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八)——减数分裂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
A.精子细胞 B.卵细胞 C.精子 D.配子 2、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体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3、联会是指( )
A.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过程 B.同源染色体配对时期的细胞
C.一个配对同源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配对时期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 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 ) A.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联会时
C.四分体时期 D.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过程之间 5、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时期出现四分体的个数是( ) A.46 B.16 C.23 D.64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形成二条( ) A.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相同的染色体 7、下列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受精卵
B.口腔上皮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红细胞
D.1∶1∶1∶1 D.12
8、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比例为( ) A.1∶1∶2∶4 B.1∶1∶1∶2 C.1∶1∶4∶4 A.96 (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B.48
C.24
9、具有24条染色体的水稻植株,其生长点的一个细胞连续分裂三次后,产生的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 10、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
11、下列细胞中,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
A.精原细胞 B.卵原细胞 C.受精卵 D.初级卵母细胞 12、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有( ) A.46
B.23
C.92
D.184
13、蟾蜍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44条,其精子中染色体数是( ) A.11个 B.22个 C.33个 D.44个
14、一雌蛙产1000粒卵,一雄蛙产100万个精子,那么形成这些卵和精子的雌蛙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数目
及雄蛙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分别为( )
A.250个和250万个 B.1000个和25万个 C.1000个和100万个 D.250个和100万个 15、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核融合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
16、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
第 1 页 共 8 页
①染色体复制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④联会 ⑤出现四分体 A.①⑤④② B.④⑤②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⑤ 17、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 )
A.蓖麻籽种仁 B.洋葱根尖 C.菠菜幼叶 D.蝗虫的精巢 18、下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 )
A.第二极体 B.卵原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19、假设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DNA含量为a,则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含量依次是( )
A.2a和a B.2a和2a C.2a和4a D.4a和2a
20、某生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上有2n个基因,DNA含量为6.4c(单位),则该生物肝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
的基因数和 DNA含量为( )
A.n和3.2c B.2n和6.4c C.2n和3.2c D.4n和12.8c 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着丝点数一致
B.一个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与DNA分子数一致(有单体时) C.次级精母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正常的体细胞中的一致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正常体细胞中的一半 2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⑥⑦ 23、羊初级精母细胞经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期间( )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24、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
A、1/2 B、1/4 C、1/8 D、1/16
25、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期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着丝点分裂后,一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26、细胞内染色体复制不发生在( )
第 2 页 共 8 页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的间期 C、有丝分裂间期
D、由精(卵)原细胞形成初级精(卵)母细胞的时期 27、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体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28、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B、可能同时来自父方或母方 C、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相互配对 29、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与其DNA分子数之比是( ) A、1:1 B、1:2 C、2:2 D、2:1
30、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
色体单数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31、家蝇体细胞内有12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之比是( )
A.1:2 B.2:1 C.1:4 D.1:1
32、复制后DNA分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的时期是( )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四分体平分为二的时期
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时期 D.减数分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时期 33、麦穗上形成了40粒种子,则麦穗上的胚珠数和参与受精的精子数至少分别是( )
A.20和20 B.40和40 C.40和80 D.80和80
34、图为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A、a、B、b表示基因),则由它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可能组合及其概
率分别 ( )
A.14、23、23、14;1/2 B.13、24、24、13;1/2 C.13、23、24、34;1/4 D.13、14、23、24;1/4
35、小白鼠的卵细胞内有20个染色体,那么它的体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是( )
A.20个 B.40个 C.80个 D.160个 3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中不出现的是( )
A.四分体平分为二 B.同源染色体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着丝点一分为二 [答案]:
1、A 2、D 3、A 4、A 5、C 6、D 7、D 8、D 9、C 10、C 11、D 12、A 13、A 14、B 15、A 16、B 17、D 18、C 19、D 20、B 21、D 22、C 23、D 24、C 25、D 26、B 27、D 28、B 29、B 30、A 31、B 32、C 33、C 34、A 35、C 36、D [提示]:
17、要观察四分体,选用的材料必需是生物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生殖细胞的组织,上述四种材料中,只
有蝗虫的精巢是能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在精巢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第 3 页 共 8 页
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
18、从右图可以看出,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为复制后带有两条染色单体,由此可知此细胞不可能是经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第二极体或是卵细胞,另由细胞中只有3条染色体,并且3条染色体的形成各不相同,可见此3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由此可知此细胞不是卵原细胞而只可能是经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之后形成的第一极体。
19、初级精母细胞的DNA含量=4精子DNA含量;次级精母细胞的DNA含量=2精子DNA含量。 20、肝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和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和DNA含量相同。 2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后期Ⅱ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因此与正常体细
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22、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在第二
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不是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分裂过程中,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减少了一半;染色体的复制在间期已完成,而联会在第一次分裂前期才进行;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末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减半。
31、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
32、复制后DNA分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33、胚珠是种子组成成分,其数目与种子相同,因小麦是进行双受精的,精子在参与受精时它分为两
部分,一半与极核受精,另一半与卵细胞受精,因此参与受精的精子数至少为种子数的两倍。 34、由图可知1、3和2、4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Ⅰ期,它们要进行联会。就一个精原细胞而
言,减Ⅰ中期,组成每个四分体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方式有两种,譬如1偏向北极、3偏向南极,或1偏向南极、3偏向北极。故减Ⅰ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的不同排列方式有2×2=22种,但实际形成染色体不同组合应为22/2=21种,这是因为最终染色体组合与排列顺序(南极或北极)无关。所以,图示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可能组合有:①14、23;②13、24,其概率各为1/2。
二、简答题
37、下面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某雄性动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
根据图回答
(1)、甲图细胞表示________________时期。
(2)、甲、乙、丙三图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依次是___________。
(3)、甲图细胞在分裂后期,1和2染色体在细胞一极组合的机率是___________。 (4)、丙图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细胞。
[解答]
38、下列四图表示只画有两对染色体的某一个高等生物的几个细胞,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依
第 4 页 共 8 页
图回答:
(1)、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图_____________。 (2)、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图_______________。 (3)、属有丝分裂中期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__。 (4)、属有丝分裂后期的是图________________。 (5)、这一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______________。
[解答]
39、下列①一⑧表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某雄性动物产生的精细胞,请据图作答:
(1)、就一个精原细胞而言,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四个精子细胞,这四个精子细胞可以是①一⑧中
的 ,或者是 。
(2)、①与 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3)、在四分体时期,有的初级精母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互换,因此产生了 和
两种精细胞。
[解答]
40、先天愚型又名唐氏综合症。患者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为47条,与正常人相比,多了一条21号染
色体,故又名21-三体综合症。此病患者智力低下,呈特殊面容,如鼻梁低乎,眼距宽,舌常伸出口外,表情呆滞,掌纹也和正常人不同,小指上仅有一条横纹,约有1/3。1/2的患者为通贯手。先天愚型患儿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母体卵细胞形成时,减数分裂不正常造成的。
(1)试画一对包括21号染色体在内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正常卵细胞和异常卵细胞
的两种情况。
(2)由于减数分裂异常,也可以形成具有23条染色体(如多一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为什么先
天愚型个体的产生一般是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而形成,而不是卵细胞与异常精子结合而形成的呢?
[解答]
第 5 页 共 8 页
41、下图是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图中从0—8的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9—12时期为_____条。 (5)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横坐标数字的_________处进行。 (6)8处进行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
[解答]
42、下图中的A为某雄性动物的体细胞示意图,B、C、D分别表示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请回答:
A
B C
D
E
(1)、B细胞所示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 (2)、C细胞所示的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 (3)、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E框内画出能显示D细胞在分裂后期的染色体行为图。
[解答]
43、下图为某种生物种族繁衍历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成体 D 幼体 E
原始生殖细胞 A 精子 卵细胞 C
合子 B (1)、下列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A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_。 (2)、B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A、B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示意图的全过程既直接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又反映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解答]
第 6 页 共 8 页
附件37:
(1)、四分体 (2)、8、8、0 (3)、0 (4)、精子
附件38:
(1)、A (2)、C (3)、B (4)、D (5)、植物
附件39:
(1)、①②⑦⑧;③④⑤⑥ (2)、⑦ (3)、①②
附件40:
(1)如下图
(2)在众多的寻找卵细胞受精的精子中,少数异常精子的活力不如正常精子,它们容易在寻找卵细胞
的过程中被淘汰而没有与卵细胞受精的机会。对于人类来讲,每月一般只产生一个卵细胞,且卵细胞不大运动,故异常卵细胞与正常卵细胞的受精机会大体相同。
附件41:
[提示]:
(1)判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时,可以从曲线的形状进行分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
色体数目加倍由着丝点分裂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半由同源染色体分离造成,着丝点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染色体的变化曲线有骤起骤落的特点。DNA数目加倍是由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造成,分裂间期是细胞周期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时期,要经过G1期(DNA合成)、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DNA含量逐渐增加。DNA数量减半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减半造成的。因此DNA的变化曲线具有缓起骤落的特点。
第 7 页 共 8 页
曲线A表示的是细胞中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曲线B表示的是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
(2)判断分裂方式时,可以从曲线的上限和下限来分析。有丝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是
2n→4n→2n(设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变化规律是2n→4n→2n。减数分裂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是2n→n→2n→n,DNA的数量变化规律:2n→4n→2n→→n。因此,从曲线的上限看,若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化由2n上升到4n即为有丝分裂。从曲线的下限看,凡是下限是2n的定为有丝分裂,凡下限达到n的定为减数分裂。所以,从0—8的时期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从曲线可以分析出,4处同源染色体分离,8处进行受精作用,同源染色体恢复成对存在。
除4—8区间以外的其他区间都有同源染色体。
(4)9—12区间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这一阶段DNA已复制,但还没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中去,因此,DNA数是体细胞的两倍。
(5)6—7、11—12两个区间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因此,6、7两处发生了
着丝点分裂。
(6)8处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的加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答案]:
(1)曲线B (2)减数分裂 (3)1-4、8-13 (4)40 (5)6、11 (6)受精作用
附件42:
(1)、有丝分裂后期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次级母细胞 (4)、
附件43:
(1)、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保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使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等都有很需要作用 (3)、生殖和发育;生长、发育和繁殖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