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的误差分析及应用(总5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光电效应 误差分析及改进
引言
随着光电效应的逐步应用,有光电池、光控路灯,数码照相机,光敏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我们对基础理论的研究亟需进一步修改、精确,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科学成果应用。本文仔细地分析了光电效应的结果误差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
1、测量原理
(1)光子所拥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金属里的自由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的能量,则此电子因为拥有了足够的能量会从金属中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当能量不足,则电子无法逃逸离开金属。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子的能量、频率有关。 (2)饱和光电流和频率成正比。 (3)光电效应方程:hv=1/2mv^2+W 注:当入射光大于V0才能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1/2mVmax^2=qU U=h/e*(V-V0)
2
2、试验方法
反向遏止电压法测量Emax 3、误差分析
(1)暗电流和本底电流
实验中受各种接触电位差、暗电流、反向电流等影响。
暗电流:指在完全没有光照射光电管的情形下,由于阴极本身热电子发射等原因产生的光电流.
本底电流:由于外界各种漫反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所产生的光电流.
解决方法:采用系统误差的修正方法加以消除. 具体为: 暗电流 –解决方法-线路连接好后再挑。 本底电流-采取遮光,控制实验室光亮。
本底电流对实验的影响大于暗电流的影响大。
3
本底电流和暗电流的伏安特征曲线 (2)光源的单色性 选择一组高性能的滤色片
(3)光源与光电管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
光源与光电管接收装置之间的距离太远,会使光电流过小,降低微电流检流计的灵敏度,
距离太近,又容易使光电管阴极疲劳
解决方法: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接收距离可以减少误差 (4)阳极反向电流
光电管的制作过程中,阳极易被阴极材料所沾染,阴极又能屏蔽照射到阳极的光线.
在光照下,被沾染的阳极也会发射电子,进而形成阳极反向电流.
因此,实测电流是阴极电流和阳极电流的叠加.这会给截止电压的确定带来困难,减小阳极反向电流的影响,
4
方法:选择较小孔径的光阑(如2 mm),它可以使入射光有效地照射。
4.消除误差
由于实验中暗电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本底电流的影响由于光电管是封闭于接收装置内,故它的影响也可不考虑,主要需消除的电流误差就是阳极光电流(反向电流)。
为了克服或减小这一反向电流的影响,在实验中在光电管前加一孔径较小的光阑,其直径的大小以能使得光能有效地通过它照射到阴 极,而又能完全屏蔽照射到阳极上的光线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