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刚为人师的第一个教师节了。不过我倒清楚地记得那三个学生陪我度过的教师节。 那天教师节的晚上,我听到楼下家人喊话说有学生找我。我很惊讶:我的学生都住在金乡一带,钱库没有学生呀!肯定是那些热情的女生跑到钱库来了„„等我下去迎时,更惊讶了:竟然是她们!三个被遗忘在记忆盲区里的女生! 来不及问她们怎样得知我家地址,怎样在晚上找来的。我急忙招呼她们坐下。她们腼腆地递上她们的礼物:一个大月饼,还有一盏小台灯。我记得她们三个家境都是很不好的。真是很惶恐也很惭愧地接受了。她们说自己三个人都在某职技校上学,今天可以回家,所以来看看老师了。然后谈起高中里的生活。离别一年,我惊讶地发现她们的表达能力很不错,完全不同于以往在教室里默默无闻的形象。平时课堂上我一提问,她们就低头。当我努力想让她们在课堂说起来,可她们一站起来就会脸红,窘迫不安。当我请她们坐下去,她们会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口气。久而久之,我就不想“为难”她们了。看来,她们的舞台不在课堂上。或者,是我的不坚持忽略了她们。 她们三人,我不知道称她们为“中等生”是否恰当,因为她们的平时表现可以说是“中等”,平时默默无闻,既不积极主动,也不调皮捣蛋。可她们的学习成绩确实不太好,连写篇作文都难以成文,更别说流畅了。在班上的总体成绩也是倒数的。小芳,经常忘记交作业,问她原因,她就红眼圈。后来,我也就不再问,睁只眼闭只眼算了。小萍,显得过于文静,神情中总带有与她年龄不相符合的落寞。她常常独来独往,偶尔才和一个较要好的同学在一起,且很少露出笑容。跟她交流十句,她也说不上两句。小佳更是沉默。就这样,她们在我的忙碌中进入盲点。中考成绩也是预料中的不如意。迎来新学生后,也就慢慢淡忘了这些学生。 那天晚上她们走后,我一直辗转反侧,未能入眠。当我们翻开自己送出去的一届届毕业学生的照片时,总还能记起那些优秀学生上课时积极主动的身影,总也能记起那些调皮学生捣蛋的身姿,可是这些“中间层学生”呢?印象总是很模糊。 又想起听说过的故事:一个平时很让老师省心的学生,突然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儿,被老师批评了之后,竟然眉开眼笑得跳着走开了。很多老师不解,甚至会认为这个学生有些不正常。其实,他高兴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是啊,作为教师,最容易记住的学生不外乎两类:一是出类拔萃的;二是调皮捣蛋的。而这些中间层学生,既不能凭借优秀的成绩引起老师的关注,也不会违反校纪校规招致老师的“特殊照顾”,所以我们教师很难关注到他们。这些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因为被忽视,因为被遗忘,所以他们就可能由默默无言走向默默无闻。其实,他们的感情更脆弱,也更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学生同样也渴望教师的关心和理解,教师的赞扬。“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受批评的后进生,都是幸福的。 再换位思考:假如我们的孩子在班级中是被遗忘在爱的角落里的学生,我们又会是什么心情?我们把所有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来爱了吗?想到这三个女生如此感恩地对待老师,真让我惭愧。“ 爱自己的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关注全体学生,不是喊口号的事情,要真正的做到这点的确很难。它需要老师付出比平时多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劳动。只有对学生有爱心、要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老师才能做到这一点。 也许这个教师节带给我的震撼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我会时时提醒自己:尽我所能关注每个学生,即便不能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对每一个学生微笑。平时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跳一跳,尝到高处果子的鲜美,或在平凡的生活、学习中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让他们从被赏识的欢乐中寻求自己的价值。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千万别忘了有一群沉默孤独的孩子需要你去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