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2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la Sciences) VoL 29 No.2 Apr 2006 2006年04月 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 张靖 (荆州市实验幼儿园,湖北荆州434100) 摘 要: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 好的习惯则使人受益一生。 关键词:习惯;能力;教育 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6)02—0249—02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 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 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 模式中。有时候,本能、习惯首当其冲,而另外一些时候,价 值则更能生效。指导注意力分配的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 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我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出的那 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O世纪4O年代,但至今读来仍倍感 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 样听音乐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准备考试。 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机会。 2.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一、习惯的形成 在心理学界,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历来有不同 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 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这一种观点在 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从这一观点出发,要培养良 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 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 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 度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习惯是注意的结果 心理学研究发现:处理知识,引起事物的发生,把秩序带 入到我们内在的生活和外显的行为中,这些都占用了注意 力。注意力对于处理情绪,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是必需的,对 于阅读、谈话和驾驶汽车也是必要的,没有它就不能完成对 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作。人们在特定时间内注意(即 有意识的经验)投往何处,依赖于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 用:本能、习惯和价值。本能是千百年来选择的结果。本能 的注意模式帮助我们注意和避开危险的事物,并把兴趣放在 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 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 行为。他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 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 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 那些过去有助于我们的身体与基因生存的事物上。 人们在生活中也获得了习惯,学会了忽略某些事而注意 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 我的结果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因此,良 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 身需要的过程。 4.习惯是动力定型 另一些事,这依赖于以往遇到它们时是痛苦还是快乐。当 然,如果单纯地从生物学的领域分析,本能和习惯是从盲目 的方面去形成注意。正如它本身那样,是靠着依据过去的经 验去疏通和重新调整精神力量。人则有重大的不同,人的心 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价值则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 人类表现出期望去做事情的能力,不仅是因为他们当即就能 从这种行为中受益(正如习惯所表现的)。还因为他们想达到 某种未来价值的状态。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本能、习惯、价值都介入到形成注意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人 们通常把习惯形成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 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就形成了习惯。第二个层次就是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 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 个层次也要经过多次重复,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以后, 就要进行内部调整,做出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 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既不需要监督, 收稿日期:2006—02一ll 作者简介:张靖(1973一)。女,湖北荆州人,教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0・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4月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 学习习惯,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 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 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 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前 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就养成了最佳的教育习惯。 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 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 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 1.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 强调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 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 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 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 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 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 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予以了 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 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 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 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 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 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 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 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 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 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 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 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 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 “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 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 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 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 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 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 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 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 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 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 养成种种的习惯。” 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 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 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 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 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 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 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3.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 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 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 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 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 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 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 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 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 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 用不尽。” 责任编辑韩玺吾 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 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 On the Nurturance of Good Habits under the Related Theory of Ye Shengtao ZHANG Jing (Jingzhou Experiment Nursery Schoo1.Jingzhou Hubei 434000) Abstract Cultivating good behavior habits is a vital way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Good habits can benefit people in all his life Key words habit;ability;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