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鉴赏音乐文化 弘扬人文精神

2021-03-14 来源:爱go旅游网
鉴赏音乐文化 弘扬人文精神

发表时间:2020-12-22T02:22:56.943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3期 作者: 黄育宠

[导读] 上好音乐课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欣赏教学更是如此。要想使音乐达到一个具有感染力效果,首先得问问我们教师自己有没有被感染。

浙江省诸暨市浬浦中学 311824

摘要:“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材作品是以音乐文化为主线,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西方音乐和亚非拉音乐四个版块构成。现今,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从“知识本位”时代迈“核心素养”时代。

“学堂乐歌”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的第一节内容,它是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开端,也是现代音乐百年历史的序曲。这节课不仅仅是听唱这几首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认识沈心工、李叔同这样的乐歌创作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要立足音乐文化品鉴音乐,通过认识、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思想及对我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让学生对学堂乐歌有客观、丰满的观点态度,帮助学生获得真切的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审美;人文

一、深入理解教材,造其形

上好音乐课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欣赏教学更是如此。要想使音乐达到一个具有感染力效果,首先得问问我们教师自己有没有被感染。授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解读,去查阅了大量有关学堂乐歌的资料,看到了这些简单旋律背后那强大的文化内涵,突然之间觉得这些歌曲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在歌声中我好像回到了百年前,经历了那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岁月。

由于乐歌跟学生有着百年的时代差异,再加上学生阅历、内心感悟、理解能力等原因,即使听唱了这些歌曲,也未必会在他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更不用说审美感知了。所以要以这些歌曲的情感感受为重点,把学生引入音乐欣赏的特定的艺术情境中,以引起情感共鸣。于是,在尊重原有教材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增加有特色的课外素材进行调整、取舍,重组教材内容。

在民族危亡存亡、国家安危的时刻,音乐会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人心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在当时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学堂乐歌是开启明智、传播文明的重要手段,是爱国精神的集中表达。所以,根据“爱国”这个最主要的时代音调,我又加入了几首当时全国广为传唱、深入人心的爱国主题乐歌,挖掘了乐歌的音乐文化。 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聆听、学唱歌曲《体操——兵操》、欣赏《黄河》、《祖国歌》,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及变化,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二、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三、重点:聆听、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体操——兵操》,感受其音乐风格及时代意义。 二、审美感知 情感体验 搭其骨 片段 用历史背景创设情境

课件:音画视频,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回顾。

师: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堪回首的被动、卑微、屈辱、沉沦、颓败和蹂躏,东亚病夫的孱弱,积贫积弱的现实,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但同时也是一部现代化的顽强探索史、斗争史。 课件:图片:康有为、梁启超 字幕:提倡新式教育

梁启超语录: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师: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相继失败后,在此内忧外患、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大批爱国仁人志士纷纷东渡日本,以明治维新为镜,立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提倡新式教育。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的维新派人士提倡废科举、办新学,加强各种新兴人才的培养。并极力倡导在新式学堂中开设音乐课。 当时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普及音乐吗?

学生:高度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课件:学堂 乐歌

师:当时的新式学校叫学堂,音乐课叫乐歌课。在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新风尚。同学们翻开教材179,这一时期的歌曲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叫什么? 生:学堂乐歌

跟随中国近代史的音画,过历史的隧道,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环境,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理解人文内涵——浸润其魂 片段 有感情地歌唱《体操》后

师:这首《体操-兵操》不仅在学校流传,在全国广为传唱,深入人心,几十年常唱不衰。

像这样的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乐歌,对当时积贫积弱、民心涣散的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剂救世良方。 这正是是我国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被誉为“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学习创作乐歌的目的。

通过唱歌这个形式来做思想的启蒙,让民众能关心社会、针砭时政。也是新式学堂建立音乐课的主要目的,而救亡图存正是这种音乐文化潮流形成的最根本的思想文化原动力。 教学反思

一 拓宽音乐视野,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文化语境中理解音乐。

学堂乐歌是100多年前的歌曲,是顺应当时时代发展而出现的新音乐,代表着当时的新思想、新风尚。站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品鉴,才能形成更客观、更深刻、更丰满的观点。

二 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让学生从情感共鸣到理解人文内涵。

作为教师,要挖掘作品潜在的音乐要素,以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在音乐言语和音乐实践中去体验、思考,但是,如果精心设计的音乐体验活动,没有触及音乐内在的本质,课堂就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表达情感,也许不是很完美,但却使学生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 三 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要有强烈的人文情怀,教学发展中的每一环节都要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音乐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是我们育人的载体。围绕着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下,希望学生通过对音乐美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对美的鉴赏与评判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音乐天地》2019.2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10 [3]《中国音乐教育》201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