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2022-08-16 来源:爱go旅游网
126 的成骨分化fJ1.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7):5057-5061. 内蒙古中医药 teogenic diferentiation.[J]Bieelectromagnetics.2010。31(3):209—219. f3l吴 昊,查振刚,姚平,等,淫羊藿苷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骨向 诱导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4)410—415. 【41:郭英,李佩芳,舒晓春,邓欢,马海丽,孙辽,骨碎补总黄酮对骨 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WnlA3一catenin信号通路的 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l2,92(32):2288~2291. 李德绘,黎洪棉,梁自乾,等.人参皂苷Rbl对体外条件下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分化的影响.『J1中华实验外科杂 志,20I】,l0(28):1805. 【l1】路晓森,王恩群,孙大永,等,神经生长因子对山羊骨髓间充 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调节作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 (1):29-32. 【12】Yang Y et a1.EMF acts on rat bone ms/1一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 to promote diferentiation to osteoblasts and to inhibit dif- ferentiation to adipoeytes【J1.Bicelectromagnetics.2010,3 l(4):277— 285. 【l3】翟磊,孙楠,姜}lj,等.体外震波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f61 Hu Z,Peel S A,Ho S K.et a1.Role of bovine bone morpho— 患者非骨坏死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Ⅲ中国组 genetic proteins in}mne matrix protein and osteoblast——I.e】ated gene 织工程研究和临床康复,2010,14(9):3446—3450. l41彭飞,郑亚东,徐西强.等.620 nm低能量红光对骨髓问充 expression duritlg rat bone nlalTow stromal cell differentiation【J1.J 【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J1.激光生物学报,201 l'20(3):285—288. CraniofaC S1lrg,2005,16(6):1006--1014. 【71石文俊,庞金辉,曹成,等.地塞米松对人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f15]Grayson WL,zhao F,Bunnel B,et al,Hypoxia enhances prolifera— tion and tissue formation of human meseuchymal stem ceils.Hioehem 增殖、成骨分化及凋亡的影响『J1.首都医药,2009,3:41—43. I81关振字,赵学武,艾纯华,等.骨保护素的临床应用【j1_吉林医 Biophys Res coia'mtln,2007,358(3):948—953. 学,20l0,3 L(16):2549—2552. 【16]Robins Jc,Akeno N.Mukherjee A,et al,Hypoxia induces ehondro- eyte—speciifc gene expression in mesenchyma]cells in association f91唐林,赵红艳,邵砰,等.机械牵张力诱导成骨细胞骨『果护素及 2010,26(4J:202—204. 其配体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初探fJI.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with trmlscriptionat activation of sox9,Bone,2005,37(3):3 13—322. 『10]Sun LY,Hsieh DK,kn PC,Chiu HT.Chiou TW.Pulsed electro- magnetic fields accelerate proliferation and osteogenie gene expres— sion in hmnan bone mallow mesenchymal stem eels during OS—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李平 朱德礼 摘要: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了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说明中医药治疗缓慢性 心孝失常具有毒性低、副作用少、疗效高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詈。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3)31—0126—04 心律失常足心脏冲动起源和冲动传导异常引起的心脏 律 本,对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推动的作用 其阳气 紊乱,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或心脏骤停 缓慢 虚是基础,而痰饮上犯、瘀血阻络、阴寒凝滞等则足缓慢性心律 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实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各类传 失常的病理改变。二者相 影响, 为 果,使其具有虚实夹杂、 导阻滞,以持久的脉搏缓慢为主并伴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又 寒热错杂、病程较长的病理特点 。朱浩 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 晕等为特征,严再者可出现晕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 的病因病机是心脾肾阳气亏虚,寒湿、痰饮、瘀血之邪阻滞心脉, 死。中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认识较早,对本病的描述多散见于 心脉瘀阻流通不畅,何立人等181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心悸多虚实夹 心悸、怔忡、胸痹、眩晕、迟脉证、厥证等病证中。心主血脉,四诊中, 杂,相涉互见,颇难截分。虚者多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 以切脉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最为重要。多数病人可出现沉、 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 迟、结、代、涩、细等典型脉象,损脉和败脉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行不畅所引起。实证口久,正气亏耗,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 或较 的病念蜜窍结综台征日t出现,至于夺精脉儿乎仅见于心Ijj上 损,而虚证则又往往兼见实象。 骤停时的极慢的事行自身节律。近年大量医疗实践证明,中医治 另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病 病机的探讨过程中,随着心脏系统 血管病的探究愈加直观,从而带动中 疗本病具有整1本渊节、毒剐作用小、价格便宜、疗效高等独特优 疚病检查手段的口益发展,势,且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 l 病因病机 医学术中愈_fJn重视“血瘀”对病理机转的影响。杨达等[91已从血液 流变学检测中找到了客观订F据,在其临证中对本病的治疗组给予 使血粘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心率明显提高。 多数医家经临床研究认为其主要病机可分虚实两方面。虚 活血化瘀等中药,证乃气血虚衰、心阳不振、阳微不运,而以『j只气虚为主;实证多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可由多种病刚诱发,从总体把握心律失 针对原发疾病和病因进行辨病,同时再结合准确 痰饮上犯、瘀血阻络、阴寒内盛、心『;丌痹阻,阴邪窃踞阳位,影响 常的病因病机,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病因病机的分析。 气血运行: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由血而生,血随气而 的中医辨证,行,气血互根。心脏功能的活动与气血运行不息有密切联系。心 2 辨证论治 阳的主要作用是鼓动心脏搏动,温运血脉循行。肾阳为诸阳之 2.1辨证分型: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的研究:石青I j认 为此类疾病临证要辨别虚实,分清标本。本虚应区分气虚、阳虚、 内蒙古医科大学201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01o01o) 一通讯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010020) 2013年lO月22日收稿 元阳欲脱的不同;标实应区别痰湿、寒凝、血瘀的不同。治当以益 2013年第3l期 127 气养阴、温阳益气、同阳同脱、化痰除湿通络、辛温散寒、宣通心 竹与麦冬合用共奏养阴生津之效,共为臣;佐以丹参活血化瘀.茯 阳、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王文昶…1此病多rfj心肾阳衰,君火 苓宁心安神。其中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擅长活血化瘀。纵观 虚衰所致,临床上多见舌色淡或淡紫,脉结代 及阳虚不足征象。 全方,以益气养阴为主,兼能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标本同治,攻补 此方由参附汤、桂甘龙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组成。尹克春、 兼施,切合病机,使气旺血行,气血流通,心脉畅达,心律自得安泰 陈力等I 在临床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心脉瘀阻证、痰浊内阻 以稳心颗粒为对照进行研究,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显效率为 证、气阴两虚证,进行研究,认为中医辨证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40.62%,总有效率为78.13%;对照组抗心律失常显效率为 能显著改善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率、最慢心率和平均心率,且在提 23.33%,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症状总有效 高中医症状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农春光、 率分别为87.50%、73.33%。本观察结果表明。心安I号对冠心 张守琳 对中医诊断为阳虚瘀阻症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给药 病心律失常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者具有较好疗效,在抗心绞 中药汤剂(生麻黄10 g,制附子15 g,细辛3 g,生晒参l5 g,三七 痛及改善心律失常、心电图方面优于稳心颗粒。章建民、李亚平 粉3 g,黄芪30 g,熟地黄15 g,鹿角胶10 g,白芥子15 g,桂枝l5 等口”认为本病发生多由于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或气虚血寒或兼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桃仁15 g,红花15 g,}j‘草10 g)水煎 痰瘀阻滞等,以虚为本。临床表现多以心肾阳气不足为主,因而 取汁300 mL,每口l剂,每Et 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硫酸阿托品 治则以温阳益气为主。用扶本增脉颗粒进行治疗,全方由黄芪、 0.3mg,每口3次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1%,总有效率为 桂枝、淡附片、丹参、川芎等九昧药组成,具有温肾扶阳,益气活 93. .对照组显效率为3.o%,总有效率为51.5%。两组比较,P<0. 血之功效,经临床观察证实,对心肾阳气不足所致的各种缓慢性 05。结论:治疗组提高心率较对照组远期效果好。郑源庞【 4}认为对 心率失常疗效确切。程晓昱、胡业彬等122}根据临床观察,认为形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大多根据中医传统方法,本着辨证求因, 成本病的根本因素是“心脾肾阳气虚衰”,可兼有寒湿、痰饮或瘀 审冈沦治的精神,以其病因抑或病理机制为立法依据,所以临床 血阻滞心脉、心脉不畅、心失所养,发为惊悸。治疗的关键在于温 上对本病症的中医辨证以心气(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 补心脾肾之阳气,故用老年心血管内科的经验方心复康进行实 虚欲脱、痰浊内阻、心脉瘀滞等证型最为常见。陈凌芳[151等许多 验研究。实验证实心复康能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 医家从总体把握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认为心律失常的病性不 率,作用很可能是与其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调节阳虚特异性指 外虚实两方面,故以虚实作为辨别心律失常邪正胜衰的两个纲 标cAMP、cGMP的水平而实现的。心复康选用制附片、红参、细 领。虚指五脏阴阳气血亏虚,心失所养;实指痰浊、水饮、气滞、血 辛、黄芪、仙茅、仙灵脾等组成,具有助心火、补脾气、温肾阳的功 瘀、寒凝、痰火等实邪扰动心神。并且认为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 效。以制附子大辛大热,竣补心肾之阳气,祛除寒邪,温通心脉; 化,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红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肾,以助附子之温,气行则血行,两药合 2.2传统方利类:出自《伤寒沦》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治疗太阳, 用为之君。淫羊藿、细辛、黄芪共奏补心气、温肾阳之功,合而为 少阴两感证的经典方剂。太阳为表,少阴为里,心为君主之官,人 臣;而麻黄、首乌佐助上述药物发挥功效,用之为佐,全方有助心 身之太阳,心阳足则一切得以温煦生发,心阳不足则一切受困运 火、补脾气、温。肾阳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附子能提高窦房结功 转无力。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麻黄、附子配伍一方面发表散寒,通络 能,促进房室传导;黄芪能增加心肌受体数同,增加心肌的正性 止痛,一方面温中救里,回阳救逆,二者联用可以温经升阳,使脉 肌力作用;麻黄具有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搏鼓动有力,脉律得复;细辛味辛,辛香串烈,能散能达,有散寒通 心率增快、心脏输出量增加;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基乌药碱 脉,助麻黄发散寒饮,温通心阳作用,三药相配能使心阳得通,血 具有肾上腺素能兴奋剂样的广泛生理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能提 脉得行,心神得养,恢复心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附子细 高心率。 辛汤具有兴奋窦房结,增快心率,增加传导的功能㈣。《伤寒论》 2.4经络针灸疗法:自《内经》建立经络学说,历代医家均有不同 中,张仲景首创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此方具有益气养 程度的发挥,清代名医11P天士秉承《内经》、张件景“络病证治”用 阴、补血复脉之功效,临床用其治疗心律失常不仅具有一定的疗 药经验,提出“久病人络”、“久痛人络”之千古名论,指出“初为气 效,而且《伤寒论》中原方的用药剂量、煎服方法也具有重要的指 结在经,久则血伤人络”,“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叶氏所论指出 导意义,炙甘草的用量宜大,一般用15—30g,甚至40—60gt”】。《伤 了内伤杂病随着病程的进展。病邪由经人络、由气及血、由功能 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 性病变发展为器质性病变的慢性病理过程。吴以岭教授通过研 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其主证为心阳虚心悸。故桂枝 究对络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研究和诠释 。梁君昭1241提出缓慢性 }f草汤为温补心阳的基础方,临床治疗心阳虚型心律失常确有 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脏虚络滞、瘀阻互结,损伤并留伏心 疗效。盂德玉 ll用桂枝 草汤加减治疗心阳虚衰之证收到良好 经络脉而发病,初步总结出脏络同治、瘀浊并祛的治疗思路和扶 疗效。张丽丽等㈣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心阳虚型心悸证23例,总 正通络、祛瘀化浊的整体治法 认为本病虽以阳虚瘀阻为主.涉 有效率95.7%。 及心、脾、肾脏,属本虚标实之证,但病位实质在心之络脉。“久病 纵观近几年有关本病治疗的文献,常用的传统方剂还有当 人络”、“久虚人络”、“久瘀人络”,病程口久,由“经脉继及络脉”, 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参附汤、苓桂术甘汤、当归 而络脉易滞易瘀,络瘀日久化浊生毒,形成脏络并病,滞、瘀、浊、 生姜羊肉汤、真武汤、人参芍药汤、黄连温胆汤等。 毒互结。故治当“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脏络同治,瘀浊并祛,即扶 20专方专药类:樊琴【柳认为,本病多属虚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 正通络、祛瘀化浊。扶正其意有二:一是培补心脾肾,固护正气;二 标。气为血帅,心气不足则血液运行无力,心失所养而致心悸、怔 是养心荣络,畅达心络。通络,一是活血祛瘀,二是疏通心络瘀塞。 忡;气行不畅,血脉瘀阻,脉道不通,故脉歇止不齐。心安I号方中 化浊,一是祛除脾虚痰浊,二是祛除心络瘀浊互结之毒。在临床应 黄芪味甘,微温,为补气之要药;炙甘草甘平,补益心脾,二者合为 用中取得一定疗效。参松养心胶囊是在络病学理论指导下研制 君药;麦冬、玉竹在方中合为臣药;麦冬味甘、微苦,性寒,有养阴 的抗心律失常新药,具有多离子通道阻滞及非离子通道整合调 生津、清心安神之功;玉竹味甘。性微寒,养阴润肺、养胃生津。玉 节的综合效果,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朱玉芳阎观察参松养 128 内蒙古中医药 心胶囊对4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律失常控制 制心动过缓的重要途径之一。佘玉宝、龙子江削等人以心电图为 总有效率97.5%,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7.5%。 指标,观察普萘洛尔所诱导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家兔,结果表 针刺法起效快,能迅速地控制心律失常。目前,中药抗心律 明增窦复脉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家兔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失常的速效剂型研究尚未完全开展,针刺法可以作为速效剂型 其中显著性对抗普萘洛尔导致的心动过缓,使心率加快,使延长的 的替代手段用于急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特别是针刺复苏法与现 P—R间期、QRS波时间明显缩短,阻止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的发 说明增窦复脉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李 代心导管技术结合应用于心血管急救的成功,更证明了针刺法 生,在急诊中的价值和发展前景。罗利嗍报道用针刺配合导管起搏 东,陈志武口 等的动物实验证实甘附冲剂对普萘洛尔致心动过缓 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后并严重心律失常,即针刺人中、三阴交、风 大鼠心率的影响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可能与抗自由基。 池等穴至心律改善的同时,行床旁紧急心内膜起搏,明显高于单 升高CGRP,调节cAMP和cGMP的平衡有关。 纯导管起搏组的抢救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孙立虹 提倡针药 此外王明君、徐树楠、李睿明、李飞泽等人分别对安迪尔胶 并用治疗心律失常,选内关、心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党参、 囊、增脉灵、心欢舒、通络温窦颗粒、等经验方或自拟方进行了抗 黄芪、丹参、当归、桂枝、炙甘草、常山、苦参、琥珀粉为主方,根据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观察,所用观察方法大体类似,多采用普 不同证型加用不同药物和穴位,总有效率达92%。 3 实验研究 萘洛尔、异搏定或烟碱等方法造模,结果表明以上这些药物都有 较好的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附子是中医常用的回阳救逆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心动过 4 临床研究 缓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高天礼等【捌观察附子I号一去甲乌 阿依木莎・麦海提、阿布都克力木・麦麦提【蝈把慢性心律失 药碱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表明附子I号能改善房室传导、加快心 常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地奥心血康, 律、恢复正常窦性心律,还可减少烟碱、异搏定中毒导致的动物 对照组采用心宝丸;服药1个月为1疗程,用心电图检查两组治 死亡。同时观察3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证实附子I号有 疗后的心率变化分析对比临床疗效,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地奥心 提高窦房结兴奋性、增加心律、改善房室传导、加强心肌收缩力 血康对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有良好治疗效果。同时,对心律失常患 的作用。即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疗效基本是一致的。扶本增脉颗 者的治疗要依据个体化情况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心电图,规律生 粒由黄芪、桂枝、淡附片、丹参、川芎等九药组成,具有温肾扶阳, 活方式,提高临床疗效,使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早日康复。樊琴 益气活血之功效。章建民、李亚平等[291经实验观察证实,扶本增 [371用心安I号对32例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 脉颗粒对普萘洛尔所致的心动过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 床治疗观察,结果证明,心安I号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 够提高动物模型大鼠心肌中SOD的活性,降低心肌中M D A、 制剂。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 cTn I的含量和血清中酶的活性。结论扶本增脉颗粒有较明显的 广应用。朱玉芳嘲对40例缓慢心率伴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参松 抗心动过缓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调节心肌收缩有 养心胶囊进行系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 关。程晓昱,胡业彬等[3o1通过心复康(制附片、麻黄、细辛、黄芪、 控制情况总有效率97.5%,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 何首乌、仙灵脾、红参等)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实验研究证 率97.5%,患者的平均心率提高7.8次,早搏次数平均减少了30 实,心复康能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心率,作用很可能 次/分钟,阵发性房颧平均每周减少6.5次。这项研究恰可以说 是与其改善神经内分泌紊乱,调节阳虚特异性指标cAMP、cGMP 明抓住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深沉本质,提示对病机认识的正确 的水平而实现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能提高窦房结功能, 性和组方用药的合理性、科学性。症状改善是机体气血和畅、脏 促进房室传导;黄芪能增加心肌受体数目,提高心肌的正性肌力 腑功能和阴阳平衡协调的结果,显示中医辨证论治在缓慢性心 作用;麻黄具有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 律失常治疗中的优势所在。由于症状反映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脏 增快、心脏输出量增加;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基乌药碱具有 腑功能失常、气血功能紊乱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症状的改 肾上腺素能兴奋剂样的广泛生理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能提高心 善较之单纯提高心率更具有实际意义,在提高心率的同时,改善 率。王迪生p】】心得快胶囊治疗药物诱发大鼠心动过缓的实验研 患者生活质量,是本方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优势所在。 究,结果表明心得快胶囊对不同类型的心动过缓均有明显的治 李忠业嘲则从系统论的角度讨论了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整体 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对抗NO等自由基对HR的影响和 调节作用,认为中医学以整体观指导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其理 心肌细胞的损伤;稳定心肌细胞钙离子等通道稳定性,适度地 论和认识疾病的方法具有典型的系统论特性,分别从病因病机、 增Ca2+内流;增强心肌受体和CAMP系统的反应性。 治法和方药三个方面论述了整体调节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意 现代医学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 义。温氏39通过临床观察结代脉总结出两种比较简捷的判断预 一是在手背近腕处抚摸其皮肤较它处为凉,衰微的前 和迷走神经功能失常有关,也是由于心肌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 后的方法,高,以及房室交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不易爆发动作电位有 1-2天即现此征兆为小手掌大,渐次过腕则重,过肘即为危侯; 关t3z'l。陈明、高卫平嘲,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 二是凌晨3时以后,自觉不能安睡、烦躁、起坐,喘息、冷汗、胸 研究表明:麻黄细辛附子汤在3.5—14g/kg范围内对胆碱能神经 闷、心悸,至6时左右渐渐平静,如不平静将为危侯。郭子光 对 递质乙酰胆碱所致的心动过缓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大剂量 心律失常的异常脉象进行分类辨证,探讨慢律型的迟脉,结、代 的抑制作用最好,且麻黄细辛附子汤大剂量组抗心动过缓的作 脉与涩脉,虾游脉与屋漏脉等脉象的辨证要点、治疗思路,并列 用,优于阳性对照药阿托品。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使迷走神 举了具体病案及方药,认为慢律型大体以气阳虚夹瘀滞为基本 经兴奋,从而抑制心脏的兴奋,降低心率,这说明麻黄细辛附子汤 病机,或兼寒凝、痰浊等为患,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进行谴方用药 抑制Ach减慢心率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和兴 取得良好疗效。 奋交感神经而实现的。同时说明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减弱氧自由 5 结语 基对心肌的损伤,对心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也可能是本方抑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久远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 2013年第31期 129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看出广大临床工作者以及实验室研究人员已 【16】伊文刚.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心律失常18例[J】.河 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为此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也取 南中医,2012,32(11):1439. 得了较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段的 【17】冯国标.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再认识【J].江苏中药, 日渐丰富,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方面更体现出了中医药的特 1996,17(2):36. 色和优势。如毒性低、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可靠,病人生活质量明 【18】孟德玉.桂枝甘草汤治疗心疾两则【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 显提高等。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辨证分型尚缺乏 (5):483. 统一的标准,对其疗效判定尚缺乏严谨的、科学的统一规范。目 f19]张丽丽.邱娟娟,桂枝甘草汤治疗心悸23例[J].中华当代医 前国内对本病的研究缺乏前瞻性、大样本的观察,对药物作用的 学,2005,3(8):61. 研究停留在药理实验水平。以后有待于将中医临床症状与现代 【2O]樊琴.心安I号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 医学的电生理检查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挖掘中医 信息杂志,2011,18(11):71—72. 药潜力【4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总不离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证候 『21]章建民.李亚平,等.扶本增脉颗粒对普萘洛尔致缓慢性心律 不离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无突破性进展。并且缺乏符合 失常大鼠的作用研究[J].现代医院,2011,11(7):25—26. 循证医学的系统研究,还存在着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轨,缺 【22】程晓昱,胡业彬,等.心复康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实验研 乏心律失常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等问题嘲。因此,开展由资深专 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I2(10):741—743. 家主持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开展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 【23]吴以岭,王永炎.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床研究;同时,探索和建立与临床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更符合的动 322—335. 物模型,对有临床基础的经典古方进行重点研究,从拆方、剂型、 【24]梁君昭.从脏络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思路与方法【J].中 最佳量效等方面人手,阐明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剂型改良,把研 医药学报,20o8,36(6):23—25. 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尽快筛选出一批疗效确切、适用范围 『25]朱玉芳.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缓慢心率伴心律失常40例疗效 广、可重复性强的方剂。 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3):46—47. 相信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 【26】罗利.针刺配合导管起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律失 常的整体水平和科研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更多高质量的药品 常的I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6,16(7):1. 很快会问世,使广大患者从中受益。 【27】孙立虹.针药并用治疗室性早搏25例【J].针灸临床杂志, 参考文献 1993。9(6):10. 【1】吴宝川.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研究『 【28】高天礼,庄宏.附子I号对抗小鼠实验性缓慢型心律失常的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384—385. 作用『J1.中医杂志,1980年第1O期:71. 【2】刘小峰,李登科.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致缓慢 『29]章建民,李亚平,等.扶本增脉颗粒对普萘洛尔致缓慢性心律 性心律失常41例【J]I陕西中医,2008,29(7):842. 失常大鼠的作用研究【J】.现代医院,2011,ll(7):25—26. 【3】刘美清.参麦注射液为主治疗中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56例临 【30】程晓昱,胡业彬,等.心复康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实验研 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11):652. 究fJ1.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0):741—743. 【4】莫霄云,钱海凌.参附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 『31]Y-迪生.心得快胶囊治疗药物诱发大鼠心动过缓的实验研究 常24例【J1.蛇志,2009,21(2):lO9—1lO. 『J].中国实验方剂学志,2006,12(2):59—60. 【5】金卓祥.黄连温胆汤治疗复杂性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J 1.・ 【32]王迪生.心得快的药学效应叨.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OOO,19(5):5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69. 【33】陈明,高卫平.麻黄细辛附子汤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 【6】宋晓东,刘磊.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窦性心动 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5):581—583. 过缓伴室性期前收缩【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50—751. 『34]余玉宝,龙子江,等.增窦复脉颗粒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实验 【7】朱浩.心律失常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 研究安徽医药[J】.2007,l1(5):397—399. (6):828—829. 『35]李东,陈志武,等.甘附冲剂抗大鼠心动过缓及其作用机制的 【8】何立人.李燕等,心律失常的中医诊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 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68—70. 2002年,36(1):15—17. 『36]阿依木莎・麦海提,阿布都克力木・麦麦提.,临床探讨慢性心 【9]杨达.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fJ1.中西医结合实 律失常的治疗与研究fJ1.《中外医学研究》,2012,22(10):123. 用临床急救,1999,6(2):67—68. f37]樊琴.心安I号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10】石青.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辨治fJ1.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f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0),36—37. 20O9.16(4):97—100. 【38]李忠业.浅谈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整体调节作用【J].国医论 【11】王文昶.慢性心律失常治疗体会叨,中医药学报,2010,38(3):64 坛,2001,11(5):22. 【12]尹克春,陈力,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辩证论治方案的疗效 f39】温喜明,炙甘草汤治疗心律不齐结代脉52例[J],吉林中医 【J】,广东医学,2012,33(4):545—547. 药,2000,20(3):32 【13]衣眷光,张守琳.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40】郭子光.心律失常的凭脉辨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吉林中医药,2011,31(4):338—339. 1996,19(1):8. 【l4】郑源庞.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证治探索[J】_浙江中西医结合杂 【41】高克斌-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 志,2001,11(2):67—68. 志,2010,39(2):182—183. 【15】陈凌芳.浅探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的关系【J].中国 【42]雷燕,陶丽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概述[J].中西医 民间疗法,2000,8(12):4—5.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4)468—4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