第 3 页 / 共 17 页
故本题选C。
8.关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种蓝藻群体聚集可形成水华 B.蓝藻是营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蓝藻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蓝藻具有由纤维素和果胶形成的细胞壁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蓝藻结构的相关知识。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大量蓝藻繁殖会造成水华,故A项正确。 B、C两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蓝藻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9.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 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
C.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D.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答案::A 解析::
10.下列课程资源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科学知识科普书 B.动植物标本 C.网络教室 D.学生的生活经验
答案::D
第 4 页 / 共 17 页
解析::
根据课程资源存在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一般指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可以直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书籍、计算机、网络、动植物标本等。隐性课程资源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生间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等。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显性课程资源。
1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发生的是( )。 A.等位基因分离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部位排列,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1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分离 C.基因重组 D.蛋白质变性
答案::A 解析::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但是后两种变异只是染色体之间的重组、互换.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基因突变在时间上的积累。故本题选择A选项。
13.玉米和小麦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 A.胚芽 B.胚轴
第 5 页 / 共 17 页
C.胚乳 D.子叶
答案::C 解析::
玉米和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胚乳。
14.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因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 )。 A.46,20 B.23,10
C.22(常)+X+Y,10 D.22(常)+X+Y,11
答案::C 解析::
人的染色体是22对(常)+X+Y,X和Y为性染色体,且X和Y上有不同的基因,因此人类基因组在测定时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是22(常)+X+Y。而玉米是雌雄同体的二倍体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其体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因此对于玉米的基因组在测定时只需测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就可以,即测定10条染色体。
15.科学家用红、绿两种荧光物质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并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细胞 刚发生融合时,红、绿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各占半边,一段时间后两种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呈现均匀分布。这 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A.膜磷脂能翻转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
答案::B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 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随着细胞的融合,标记为
第 6 页 / 共 17 页
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蛋白 质分子,在融合细胞表面从各占半边变为均匀分布,说明被荧光物质标记的蛋白质发生了“移动”,进而说明细胞 膜具有流动性。
16.二硫键“S—S”(是由两个“—SH”形成的)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之间的一种化学键。图2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蛋白质至少有两个游离的羧基 B.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277个水分子
C.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共同决定 D.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80个氨基
答案::A 解析::
图中蛋白质由三条多肽链构成,其中一条是环状的,不存在两端游离的氨基或羧基,而每条非环状的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蛋白质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和2个游离的氨基,A项正确、D项错误。该蛋白质是由280个氨基酸组成的,含两条链肽和一个环状肽,所以该蛋白质完全水解需要278个水分子,B项错误。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空间结构四个方面决定,C项错误。 17.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
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 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 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答案::D 解析::
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含3n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A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错误;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C错误;只有D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第 7 页 / 共 17 页
18.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 )。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答案::B 解析::
与C3植物相比,C4植物的光合作用多了一个步骤,就是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的作用下.CO2先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反应生成草酰乙酸;然后经过一系列途径又释放CO2,再转入C3途经。
19.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线粒体 D.内质网和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子染色体由纺锤体拉向两极,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该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因为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B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能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故A错误。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故C错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染色体运动和细胞板形成无关,故D错误。 20.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植物激素协调控制植物生长发育
B.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第 8 页 / 共 17 页
答案::C 解析::
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的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是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因此B项和D项正确。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的协调作用的,A项正确。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而没有催化作用。C项错误。
21.某同学将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接种到固体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4,正确的是( )。
A.接种采用的是划线法 B.培养基没有严格灭菌 C.菌落接种前浓度高 D.菌落接种涂布不均匀
答案::D 解析::
图中发现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22.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过程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第 9 页 / 共 17 页
A.水稻种子在胚乳中积累有机物 B.种子成熟早期的代谢比较旺盛 C.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D.种子成熟后期的干物质合成速率比较快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的过程。由图可知。在开花后35d后,干物质合成量趋于平缓,种子成熟后期干物质合成速率逐渐降低。故D项错误。
A项: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A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由图可知,开花后20d前,呼吸速率增强,代谢比较旺盛,B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呼吸速率下降,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下物质的积累,C项正确。与题干不符,排除。
23.将某动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Ⅰ、Ⅱ、Ⅲ )的三种蔗糖溶液中,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三种溶波的浓度关系是( )。
第 10 页 / 共 17 页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Ⅰ<Ⅱ<Ⅲ D.Ⅰ<Ⅲ<Ⅱ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物质跨膜实例——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理解。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故答案为B。
24.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答案::B 解析::
A项,白色球状果实的;B项,杂交产生的全部都是白色球状果实;而C、D
项,不会有白色球状果实产生,故本题选B。 25.在图3中,核苷酸的种类有( )。
第 11 页 / 共 17 页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答案::C 解析::
A为腺嘌呤,G为鸟嘌呤,T为胸腺嘧啶。C为胞嘧啶。U为尿嘧啶。图中的DNA含有三种核苷酸,分别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RNA含有三种核苷酸,分别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故共有6种核苷酸。
26.据图6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酶有解旋作用 B.此过程为半保留复制 C.图中有8种核苷酸
D.此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B 解析::
图示为转录过程,转录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mRNA,其中RNA聚合酶有解旋作用,故A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故B错误;图中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共8种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故C正确;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D正确。
27.1952年查哥夫对多种生物的DNA进行碱基定量分析,发现(A+T)/(C+G)的比
第 12 页 / 共 17 页
值如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猪的不同组织中DNA碱基相同 B.猪的DNA结构热稳定性比大肠杆菌高 C.小麦和鼠的所含遗传物质相同 D.小麦中A+T是鼠中C+G含量的1.21倍
答案::A 解析::
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相同的,DNA碱基排列顺序、含量都相同,A正确。由于G与C之间的氢键是3个,A与T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含量越高,DNA分子越稳定。由表格信息可知,大肠杆菌的DNA的G、C碱基对结构比猪的含量高,因此大肠杆菌的DNA结构更稳定一些,B错误;虽然小麦和鼠(A+T)/(C+G)的比值相同,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二者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也就不相同,C错误;表格中的数据是同一种生物的(A+T)/(C+G)的比值,不同生物的DNA中(A+T)的数量与(C+G)数量没法比较,D错误。故选A。
28.图4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B.电刺激②处,电流计指针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C.电刺激①处,电流计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
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会引起收缩,腓肠肌为效应器,A正确。电刺激肌肉,因为神经和肌肉接头处相当于突触,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电流计不会发生偏转,B错
第 13 页 / 共 17 页
误。电刺激神经纤维,兴奋会进行传递,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D正确。
2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坦曼发现了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DC 能高 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应答。该材料支持的观点是( )。
A.DC 与巨噬细胞有相似的免疫功能 B.DC 来源于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C.DC 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D.DC 激发免疫应答的过程不需要抗原参与
答案::A 解析::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能摄取、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根据题干描述,DC 的免疫功能与巨噬细胞相似,既能参与细胞免疫也能参与体液免疫,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DC 是一种免疫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记忆细胞可以分化为效应 B 细胞或效应 T 细胞,B 项错误。DC 识别抗原后才能激发免疫应答,D 项错误。
二、问答题
30.材料:
“翻转式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某教师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和“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的教学中对微视频的制作进行了如下思考并开展教学。
1.在“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节的教学中,该教师最先直接使用亚马逊的纪录片进行导入,发现不能在2 min内展示尽可能多的物种及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同学们也认为亚马逊离自己比较遥远,兴趣不大。
针对这些问题,该教师决定采用“穿越”策略,借助卫星地球软件和录屏软件录制了一段空中俯视地面的动画视频。视频一开始展示的是学校的卫星俯视图,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学校,然后视角迅速上升至远离地球的太空,最终降落到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教师再使用录屏软件将亚马逊密林中动物猎食的视频片段进行剪辑和拼接,同时以游览亚马逊的解说词为基础设计生动形象的旁白,在短短2 min左右的时间内展现了尽可能多的物种,并在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微视频中涉及的捕食关系。
31.教师设计了如下导言:
第 14 页 / 共 17 页
夏天的夜晚,在环境优美的森林中,我们会发现萤火虫飞舞的身影,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 是由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的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中的有机物,那么这些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的呢 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细胞的能量‘通货’__________ATP”。 根据该导人说出导入技能的作用。查看材料
解析::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 是由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的 ”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该达到何种程度。
三、简答题
32.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叶片自身所需外,会大量运输到茎、果实、根等其他器官利用或储存起来。为研究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甘蔗叶片吸收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图6。
问题:
(1)叶片吸收14CO2后先将其固定为_______化合物,再在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的作用下还原成14C光合产物。(6分)
(2)从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0~30℃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
第 15 页 / 共 17 页
都会大大降低运输速度,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3分)
(3)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当土温大于气温时,甘蔗光合产物运向根部的比例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气温高于土温时,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_______运输。(6分)
答案:: 解析::
(1)三碳;ATP和[H]
(2)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导致运输速率变慢;温度太高,呼吸增强,也会消耗一定的有机物,同时酶的活性减弱,导致运输速率降低 (3)增大;顶部
(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暗反应过程中,首先将CO2固定为三碳化合物,再将其还原为有机物。 (2)有机物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ATP减少,导致有机物运输速度变慢;温度太高,呼吸增强,产能增多,但同时消耗的有机物也相应增多,同时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运输速度变慢。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土温大于气温时,甘蔗光合产物运向根部的比例增大;当气温大于土温时,甘蔗光合产物运向顶部的比例增大。
四、教学设计题
33.下图是某教师设计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课的板书:
问题:
(1)材料中的板书属于哪种类型的板书?你还能列举其他类型的板书吗?
第 16 页 / 共 17 页
(2)某教师打算从“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实质”这几个方面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比较,请设计合理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便于学生对比、分析和记忆。
解析::
(1)概念图式的板书(或者图文式板书)。另外板书类型有:图表式、问答式、表格式、提纲式、综合式等。
(2)根据题意,可以设计为表格式的板书,如下:
第 17 页 / 共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