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清代古作题库

2020-02-29 来源:爱go旅游网


清代古作

一、填空:

1.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为清初一大家,(“娄东诗派”)开开创者。后人称其诗为(“梅村体”)。

2. 《圆圆曲》为(七言歌行体)。

3.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有(“风骚诗史之遗”),

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 4. 朱彝尊为清初(“浙派”)最突出的代表诗人,并对清一代诗歌重学倾向产生深远影响。

词宗(姜夔,张炎),以(清空醇雅)为归,为(“浙西诗派”)开山祖。

5. 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长期主盟文坛,论诗提倡(“神韵说”),标举“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理想。

6.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诗词皆工,词尤擅长,其词真挚自然,风格接近李煜,尤其擅长

书法凄清之思,有(“李重光后身”)之称。(周颐)尊之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更尊之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7. 方苞,学宗程朱的究心《春秋》,“三礼”,尤长于古文,提倡(“义法”),要求在内容上(“言之有物”),在形式上(“言之有序”),在风格上推崇(“雅洁”),做到(“辞无芜累”),为清代最大的古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 8. “桐城派”领袖:方苞,刘大櫆,姚鼐。 9. “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

10.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取径新奇,别具一格,

人称“三绝”,其论诗文,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题画诗尤为擅长。 11. 姚鼐,学者称(惜抱先生),桐城人,论文主张(考证,义理,文辞)三者“必兼收之

乃足为善”,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和真正的建立者。 12. 张惠言,善古文,为(“阳湖派”)的开创者之一。尤工词,与弟张琦辑《词选》,推尊词体,上比风骚,标(“意内言外”)之旨,强调比兴寄托,开创了(“常州词派”)。 13. 蒲松龄,字留仙,号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所著(《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奇葩。

14. 龚自珍,近代启蒙文学的先驱,与(魏源)齐名,世称(“龚魏”),学重经世致用,极

力提倡“更法”,“改图”,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

诗社”)。(康有为)称其文“皆独立特出者”。 15. 秋瑾,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烈士。其诗词文,独树一帜,慷慨激越,高扬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有(《秋瑾集》)。 16. 清代小说三座高峰:讽刺小说高峰——《儒林外史》,现实主义小说高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高峰——《聊斋志异》。 二、连句

1.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圆圆曲》 2.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圆圆曲》 3.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精卫》

4.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真洲绝句》 5.思忘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桂殿秋》 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长相思》

7.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濰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登泰山记》

10.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11.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木兰花慢》 12.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木兰花慢》

13.肃客入舍,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籍几塌,罔不洁泽。《婴宁.》 14.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咏史》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已亥杂诗》

17.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奇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病梅馆记》 18.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 19.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 2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 三、字词部分

吴伟业《圆圆曲》

1.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应该 2.恸哭六军俱缟素。 高速:白色丧服。

3.许将戚里箜篌技。 许:许诺; 戚里:外戚居住之地 4.座客飞筋红日暮。 飞筋:举杯,指喝酒 5.电扫黄巾定黑山。 电扫:扫荡快如闪电 6.熏天意气连宫掖。 熏天:相容气势极盛 7.遍索绿珠园内第。 内第:内宅。 8.贵戚名豪竞延致。 延致:招请

9.一斛明珠万斛愁。 万斛愁:形容忧愁只深 方苞《狱中杂技》

1.见死而窦出者。 窦:门旁小户 2.作而言。 作:站起来

3.今天时顺正。 天时顺正:气候正常 4.每薄暮管键。. 管:钥匙:键:门闩 5.与饮食之气相薄。 相薄:相混杂

6.鲜不疫矣。 鲜:少: 疫:染病 7.无不可旋避。 旋避:回避 8.其骈死。 骈死:接连而死 9.俾困苦不可忍。 俾:使

10.倘仁人君子为上昌言。昌言:善言,指提好的建议 11.倘举旧典。 举:实行

12.上推恩。 推恩:施恩惠与他人 13.唯大辟无可要。 大辟:死刑,指斩首 14.则人有幸心。 幸心:侥幸之心 《登泰山记》

1.越长城之限。 限:阻隔 2.明烛天南。 烛 :照映 3.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雾:停留的雾 4.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婴宁》

1.事固谐矣。 谐:成功 2.渐致研诘。 研诘:细问 3.生闻之,不觉解颐。解颐:开颜欢笑 4.吴诡曰。 诡:欺诈 5.悒悒不欢。悒悒:忧愁不安

6.乱山合沓。 合沓:重叠 7.俄闻墙内有女子 俄:不久 8.肃客不入 肃:引进 9.弱息仅存。

弱息:幼弱的女子

10.遗我鞠养。 鞠养:抚养 11.奴来敛具。 敛具:收拾餐具 12.生首应之 首应:点头答应 13.不图得见颜色。 不图:没料想,没想到 14.自兮化为义务分。 自兮:自己料想

15.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周遮:形容言语烦琐的样子 16.然殂谢已久, 殂谢:去世 17.吴谓往觇其异。 觇:探看

18.囊以相丛日浅。 囊:从前,过去 19.生恚怒。 恚:怨恨,生气 20.野鸟格磔其中。 格磔:鸟鸣声

21.扬花糁径。 糁:以米和羹,此处用做动词,散落的意思 22.无人怜而合厝之。 合厝:合葬 四、简要回答

《圆圆曲》艺术特色:

1.运用多种叙述方法,传情曲折感人。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开拓了作品的叙事深度。

3.运用顶针、对比、对偶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圆圆曲》语言生动形象,色彩鲜明。

5.《圆圆曲》是七言歌行,音律形式为七言歌行,属于与律诗不同的古体,格律不象近体那样严格,但又多用律句,其中也常用对仗,通常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艺术风格婉转缠绵,音调抑扬变化且和谐圆转,读来琅琅上口。

《精卫》艺术特色:

1、设置对话角色,强调身份意识,暗示的手法使作品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内涵。“ 2、思通古今,感慨世事,用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作品的题旨。

《桂殿秋》艺术特色:

1、事件、情景、内心的高度一致,互相衬托含蓄蕴籍。

2、青蛾低映越山看,青蛾低映,没人对清流,别是一番风韵,表面上是在看水中的越山,实际上心事重重,别有所思。这是“我”眼中所见,心中所窥,当然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欣赏。秋雨缠绵,凄冷难耐,小船悠悠,颠簸起伏,写尽漂泊之感。小簟、轻衾,由下而上,尽显局促,即使小心翼翼,也非议四起。肯定不是夫妻之旅,是也是在闹别扭。

《真州绝句》艺术特色: 钟情渔村风光,欣赏渔民生活。

全是神韵作派。江岸——江中,风物——人情,白天——傍晚,不着一字,情韵自得。疏密相间,形、色、远、近,搭配得宜。

《长相思》艺术特色:

1、切入点非常巧妙。“夜深”,前为白天,后为晚上,结构上颇具章法。

2、全用白描,景物皆出,四个“一”,形成连环画面,而“楡关”则为这些景物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使山、水、风、雪都落到实处,并留下想象的余地。 3、情景互衬,对比鲜明。如风、雪与乡心、故园。

《狱中杂记》主题: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大墙文学,通过刑部狱中的切身见闻,揭露了清朝司法机构的残酷和腐败,司法人员的贪赃枉法,对犯人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是清代监狱的实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狱中杂记》艺术特色:

1、言之有物:亲眼见闻,翔实可信。所选事实真实具体典型,骇人听闻,并且非常注意概括叙述与重点记叙的有机结合

2、言之有序:人满为患,瘟疫流行;行刑不公,勒索财物;偷换文书,放纵重囚;警犯勾结,牟取钱财。全文以贪赃枉法四字为线索,从五个方面逐一展示狱中黑幕,事繁而不乱,事多而不杂,主线分明,条理清晰。

3、叙议结合,画龙点睛。全文议论极少,但关键时刻三言二语,一箭中的,对揭示主旨很有帮助。如孟子关于择业不可不慎的议论即是„„

4、语言准确,干净利落,根本没有旁逸闲言,也没有模棱两可的话,表现了高超的语言功力。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主旨: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百姓情怀,把老百姓的疾苦当做执政为官的第一要务,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艺术特色:

1、明白如话,一语中的。州县虽小,直接面对百姓,一般的政务全都在州县处理,所谓不怕官,就怕管。

2、州县是国家的代言人,是国家政令的执行者。

3、一枝一叶,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百姓,每一类事情,每一桩案件,都要秉持公心,谨慎对待。

《登泰山记》主旨:

这篇游记,描绘了泰山冬季的奇异风光,表现了对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登泰山记》艺术特色:

1.本文结构章法严明。作者以自己的游踪,为形式上的线索,将泰山的地理形势、自然景色、名胜古迹及自己对泰山地名的一些考据绾结起来,移步换形,循序而来。尽管篇幅短小,却内容丰富,而且脉胳清晰,主次分明,繁简得当。

2.景色描写逼真如画,细腻准确,能准确捕捉景物特征。特别是写泰山俯瞰和泰山日出的两节,格外传神。

3.重视求实考古,表现出乾嘉学风的影响。如对“天门”地名的说明和泰山石刻的记叙就是这样。

《木兰花慢 杨花》主旨:

描绘了杨花的不同姿态,展示了杨花的悲怆命运,肯定了自强不息,抗争命运的可贵品格。 《木兰花慢 杨花》艺术特色:

1、把物的特征与人的品格高度结合,既准确把握物的特征,又深入挖掘物所蕴含的人的品格。不被人当花看;与可怜、被遗弃的断红、夕阳为伴;自强不息;狂放不羁,笑对清寒。2、化用: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教从坠。

宋 章质夫: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苏轼: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苏轼: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婴宁》主旨:

通过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描写,特别是婴宁人物形象的刻画,肯定人性的纯真无邪,抨击了人世的虚伪和残酷,认为这是一个灭绝人性、消灭笑声的肮脏之地;同时肯定了婴宁的至孝美德。

《婴宁》艺术特色:

1、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婴宁形象:抓住爱花、爱笑,亦憨亦黠的个性特征,反复皴染,正反互衬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景色衬托,塑造了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跃然纸上。

2、情节曲折、离奇,却能于幻处见真,寓真于幻,沟通两个世界,蕴含一个哲理。 3、逼真奇特的环境描写,令人身临其境,有力的衬托了婴宁的思想和性格。婴宁的生活环境“白石砌路,夹道红花”,“豆棚花架满庭中”,房间“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幽雅的环境衬托出她的纯洁。 4、语言准确、生动、简洁,有很强的表现力。

《咏史》艺术特色:

1. 是运用政治、社会批评的形式,把现实政治的普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从社会、

历史的高度分析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

2. 是叙事、议论、抒情密切结合。以诗“著议”,通过普遍现象的高度概括,表达

出深沉的忧郁感。 《己亥杂诗》主旨:

这首诗以“青词”的形式,表现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内容。揭露满清政府的黑暗、腐败,到处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渴望风雷振作,由各种人才来掀起变革现实政治的运动。诗中借祭祀风神、雷神,比喻作者渴望政治变革的“风雷”特起,以振兴中国的政治,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万马齐喑”借喻在清王朝专制统治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己亥杂诗》艺术特色:

借青词形式,以祭神为表象,把作者对现实的认识、态度和对未来的预见、信念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含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语言锤炼、格调激昂,诗句精辟生动,具有很强的哲理性,能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五、分析题

一、婴宁形象分析

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婴宁形象:抓住爱花、爱笑,亦憨亦黠的个性特征,反复皴染,正反互衬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景色衬托,塑造了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跃然纸上。 1、正面描写:

(1)、笑声塑性格。小说开头“容华绝代”“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爱花、爱笑”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 这种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2)、鲜花配美人,“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3)、亦憨亦黠,以痴衬憨,用语言、行为描绘人物性格,颇具喜剧色彩。婴宁“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婴宁从树上落下来。王子服先是“扶之,阴捘其腕”,婴宁毫无反应;乃出袖中花示之,婴宁却要“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开门见山表白:“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但婴宁仍不会意,“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最后,王子服不顾礼节,告诉“夫妻之爱”、“夜共枕席”,婴宁仍无所悟: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后竟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在如此憨呆的婴宁面前痴情的王子服无计可施。 2、侧面衬托:

(1)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2)、环境相衬。这样通过以虚写实,既间接地写出婴宁的美貌,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出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婴宁”。

3、大量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开掘作品主题。

(1)、笑与不笑的对比。哭求为母迁葬,是了解婴宁复杂性格的钥匙。她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不但是她没有受到封建礼法污染而难得仅存的一派天然,也是她应对生活、解决难题的手段。

(2)、憨与黠的对比。

二、默写并分析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绝,人称“三绝”。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 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从山东范县调潍县(潍坊)。年伯,父亲的同科,泛指父辈。包括,钱塘人,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大中丞。

七绝、题画诗。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百姓情怀,把老百姓的疾苦当做执政为官的第一要务,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1、明白如话,一语中的。州县虽小,直接面对百姓,一般的政务全都在州县处理,所谓不怕官,就怕管。

2、州县是国家的代言人,是国家政令的执行者。

3、一枝一叶,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百姓,每一类事情,每一桩案件,都要秉持公心,谨慎对待。

三、默写并分析龚自珍的《咏史》

这首诗于道光五年在苏州所写。名为“咏史”,实是借题发挥,讽喻现实。 七律

题旨: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政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也指责了一般文人士大夫流连声色,醉心功名利禄而忽视坚贞操守的行为。

《咏史》艺术特色:1.是运用政治、社会批评的形式,把现实政治的普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分析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

2.是叙事、议论、抒情密切结合。以诗“著议”,通过普遍现象的高度概括,表达出深沉的忧郁感。

四、分析吴伟业《圆圆曲》 1、作者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诗、词、文、曲均有较深造诣,以诗歌成就最大,取法盛唐及元、白诸家。七言歌行最为擅扬,号称“梅村体”,“娄东派”领袖。

2、体例:七言歌行。 3、主题:

本诗通过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的重大政治事件,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但谴责立足于“忠于一朝一姓” ,还流露出“女人祸水”的陈腐之见,污蔑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许多观点有待深入思考。

4、《圆圆曲》艺术特色:

(1)运用多种叙述方法,传情曲折感人。作为七言歌行体的叙事诗,它突破时间顺序的直线式叙述逻辑,先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写起,如主峰拔地而起,直奔主题,揭露吴三桂打着为君亲复仇的旗号,因美女降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此为倒叙。然后,掉转笔端,逆流回溯,顺叙吴、陈的悲欢离合,如群峰逶迤,磅礴多姿,各显情态。这样全诗的叙事就呈现出峰回路转、一波三折的婉曲之美。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开拓了作品的叙事深度。第一、二部分,记叙为主,第三部分,先抒情,后议论,而且从曲师、女伴、陈本人及作者的不同视角评述,,余音袅袅,相互应和,有力的开拓了思想深度。

(3)运用顶针、对比、对偶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大量运用顶针:顶针举例;吴三桂与吴王夫差的对比,陈圆圆与西施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艺术构思匠心独具,使诗篇笼罩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大量的对偶,举例。 (4)《圆圆曲》语言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绎树出雕栏。” “思妇楼头柳”典出唐代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天边粉絮”比喻飘泊无定、尚未从良的风流烟花。

(5)《圆圆曲》是七言歌行,音律形式为七言歌行,属于与律诗不同的古体,格律不象近体那样严格,但又多用律句,其中也常用对仗,通常数句一转韵,平仄韵间隔使用。艺术风格婉转缠绵,音调抑扬变化且和谐圆转,读来琅琅上口。 五、分析纳兰性德《长相思》

1、作者简介:

明珠长子,31岁寒疾而陨,清代著名词人;风格接近李煜,有“李重光后身”之誉,被推为“国初第一词手”(况周颐《惠风词话》),“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

尤其擅长抒发凄清之思。

2、文本细读:

前三句:回忆白天行程。写出神秘、漫长、劳顿。漫长的行进中,方向明地点不明,也不能问,只要你遵守,尽职。

夜深句:极写场面的宏大,警惕的极限,还有思乡的强烈。灯,眼睛也。 劳顿却难以成眠,当然是有心思。亦为回忆。 3、艺术特色:

(1)切入点非常巧妙。“夜深”,前为白天,后为晚上,结构上颇具章法。

(2)全用白描,景物皆出,四个“一”,形成连环画面,而“楡关”则为这些景物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使山、水、风、雪都落到实处,并留下想象的余地。 (3)情景互衬,对比鲜明。如风、雪与乡心、故园。 六、分析方苞《狱中杂记》

1、作者简介:

方苞,安徽桐城,清代最大的古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论文主张讲求“义”“法”。义法:1、言之有物:“本经书而依于事物之理”,“学行继程朱之后”(答申谦居书》)。2、言之有序:章法、形式、技巧。适应统治者衡文要求;又与制举之文相通,受到朝野追捧。

2、狱中杂记层次:

(1)人满为患,瘟疫流行; (2)行刑不公,勒索财物; (3)偷换文书,放纵重囚;

(4)巧法钻营,纵恶枉民; (5)警犯勾结,牟取钱财。 3、狱中杂记主题: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大墙文学,通过刑部狱中的切身见闻,揭露了清朝司法机构的残酷和腐败,司法人员的贪赃枉法,对犯人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是清代监狱的实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

4、艺术特色:

(1)言之有物:亲眼见闻,翔实可信。所选事实真实具体典型,骇人听闻,并且非常注意概括叙述与重点记叙的有机结合

(2)言之有序:人满为患,瘟疫流行;行刑不公,勒索财物;偷换文书,放纵重囚;警犯勾结,牟取钱财。全文以贪赃枉法四字为线索,从五个方面逐一展示狱中黑幕,事繁而不乱,事多而不杂,主线分明,条理清晰。

(3)叙议结合,画龙点睛。全文议论极少,但关键时刻三言二语,一箭中的,对揭示主旨很有帮助。如孟子关于择业不可不慎的议论即是„„

(4)语言准确,干净利落,根本没有旁逸闲言,也没有模棱两可的话,表现了高超的语言功力。

5、对于文中反映的司法腐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1)推翻独裁统治,建立民主政治; (2)羁押审判全程透明化;

(3)执法者违法必课重刑,迫其敛手。

七、分析张惠言《木兰花慢·杨花》 1、作者简介:

张惠言,字皋文,常州词派的领袖,有《茗柯词》。

2、体例:咏物词

3、题旨:描绘了杨花的不同姿态,展示了杨花的悲怆命运,肯定了自强不息,抗争命运的可贵品格。 4、艺术特色:

(1)把物的特征与人的品格高度结合,既准确把握物的特征,又深入挖掘物所蕴含的人的品格。不被人当花看;与可怜、被遗弃的断红、夕阳为伴;自强不息;狂放不羁,笑对清寒. (2)化用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教从坠。

宋·章质夫: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苏轼: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苏轼: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八、分析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 1、作者简介:

秋瑾,字王睿卿,又字竞雄,号鉴湖女侠。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烈士。有《秋瑾集》。 2、写作背景:

1904年日俄为重新分割朝鲜和我国东北进行了一场殖民战争。战争的地点在我国东北,而清朝却宣布局外中立。1905年春,秋瑾在重赴日本的轮船上,遇见日本友人银澜使者索句,她又看到了日俄交战的地图,有感而写作了这首诗。

3、题旨:

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表达了诗人不 畏牺牲,挽救民族危亡的忠心与抱负,充满了强烈的民族革命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内容分析:

首联破空而来,出语惊人。“去复来”高度概括行程,烘托出高大伟岸的革命家形象。颔联对眼前事件的评价中,用反问表达出对山河变色,国士沦丧的悲愤之情和抗争决心。“忍”、“肯”态度坚定,不容置疑。颈联抒发对祖国前途的忧虑,表达对挽救时局的对策。世界不相信眼泪,列强不可怜弱者。革命党人才是民族的希望。尾联喷薄而出,高潮突起,表达牺牲救国的斗争精神和英勇气概。出句判断任务的艰巨,对句表达历史的责任。 5、艺术特点:

(1)全诗气势磅礴,笔力雄健,格调高昂,充满着革命家不可遏止的激情。脱尽了脂粉气,才气横溢,绝无矫揉造作之态,顿挫生姿,典型地反映出秋瑾诗革命战斗力和艺术感染力极强的特色。

(2)起承转合,法度甚严。

从历史到眼前——从事由到感慨——转到忧患和出路——合到未来的估计和民族责任。 (3)用字准确,饱含感情。挟、忍、肯、应、仗、拚、须、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