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水土流失在构建和谐清水中的地位
摘要:清水县坡耕地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既限制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又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治理水土流失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构建和谐清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土保持;和谐社会;清水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清水县坡耕地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坡耕地土层越种越薄,地力越来越差,农业在高投入、低效益中徘徊,既限制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又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县情,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清水必须着力解决好的突出问题。
1 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地侵蚀严重威胁耕地安全
清水县位于甘肃东南部,天水市东北,境内多山,地形多样,属渭北黄土梁卵沟壑区,是—个典型的雨养农业县。由于地形破碎,降雨集中,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土地面积2012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98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4.40%,侵蚀模数4122t/(km2·a),年侵蚀量829.35万t,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兼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是面蚀和沟蚀,分布于梁峁、坡面及沟道,重力侵蚀分布于沟道、陡坎、沟头、沟岸等局部地方。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严重破坏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每年有825.77万t表层肥土流失掉,大量的养份随之流失,使耕地肥力下降,产量降低。
2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的迫切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质量、粮食获得的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在逐渐加大,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错综复杂,由于水土流
失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清水县农业气候的地域性、垂直性和差异性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县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多年来大搞梯田建设,抗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使粮食生产和其他农作物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基本实现了大灾之年少减产,小灾之年有增产,正常年景夺高产的可喜局面。这充分证实了梯田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因此,大搞梯田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是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3 水土流失治理在解决清水水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资源是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耕作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可有效提高可用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利用率。
3.1 水土流失造成的泥沙灾害及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清水县干旱少雨,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供需水矛盾突出,缺水已成为影响全县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淤积,冲毁河道,并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浪费。
3.2 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水库淤积,造成水质恶化
水土流失,增加了洪水威胁导致生态与环境恶化,同时,水土流失作为载体.将大量面源污染物带入下游,加剧了水质恶化,对人们的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3 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的保水能力,加剧了旱情发展
水土流失对土壤耕性、结构等造成了严重破坏,降低了土壤的生产能力及作物的水分利用率。水土保持在减沙的同时也减少了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入渗速率和“土壤水库”库容,为农作物及生态用水提供了基本水源。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小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县情出发.要妥善地保护好水土资源、改善生态与环境和从根本上控制泥沙,才能彻底解决全县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
4 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安全的有力保障
生态安全作为生产、生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破坏将人们丧失大量适于生存的空间。因此,没有生态安全就没有稳定,就无法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无从谈起。保障生态安全,关键在于确保各种重要自然要素的生态功能,特别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如林荦啪敲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功能,并作为野生动植物的稳定自然生态系统、减少病虫灾害、维护生物安全的作用。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为区域生态建设中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改变原来土地的立地条件,增加了地面覆盖,有效控制土壤侵蚀,从而提高土地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土地利用结构明显趋于合理,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收入、人口环境容量大幅度增加,能够有效保证区域生态安全,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和生态保障。
总之,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就是保护我们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基础,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因此,通过水土保持工作,保障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构建和谐清水的有效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