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2021-08-19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O卷第2期 2 01 2年3月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 Vo1.30NO.2 Mar.2 0 1 2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张 鑫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研究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之深刻,在价值取向、教育方式、教学 过程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改变教学方式、确立价值取向、创新教学方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思 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也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  一中图分类号:13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33(2012)02—0073—03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 单地由外界力量或无意识冲动所控制的,而是受自 己价值观和选择性所支配的,罗杰斯把人本主义思 想应用到教育领域,更是丰富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内 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 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 涵。同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 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也是社会历史的主 果惠及全体人民。”[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 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 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 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 人。”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 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弊端 由于受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地强调了人的“工具性”, 以人为本,认真把握人的本质特征,不断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说服力、亲和力。“以人为本”的教育 理念,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基于人的主体 地位,认真把握客观规律,努力转变思维方式,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错误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了执政者理论说教的工 具,而教学方式单一的采用理论灌输,忽视了人的主 体性、能动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和育 人功能受到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缺失 、以人为本的依据和内涵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自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 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均有所表现。 (一)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强调人的工具性。忽视人 的目的性 哲学,它是指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要以人为目 的,而不是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个性和价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被当作统治阶级宣 传其政治思想和政策导向的工具,在片面的人生价 值论的指导下,过分地强调人的工具性价值,弱化人 的目的性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人的社 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是人的个 值。西方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到18世纪 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在理念上都属于人本论。 2O世纪50年代兴起的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主张人作为一个生物体不是简 收稿日期:2011—09—23 作者简介:张鑫(1983一),男,河南鹿邑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74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3O卷 体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思想政治 教育的社会价值。根据社会的需要,制定特定的社 会规范与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当作服务社会 的工具。受教育者一味地被执政党、国家作为实现 自己特定阶段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发展目标的 “工具”,对个体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和合理需求关 心不够,对人性造成了一种善意的摧残。 (二)在教育方式上,过于强调教学的理论性,忽视 人的实践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修身伦理 一类的学问,最应该注意的,在乎实践。”绝不能“嘴 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行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 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2 传统 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从实践层面上,而只是局限于 从认知的层面上向受教育者传授特定社会所要求的 固定道德规范,简单的认为只要传授了道德规范,澄 清了认识,就能起到思想品德的塑造或转化的目的。 教育内容的空洞,教育方式的简单划一,教育评价的 以分取人,从而出现了忽视社会生活体验的弊端。 对其认识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现 实生活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殊不 知,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是由理论的指 导,通过实践来实现的。没有了实践,理论功底再深 厚也变得毫无意义。脱离了实践,人的主体性价值 得不到凸显,人的身心自由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思想 政治教育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无从可谈。 (三)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人的精神属性,忽视 人的物质需要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大程度上还 存在着过于强调人的精神性,有意淡化人的自然性, 不重视人的物质利益。教育者常常用生活中英雄人 物的完美形象来要求教育对象,高于当时的社会实 际和人们的思想现实状况,具有过于理想化、不切实 际的特点。这些以绝对真理面目呈现的各种道德规 范一开始就将人往神性上拔高,而与现实生活相差 甚远,“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是一 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些脱离当下生活的种种 不近人情、扼杀个性的道德内容如海市蜃楼般遥不 可及,虚无缥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 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 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 活本身。”[3]因为他们的“世俗的胃也每天都在提醒 他在他以外的世界并不是空虚的,而真正是把他灌 饱的东西-o[4]物质需求是人生活的基础,若已失去 对个人利益的最起码的尊重,那么再神圣的、再美好 的东西也失去了其现实存在的意义。 (四)在个体行为规范上,过于强调人的社会性。忽 视了人的个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个人对社会的绝对 服从、高度认同和无私奉献,忽视甚至否定个性、个人 的自我价值和个人的正当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 教育方法上,单纯采用外部灌输,使教育对象处于被 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其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的发 挥。第二,教育内容上,过分强调教育内容和目标要 求的一致性,用统一的理想化标准来要求和塑造每一 个人,忽视了不同人群的道德性和思想差异性。第 三,教育目标上,强调培养“听话型”和“服从型”人格, 忽视和抹杀了不同教育对象之间的丰富多彩的差异 性和独特l生,不利于教育个f生化人格的培养。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育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体现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是说服人、教育人、改造人、引导 人的工作,而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以人为本是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工 作的题中之意。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基 本理念是指“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坚持从工 作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既注重人民群众整体利 益的提高,同时又现实的关注作为人民群众个体的 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利益需求,把‘人’的利益和生 存状态作为检验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标准。”[ ]思想政 治工作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就必须 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注重人的情感教育。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教育者立足于客观 存在的社会实际情况,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实际情况,立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状况,研究、 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避免令人厌 恶的“假、大、空”式教育。同时,以人为本的思想政 第2期 张鑫: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75 治教育理念要求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塑造独立的人 况,肯定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格,唤醒人的主体意识,使人获得作为主体的高度自 主体,联系他们之间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 就明确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主体地位。 觉性。所谓主体,“是指能起能动性的、主动性的和 创造性的作用的人。”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人为本”新的理念的 指导下,真正的达到育人的功能,突出主体“人”的自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统筹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 值的共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实现社会发展,又要体现个 由全面发展,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实属必 人价值的实现,二者辨证统一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 然。而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各方面研究的深入,思想 活动中。社会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和根据,没有 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价值追求等都会与时俱进, 社会的规范发展,个体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和基础,个 有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功能定会得到淋漓 人价值要得以更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尽致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精神自由全面 进步。同时,个体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 发展指日可待。 会的发展是通过个体发展来实现的,没有个体发展, 社会发展就失去了赖以支撑的前提,社会进步便无 参考文献 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功能最大化,必须改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变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割裂的局面,把关注点彻 EEB/OL].[2Oll一9—23]http://news.xinhuanet.com/ 底回归到人的问题上来,真正认识到人不仅是手段 newseenter/2004-04/04/content一1400087.htm,2004- 也是目的。 3—1O. (四)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I-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91:28. 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核 D、概念,是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M].北京: 指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两个或多个个人主体的内在 人民出版社,1995:79—81. 相关性,它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主体问性思想政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 治教育是指两种关系的统一: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 人民出版社,1957:154—160. 受教育者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二者构成了 [5]李俊伟.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理性审视[J].科学 主体——主体的关系;另一种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 社会主义,2008(4):78—81. 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复数的主体,他们 [6]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 把教育资料作为共同客体,与教育资料构成主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3—21. 体——客体的关系,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主体 [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间性思想政治教育。”__7]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改变 2006:359—372.  .了传统的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对立情 [责任编辑、校对:东艳]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ZHANG X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Sooe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studies the purpose of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people-ori— ented concep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ffected by traditional ideas in value orientation。educa— tion way,and teaching process.Therefore,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we should establish the modern i— 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This is also the necessary selection for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s. Key Words:people-oriented concept;education wa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 orient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