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第l期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研究综述黄艳芬(广东工业大学,广州510006)【摘要)布情况。【关键词】电子资源;费源建设;图书馆artidereviews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研宄情况,归纳出我国图书馆电子赍源建设研究论文的分【Abs心喊)ThecurrentbIl岫eleetronieresearchinChineselibrary,and辨般朋1ize8thedisuilmfomofbuildingelectronicelectronicn垮睨lr嘴research.[Seywo—s]resource;resourceeo删on;library[文章编号】1008—0821(2008)01—0134—03续表1年份199119921993199141995[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电子资源以其功能全面、强大、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可供多地点远程检索等优势而为图书馆和读者所青睐。电子资源具有纸质文献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电子资源品种、数量的迅猛增加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国内图书馆纷纷将电子资源列入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当前的许多大型会议也讨论了电子资源的建设和电子馆藏的发展问题,如中国图书馆学会2005年年会的分主题之一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模式与规范,就意在讨论传统印刷型文献与电子资源合理配置问题、“拥有”和“获取”问题。2006年年会的分主题之一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共享与服务。第三届中美图书馆合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分主题就是“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业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高校图书馆藏书发展指南的编制”。组委会提交了《高校图书馆藏书发文章篇数(篇)10.451632年份2003200420052006文章篇数(篇)6127759091191从表1看到,从1994年开始,对电子资源的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到2001年以后,研究快速增长。这与我国从1994年开始正式加入Intemet。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各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建设的重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001年以后,随着学校图书馆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广泛应用,各馆网络环境逐渐成熟,电子资源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年增加。对电子资源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管理与资源建设展方针编制指南》(iT论稿)。以“电子资源”为主题的研究,是从1983年以后出现的。本文以“电子资源”、“电子资源建设”、“电子资源采购”、“电子出版物”、“数字资源建设”等作为检索词,通过题名/关键词从《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截止统计日期到2006年12月31日),排除相同的文章,结果检得相关文献4885篇。各年份的研究分布见下表1。表l电子资源研究年分布表年份1983198419851986198819891990l电子资源建设的研究电子资源的购买和纸质文献的购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在电子资源引进时需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引进标准。1.1采购原则的研究周婕认为,电子资源引进需遵循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便捷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杨毅、邵敏认为,引进电子资源应遵循下列原则:(1)108145126332456文章篇数(篇)1l44623年份1996文章篇数(篇)598419昕1钙曝19992000200l2002符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尤其要首先保证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2)首选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性的数据库;(3)尽量选择网络版数据库,便于读者使用和资源共享;(4)兼顾文摘索引型和全文型等各种文献类型,把重点放在全文型文献的建设上;(5)尽量选择性能、价格比较优良的数据库等。本人认为,只有建立科学的电子资源引进原则,才能收稿日期:200r7一ll—07作者筒介:黄艳芬(1966一),女。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34·————万方数据 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电子资源环境,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对电子资源采购原则的研究上,已经比较成熟,涵盖了引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1.2采购标准的研究张军丽、郝素贞、王珩认为,电子资源的选择标准应包括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成本低而效益高;数据库包含的知识和信息质量高,收录内容全面准确;数据库商的权威要高,可信度强;数据资源连续,更新及时;数据库内容独特、完整,资料的组织与设计科学、合理;增值和具有比其它格式的优越性;技术轻松,使用和运行环境简单;检索界面友好,检索功能完善,检索途径多样;完全解决版权问题,电子资源许可使用合法合理;售后服务良好等等。电子资源建设是对传统图书馆进行改造和发展的一个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规则下,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计戈!l、有步骤地进行。2电子资源建设模式的研究电子资源在馆藏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保障必要的纸质文献的基础上,各馆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很多高校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费用占总文献经费的20%左右,甚至一些综合性大学购买电子资源的经费已达到总文献经费的1/3。电子资源建设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对电子资源建设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关注。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中,目前普遍采用个体图书馆自行采购、电子资源集团采购、自建数据库等三种方式。在检索到的论文中,对个体图书馆自行采购的文章几乎没有。只是在论述采购模式时作简单的介绍。2.1集团采购模式的研究对于电子资源建设的集团采购模式,肖珑,姚晓霞认为,电子资源采购集团结构和组织模式分为地区集团、行业集团、复合模式与全国集团,集团采购模式分为俱乐部模式(BuyingQI|b)、中央资金模式(CentralFunding)、合作购买模式(C,x,rdiIlatodPurchasing)。集团采购数据库的价格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数据库商根据集团类型,给出整个集团的总价,二是数据库商绘出单个图书馆的价格,按参加集团的用户数量给出集团折扣,参加的单位越多,折扣和优惠越多,数据库的单价就越便宜。李沂秋对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特征及优势进行阐述,认为集团采购节约时间及资金,集团采购可享受免费试用,集团采购能争取更好的服务及技术支持,集团采购易于实现资源共享,集团采购能加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集团采购可以促进集团内各图书馆之闻在宣传、培训,服务和使用方面的交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杨毅,周迪,刘玉兰认为,集团采购模式分为:单一学校购买模式、地区集团购买模式、用户分级购买模式、集团成员数量优惠购买模式、分学科选库购买模式、使用权限购买模式、捆绑纸本期刊购买模式、数据集团购买模式、共享购买模式之一(根据成员馆的数量,整个集团选择购买一定数量的并发用户。在集团内所有学校共享这些并发用户)、共享购买模式之二(即集团内各馆分别购买一部分内容,然后由集团内成员一起共享成员馆选择的所有万 方数据2008年1月第1期内容)。她们还对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优点进行了阐述:(1)可以从数据库商那里争取到更优惠的价格;(2)可以避免数据库商对我们“各个击破”;(3)通过组织集团,直接和国外出版公司谈判价格,省去了中间环节,也节省了经费;(4)可以减少每个图书馆分别与数据库商讨价还价的精力和时间;(5)可以以集团的名义,向数据库商提出要求,希望他们改进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6)通过组织集团采购,促进了集团内各图书馆之间,在宣传、培训、咨询、服务和使用电子资源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等。集团采购是我国电子资源引进的常用方式,CALLS的文理中心和工程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系统通过该方式已经引进了一系列的数据库,为我国数字资源的整体化建设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同时为各图书馆节省了不少经费,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这是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模式。2.2自建数据库的研究关于自建数据库的研究,唐秀群分析了自建数据库的必要性:(1)信息时代,高校用户的需求特点;(2)大型综合性数据库不足;(3)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中小型图书馆无法与大型机构全面竞争。惟一能有所作为是建特色专题库,提供特色服务,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关于自建数据库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张元元做了详细的阐述:(1)各馆在刨建数据库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看看要建立的数据库和兄弟馆有元内容上的重复;(2)尽量使用CNMARC标准著录格式中定义的字段,作为数据库的字段;(3)选取著录字段时要考虑周全,尽可能一次设置足够多的字段和子字段项目,满足读者检索、查询的需要;(4)在进行模式文件管理操作之前,先将所设计的数据库索引字段定义情况列成表;(5)数据库结构建成后就要录入数据;(6)数据库的维护。图对于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杨海鸥认为,(1)重视书数据库建设的标准规范;(2)应确定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馆管设重点、应按类别建立导航数据,应详细分类,建立索引理文件。便于检索;(3)应做好特色数据库文献数据甄选工与作;(4)应做好特色数据库文献数据的采集工作。资王会丽论述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图源建书馆要满足读者全面掌握地方文献,快速检索和方便下载设所需信息的要求,必须建立数据库,高校教师、研究生产生的大量有关本地的文献。长期无人收集,散落各处,不能形成聚群的整体文献信息优势。图书馆在这方面重视收集、整理并建成数据库。关于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意义,特色全文数据库建设是传统图书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特色数据资源,才能使图书馆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具有新的、别人无法替代的核心优势。自建数据库是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各高校图书馆在重视引进电子资源的同时,也加大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力度。3电子资源评价的研究1999年。孙兰等人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这一概念,具体阐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评价主体和·--—·135·---—2008年1月第1期评价指标,主要以介绍国外研究内容为主。2000年,黄奇、郭晓苗提出了网站评价的思想以及模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后采用实例,以国内14个学术性网站为样本。通过分析网站之间的链接关系,可以实现网站的聚类。2001年。国内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邱燕燕等人基于原有定性指标系统的研究,刘雁书、方平则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身规律进行定量网络资源评价。利用定量的链接关系、提出该方法评价网络信息的可行性。崔雷等人还开始了医学专业性网站的评价工作,通过综合国外众多研究提出的网址评价标准,对10所医学院校的网址进行了评价,得出5类标准的得分与总分,’并对其进行排序和统计学分析。按照Br雹ford定律确定出25个被链接次数最多的美国医学院网站作为核心网站等。张咏等人将“网络计量学”运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领域。对网络资源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蒋颖认为应包括(1)信息质量:包括学术水平、可信度、时效性、内容的连续性等方面;(2)范围:提供信息的广度、深度;(3)易用性:表现为连接速度快、界面友好、无空链、死链。肖珑、张宇红对评价的作用与意义、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评价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给出了电子资源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使用情况、价值与成本核算、出版商/数据商服务、存档6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和指标。其基本思路也是电子资源利用率与成本核算。刘锦山认为,数字资源评估体系包括:定量性、系统性、深刻性和普适性是构建这套指标体系的努力方向:读者满意度、目标读者使用率、读者人均服务成本、目标读者人均使用次数、数据库次均服务成本、数据可得性、读国者所需数据可得性、数据库使用率、平均利用次数、读者书馆平均利用次数、数据次均利用成本、全文利用成本、数据管库可用性、人均全文下载量、平均被引频次。其主要思想理是依据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和数字资源的购买欲管理成本反与映其质量。资源就目前看来,国内图书馆界对于数字资源的评估大体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于两个及其以上的数字资源进行具设体的比较,另一种评估方式突破了上述个案式的比较方式,提出更具一般意义的评估比较方法和指标。电子资源使用绩效的研究仍处在发展之中,成熟的、得到图书馆界公认的指标体系尚未形成,况且电子资源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关于电子资源的评价指标的探索仍将继续。4电子资源整合的研究随着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深入开展,高校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得到快速增长。但大量分布异构数字信息的出现。给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组织管理带来了冲击。因此,如何建设一个能无缝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增值、方便管理的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是图书情报机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燕萍认为,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特点。利用最新的整合技术,建立一个将图书馆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统一揭示和无缝链接的高效系统,并·-—·136·-—-万 方数据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为中心。整合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人才结构。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的知识创新能力。对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的研究,谢玲认为,数字资源整合技术包括:(1)SFX(SpecialE脑ctBcil瑚nat咽即hy)技术;(2)Web服务(WebService);(3)P2P(Peer—to—Peer)技术;(4)网格技术。要达到资源合理整合的目标,还需利用到z39.50协议、OM协议、OP'I姗L等相关协议,采用合理模式,如SOA服务架构,以期实现资源的高度融合和共享。对数字资源整合方法的研究,孙书平、李冶认为,数字资源的整合要引进先进的文献信息管理软件,引进数据库应具有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电子资源体系的完整性,在对网络资源导航进行重组、整理和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建成—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既集中又开放的整合平台,借鉴国内常用的数据库动态访问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的访问。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它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也为这些学科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内容。我们要借助这些领域已有的理论和时间基础,结合知识工程,面向对象等领域的方法,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专业问题,改善网络资源的现状,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电子资源在近十几年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随之逐渐增多,别具一格的电子出版物和数字阅读方式为文献信息的阅读、收藏乃至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都注入了新活力。电子资源建设研究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参考文献[1]http:∥洲.csl8.啷.∞[EB].2007—01—23.[2】11t【p:∥蚋岬.础.erg.en/intemational/intereonfel2.htm[EB].2007一01—23.[3]http-/www.ehinalibs.net[EB].2007一cr7—24.[4]周婕.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实践与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6):715—718.[5]杨毅,邵敏.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4):421—424.[6]张军丽,都素贞,王珩.电子资源采购方法之探讨[J].情报杂志,2007,(5):144—145.[7]肖珑,姚晓霞.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5):31—34.[8]李沂秋.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1):36—37.[9]杨毅,周迪,刘玉兰.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5,(9):92—95.[10]杨毅,周迪,刘玉兰.集团采购——购买电子资源的有效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3):6—9.t[11]唐秀群.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一点思考[J].情报学报,2000,(11):1005—1037.(下转第138页)2008年1月第1期2.2关于查新咨询的学科化建设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不够,衡量查新工作质量、查额报告质量的客观指标体系尚未建全,查新单位的工作实绩评价制度尚未建立。2.3查新咨询人员的培训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4国内检索体系不完善,给查新咨询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由于文献经费短缺,外文全文索取较难。除中国专利和各专业性检索刊物外,综合性的检索工具书较少。2。5地方科技管理枧构多层审批查新单位,给用户造成了较大的麻烦。这种查新单位出具的查新报告经常被上级鉴定部门驳回,除人员素质和硬件条件外,科技文献资源的缺乏是其主要原因。2.6查新工作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包括查新结论的写法。委托查新的内容,检索的年限及查全和查准等。作,即开展对查新单位的重新认证和资质审核工作,并将其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4查新咨询工作学术研究近年来,我国科技情报人员在查新咨询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理论上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在我国情报学及其它杂志上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论文。在这些文章中,讨论最多的是查新咨询的意义、种类、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这表明由于查新咨询是一种新型的咨询服务方式,作者倾向注意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目前。随着查新咨询工作的普及和深入,研究面逐渐显示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如有的文章作者从文献计量学的特征人手进行研究,有的从理论上对查新的政策效应和查新的管理进行探讨。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过去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而应该着眼于查新咨询工作的发展前景;我们讨论、研究的重点不应该继续停留在该项工作的意义、作用和具体做法的浅层次上。而应该打破目前对查新咨询工作研究的僵局。从文献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与利用、查新工作如何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尤其3对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着眼点是:查新咨询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挖掘功能、发挥功能、实现功能、拓展功能方面实质性地向前迈步,面对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主战场,找准查新咨询工作新的切入点。3.1制定查新咨询工作的具体管理办法,建立查新质量评估体系,实现查新咨询工作的规范化。3.2完善国内中文文献检索系统,加强国内数据库的建设。和共享。3.4统一规划,形成网络,协调管理,增强各检索系统的兼容性。3.5查新工作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3.6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实施宏观调控,由国家科技部统一组织、考核查新工作人员,合格者统一发给“查新资是对如何开展立项——定题服务——成果鉴定一条龙的主动服务。从而提高查新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科研服务做进一步的探讨。l我们认为。科技查新工作只能被赋予新的含义和新的使命。即与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相结合,才会有新的强大的生命力。这样的研究方向,还有待于大家的共同讨论。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查新机构。如前所述,查新工作的部分功能要改变。不仅要为政府服好务,而且要为社会服好务,功能要改变,服务方式更要改变。对查新工作进行研究,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3.3建立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参考文献[1]林涛.科技查新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3,(3).工作研究质证书”,实施持证上岗。3.7加强查新工作的学科化建设。国家科技部统一组织对原各查新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建立评价查新咨询工作质量的主客观指标体系。目前科技部已开始着手此项工(上接第136页)[12]张元元.利用HAS参考咨询子系统自建数据库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2):46—48.[2]陈迎春.科技查新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4,(2).::::::::::::::::::::::::::::::::::::::::::::::::::::::::::::::::::::::::::::::::::::::::::::::[20】张咏.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2,(10):41—47.[21]蒋颖.因特网学术资源评价:标准与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1998,(11):27—28.【22]肖珑。张宇红.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13]杨海鸥.浅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2):57—59.[14]王会丽.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论析[J].图书馆学刊,2007,(2):112—114.[15】范贤玉。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5,(2):83—85.[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35—39.[23]刘锦山.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EB].http://WW'W。chi.ua]jbB。net。2006一12一01.[24]张燕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情报,2007。(8):29—33.[16]孙兰,李刚.试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J].图书馆建设,1999,(4):66—68.[17]黄奇,郭晓苗.Intemet上网站资源的评价[J].情报科学,2000,(4):350,352—354.[18]刘雁书。方平.利用链接关系评价网络信息可行性研[25]谢玲.论现阶段数字资源整合的实用技术及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07,(8):100—103.[26]孙书平,李冶.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整合之我见[J】.图书馆,2004,(5):67—68.究[力.情报学报,2002,(4):401—406.[19]崔雷,等.国内10所医学院校网址的评价调查[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6):31—32.·-——138·-——[27]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现代情报,2007,(7):40一43.万方数据 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研究综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黄艳芬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510006现代情报
MODERN INFORMATION2008,28(1)1次
1.查看详情 20072.查看详情 20073.查看详情 2007
4.周婕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实践与研究[期刊论文]-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06)
5.杨毅.邵敏 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清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期刊论文]-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04)6.张军丽.郝素贞.王珩 电子资源采购方法之探讨[期刊论文]-情报杂志 2007(05)
7.肖珑.姚晓霞 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05)8.李沂秋 我国图书馆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5(11)9.杨毅.周迪.刘玉兰 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模式探讨[期刊论文]-图书情报工作 2005(09)
10.杨毅.周迪.刘玉兰 集团采购--购买电子资源的有效方式[期刊论文]-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03)11.唐秀群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一点思考[期刊论文]-情报学报 2000(11)
12.张元元 利用ILAS参考咨询子系统自建数据库应注意的问题[期刊论文]-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9(02)13.杨海鸥 浅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期刊论文]-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3(02)14.王会丽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论析[期刊论文]-图书馆学刊 2007(02)15.范贤玉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期刊论文]-图书馆建设 2005(02)16.孙兰.李刚 试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期刊论文]-图书馆建设 1999(04)17.黄奇.郭晓苗 Internet上网站资源的评价[期刊论文]-情报科学 2000(04)
18.刘雁书.方平 利用链接关系评价网络信息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情报学报 2002(04)19.崔雷 国内10所医学院校网址的评价调查[期刊论文]-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 2001(06)20.张咏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期刊论文]-图书情报工作 2002(10)
21.蒋颖 因特网学术资源评价:标准与方法[期刊论文]-图书情报工作 1998(11)
22.肖珑.张宇红 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期刊论文]-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2(03)23.刘锦山 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06
24.张燕萍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期刊论文]-现代情报 2007(08)25.谢玲 论现阶段数字资源整合的实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现代情报 2007(08)26.孙书平.李冶 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整合之我见[期刊论文]-图书馆 2004(05)27.金燕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期刊论文]-现代情报 2007(07)
1.期刊论文 李平.初景利.Li Ping.Chu Jingli 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及启示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5)
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资源建设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资源建设政策是电子资源建设工作的指南和依据.该文分析了近几年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的现状,总结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采取的4种模式及其特点,探讨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图书馆建立电子资源建设政策的策略.
2.期刊论文 何钧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
从建立一套科学的电子资源发展规划和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电子资源评价机制、建立末位淘汰制、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资源知识仓库、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建立一支基于电子资源建设的营销队伍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模式.
3.期刊论文 周丹.ZHOU Dan 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思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
电子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实践,探讨了电子资源的引进原则:针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便捷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引进方式:包库购买、分学科购买、按用户的使用频率购买、分别购买联合使用的方式购买;提出了基于电子资源内容、使用情况、检索功能等的评价指标,总结出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几点措施.
4.会议论文 赵金华 浅谈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 2006
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储存和检索利用的方法与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法相比已有了很大变化.信息资源的电子化一方面使医院图书馆馆藏得以极大丰富,另一方面对我们熟悉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医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意义,针对现阶段电子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5.期刊论文 石光.SHI Guang 农业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调查与分析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5)
通过Internet对19所农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农业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电子资源建设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6.期刊论文 杨毅.邵敏.李京花.向阳.董丽.Yang Yi.Shao Min.Li Jinghua.Xiang Yang.Dong Li 电子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读者调查——由读者调查结果分析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的方式与倾向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6)
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和使用读者调查\"的实施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解到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和服务的评价、读者对电子资源的认识和需求、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方式和倾向,并根据调查报告提出了更具有针对性的调整资源和改进服务的相关措施.
7.期刊论文 赵玉冬.徐万超.魏先越.Zhao Yudong.Xu Wanchao.Wei Xianyue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调查与思考 -新世纪图书馆2009,\"\"(5)
论文从江苏教育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现状出发,对电子资源用户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并从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拓展信息服务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用户习惯的养成、重视图书馆主页的建设与维护、普及培训等方面,就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改进措施.
8.期刊论文 郭华.Guo Hua 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3)
结合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电子资源的建设目标、电子资源的引进原则和具体工作方法,同时提出了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几点对策.
9.期刊论文 张敏霞.杨秋实.ZHANG Min-xia.YANG Qiu-shi 浅析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 -晋图学刊2008,\"\"(5)
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为例介绍高校图书馆如何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来进行电子资源的采购以及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分析了学科馆员、查收查引、原文传递、用户培训等电子资源服务对学校发展建设所起到的作用.
10.期刊论文 李树民.叶素萍.唐品.Li Shumin.Ye Suping.Tang Pin 重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分析 -现代情报2008,28(5)
本文采用直接登陆网站的方式,对我国排名首100位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现状做了一次较为全面地调查,主要统计了各高校电子资源的栏目设置及数据库、电子图书、自建特色数据库等资源的拥有情况,并对以上数据进行了比较详细地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可借鉴的经验.
1.王蓉晖 把握读者需求深化冶金企业读者服务工作[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18)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qb20080104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