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
(29大题100小题)
一、信陵君从谏
赵孝成王德①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于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②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释:①德:名词作动词,认为„是好处,这里解释为:感激;②埽除:洒扫庭院。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意:心里,内心) .B.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矫:假传命令) .C.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负:败给) .D. 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就:到,来到) .
2.下列加点的“乃”字与“乃与平原君计”中“乃”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B.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公子指信陵君,他夺取了晋鄙的军权赶走了秦兵而救了赵国,赵孝成王准备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他。 B. 信陵君先自以为有功后感到惭愧,是因为门客的分析让他觉得背魏而救赵不是有功的事,因此不应该自满。
C.赵孝成王说不出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信陵君的话,是因为他后来舍不得这五座城池。 D.从文中信陵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知错能改、不计回报的人。 二、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非常恨) C.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D.遂许先帝以驱驰(这里指奔走效劳)
2、下列对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有朝一日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败时接受重任,在患难危机关头奉行使命。 C.从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为人谦虚,虑事谨慎,忠于国家的人。 D.为“报先帝忠陛下”诸葛亮出师北征,文中写了两个典故: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三、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 天下缟素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 D. 亦免冠徒跣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民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头抢地耳: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长跪而谢之:长跪地上感谢他 C.徒以有先生也:只因为有先生你啊
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听说平民百姓发怒吗 四、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
A.少孤,继母苦之 苦:辛苦 .
B.荀彧进之太祖 进:推荐,举荐。 .C.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到 .D.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化:教化 .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行拂乱其所为 .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五、中国结
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周易注》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结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如意结、双鱼结、龙凤结等等。“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因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富、安、康„„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有上千个品种,其中有编号、有花形的设计有三百多种。
中国结不仅造型美、色彩美,而且具有形意象征的极大魅力: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形意有不同的名称,表达着不同的美好祝福:平安结——一生如意,岁岁平安;祥云结——吉祥如意,祈保平安;吉祥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如意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蝴蝶结——福在眼前,
福运迭至;同心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福字结——福气满堂,福星高照„„
中国结,讲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一根数尺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手法,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复叠,连绵不断的编制而成,它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又昭示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与结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
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未来的希望,对爱的渴求以及对亲人的祝福等美好的情感,全部融于结饰之中。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结这种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不但形美而且意美。
B. “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唐朝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C. 如意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同心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吉祥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 D. “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同音,意为吉祥。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结在唐宋时期才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到明清时候人们开始用吉祥的语言为它命名。 B.中国结因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所以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神韵,又昭示了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C.中国结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尊重。
D.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者跟其他吉祥图案搭配组合使中国结形成了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 六、李士谦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歧州刺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
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馈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调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 B. 居丧骨立
C.李氏宗党„„无不沉醉喧乱 D.士谦闻而自责„„
2.与例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赵郡农民德之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燕巢于飞幕之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乃李参军遗惠也;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B.①其后出粟数千石;②爱其二毛,则如股焉
C.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②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D.①债了矣,幸勿为念也;②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
B.至于亲宾来莱,辄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 C.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D.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阴德者何——什么是所谓的阴德
B.此儿吾家之颜子也——这孩子是我家的颜回啊 C.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7岁丧父,因事母孝顺出名
D.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看见了君子以后,才觉得我们晚辈缺乏 德行 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所说李士谦\"阴德\"的一组是( ) ①母曾呕吐„„跪而尝之 ②亲宾来萃„„终日不倦 ③家富于财„„每以振施为务 ④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⑤悉召债家„„对之燔契 ⑥收理骸骨,所见无遗 A.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⑤⑥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一年发生大饥荒,士谦拿出家里的全部财产,给乡民熬粥喝,赖以保全性命存活的人数以万计。 B.事母极孝,李瑒称李士谦是李家的颜回。
C.李士谦造福乡里,不为留名,甚至连他的子女都不让知道。
D.李士谦家里很有钱,但自己的生活非常节俭。他经常赈济、施舍别人。 七、“嫦娥“撞月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下简称“嫦娥”)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整星成功撞月。至此,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嫦娥”为什么要撞月呢?
首先是为了深入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这不但能发现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更能从中获得太阳系天体早期演化过程的线索。这样的线索在地球、金星、火星等有大气和火山活动的行星上已难觅踪迹。在解释月球演化的学说中,最成功的一个是“岩浆海假说”。它认为月球形成早期曾有一个深达数百千米的熔融表层,轻的物质上升,重的物质下降。此说主要依据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的380千克月球岩石土壤样本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遥感资料。
经过阿波罗探月的喧闹,直到20世纪90年人,探月热潮才又兴起。先后有日本“飞天”探月器的子卫星“羽衣号”、美国的“月球勘探者号”、欧洲的“sMART—1”、印度的“月船撞击探测器”等多台探测器受控撞月。它们多半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顾的区域,采取获取图像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搜集以前未曾得到的数据,其中就包括曾轰动一时的极地水冰的发现。
目前,通过撞击月球获得月面及月面以下物质的光谱已成为主流做法。今年5月美国将发射名为“LRO”的母卫星以释放它的子卫星“LCROss”来撞击月球极地,激起尘埃云;母卫星将在飞跃尘埃云时收集数据并传回地球。而“嫦娥一号”的落月点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这里距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发射的探月卫星“月球16号”及“月球20号”的着陆点不远,这两个探测器都曾把月球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嫦娥”撞月还为将来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月面软着陆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进行了技术积累,即进行着陆轨道控制试验。在“软着陆阶段”要攻克着陆轨道设计与制导、导航与控制等技术。尽管此次“嫦娥”整星撞月——在绕月轨道上没有其他探测器对撞月过程进行跟踪监测,但是这样获得的轨道控制经验也是任何国家都不会与人分享的,星上的CCD相机实时传回的清晰图像,为我国航天探月研究提供了民间常宝贵的资料。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成功撞月为我国探测月球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B.月球“岩浆海演化假说”主要依据宇航员带回的月面土壤样本。 C.月球极地水冰的重大发现依赖于图像获取和光谱分析的结合。 D.卫星撞月以印证获得的数据是当今人类探月工程的主流做法。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耗费巨大、艰辛备尝的探月活动,在上世纪大约沉寂了20年。 B.上世纪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6号”对了解月面物质的构成立有战功。 C.撞月探测器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涉足的区域,将使所获数据更全面。
D.“嫦娥”与前苏联“月球20号”着陆点相近,是为了论证前苏方的成果。 八、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之患在鼠( 忧虑 ) B、告其父曰:“盍去诸?”( 赶走 ) C、去饥寒犹远( 尤其 )
D、不病于无鸡乎?( 担忧 )
2、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九、幸福感有利于健康
科学把很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忧郁的解析而不是对开怀喜悦的理解当中。研究者们早就知道,愤怒和压抑会让我们生病,甚至死亡。可是.他们猜想.像乐观、好奇和狂喜——那种想张开臂膀,为春天的甜蜜而高歌一曲的冲动——这类的感觉,不仅使人生值得留恋,而且会使寿命极大地延长。他们认为,欢笑可以驱除紧张感对人体产生的锈蚀性影响,欢乐的人比好发脾气和喜欢诉说的人活得更长。
为什么幸福感有利于健康,人体处于狂喜状态时,身体内部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呢?近来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是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荷尔蒙。可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实验仅限于啮齿类动物,行为科学的学者们好像不太情愿去追寻一种可爱药物在人类当中的应用。医生们宁愿把精力集中在一些严肃的事情上,也就是使人们生病的一些东西上。
令人伤心的是,太多科学家都以负面的角度来看待幸福感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幸福之所以被认为有益健康,是因为它能解忧消愁。可是,哪怕最死板的研究者也都知道,真正的喜悦远非只是压抑的缺失;它本身就有其决定性的积极存在状态——一种成熟的、美妙的感觉。研究者们说,他们很难理解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在实验室里重现这种感情。你可以让人发火,让人好奇,可是很难让实验者产生幸福感,除非给他们一些致幻剂。
但是有种喜悦的确是可以进行实验室分析的,那就是笑。当你欢笑的时候,你的肌肉、脖颈和肩头都很快地收紧和放松,心率和血压都会增加,呼吸时断时续,更加深沉。当笑声减下来的时候,你的血压和脉搏都有可能会沉下来,慢下来,直到比这场欢喜开始前更为适合健康的体态。大笑还有助于抵消不适感,在一项实验中,给一组学生看杂耍演员的录像节目,他们要比另一组观看插花艺术讲解录像的学生能够忍受更高的电流强度刺激。当然,对一些“病理性大笑”,医生们会用.注射镇定剂来停止它——这时医生们的脸上会凝结着欢欣的微 笑。
1.下面对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认为,愤怒和压抑是忧郁的两种表现形式 B.科学家认为,为美好的春天高歌是典型的喜悦情境 C.科学家认为,喜悦可以使人留恋生命、延年益寿 D.科学家认为,紧张感是一种有益于生命的情绪 2.下面对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脑垂体分泌出来的荷尔蒙是喜悦状态的生理反应 B.“一种可爱药物”是只对啮齿类动物才有特效的药物 C.医生们关注的“严肃的事情”是指二些能致病的事物 D.行为科学学者与医生在研究人类喜悦上都不够积极 3.下面对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多数科学家都能从正确的角度研究和解释幸福感 B.研究者说不能理解幸福是因为无法让实验者产生幻觉 C.作者认为,“压抑的缺失”是喜悦感产生的主要来源 D.作者认为,“积极存在状态”是喜悦感的独立状态 4.下面对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笑不属于喜悦,所以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研究 B.当笑声结束时,血压和心率都会自动恢复原来状态 C.忍受更高电流强度,说明人在欢笑时可以抵消不适
D.医生们脸上“欢欣的微笑”有助于缓解病人的不适 十、张良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惊。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因怪,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已。”遂去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良因异之,常习读诵。
1、对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熟悉
B、父去里所,复还 里所:一里左右 C、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 期:相约、约会 D、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乃:原来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父以足受之,笑去 B、得力士,为铁锤重百二十斤 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 C、至良所,直堕其履桥下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D、良因怪,跪曰:“诺”。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 3、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
B、良与客狙击秦皇帝 C、良愕然,欲殴之 D、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良年少好学的一组是( ) 【1】良少,未宦仕韩 【2】良尝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 【3】下取履,引跪进 【4】良愕然,欲殴之 【5】五日,良夜半往 【6】良因异之,常习诵读
A、[1][3][5] B、[2][4][6] C、[3][5][6] D、[1][2][4] 5、对原文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之后,张良为韩国报仇,竟雇佣刺客行刺秦王,结果失败,被迫易名改姓,逃到下邳。
B、张良在下邳桥上遇见一个老人,老人故意掉鞋到桥下。却叫张良去捡,并给他穿上,这是对张良的一次考验。
C、下邳桥上的老人是一个隐士。他从张良的行动中认识到“孺子可教”,所以送给张良一部兵书。让张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D、张良三次应约到下邳桥上与老人相会。这说明张良是个胸怀大志并且诚实守信的人,这种说到做到的精神值得赞许。
6、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解释错误的是( )
A、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 (搜捕) B、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失败) C、卒二十岁,秦灭韩(年) D、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做相国) 7、下列句中的划线词用法不同类的是( )
A、良少,未宦事韩 B、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C、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 D、顺流而东,舳舻千里 8、下列句中的“所”用法意义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父去里所,复还 B、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C、步行十所里,见森林 D、高可丈所,面目狰狞 十一、留侯列传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见辱:受辱。 B.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过:过分。 C.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折辱,羞辱。 D. 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敝:衰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②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C.①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作为观点“忍”的论据的一组是( ) ①郑伯肉袒牵羊以迎
②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③养其全锋而待其敝 ④特出荆轲,聶政之计 ⑤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刘邦、项羽成败的原因只在于“能忍”和“不能忍”之间,而张良促进了刘邦的“忍”。 B.文章的结尾转向对张良外貌的评说,这进一步点明了题旨。 C.张良能够“忍小忿而就大谋”,得益于黄石公对他的考验。 D.黄石公送给张良的那本书,对提高张良的谋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译文:古代所谓的豪杰之士,一定有超过常人的节操,以及常人在情感上不能忍耐的气度。 B.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译文:他人美很可爱,死在盗贼之手不值得。 C.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译文:这样,当然是秦始皇不能使他惊怕,而项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 D.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十二、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而( 转折连词 ) B、少而好学 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 C、臣闻之 之(动词,到 ) D、如日出之阳 之( 结构助词,的 ) 2、下面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暮(夜晚,这里指年老) B、戏(戏弄) C、闻(听说) D、善(善良) 3、翻译句子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B、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C、平公曰:“善哉!”,在这里表示平公觉得师旷说的话很有道理,是个善良的人。 D、文中师旷连用的三个比喻,意在强调老而学习的重要性。 十三、沐猴而冠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烧三日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1、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项羽引兵西屠咸阳,引(率领) B、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收(搜刮) C、人或说项王,说(劝说) D、可都以霸,都(都城 )
2、下面词语的古今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西屠咸阳 西:古义:在西边 今义:西方 B、如衣绣夜行 衣:古义:穿着 今义:衣服 C、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东:古义:到东方 今义:东边
D、沐猴而冠耳 冠:古义:戴帽子 今义:冠军,第一名 3、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居数日:过了几天。
B、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羽听到此话,吃了说话的人。
C、从本文可看出,自傲自骄、残暴的项羽是一位性格爽朗的霸王,勇敢而果断。而他残暴的性格,马虎,不细心等缺点决定了他必然的失败。
D、文中出现两个成语:“沐猴而冠”、“衣锦夜行”。 十四、张雄飞传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日:“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日:“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
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拜御史中丞 拜:拜见 B.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 用事:掌权
C.忽辛遂伏辜 辜:罪 D.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识:作标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雄飞乃先自降一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 何可胜道也哉
C.然臣未尝敢轻用 然则何时而乐耶 D.卢世荣以言利进用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①搜挟蠹敝,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默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止确的一项是( )
A.张雄飞受廉希宪推荐,世祖召见他,他陈述了当时国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
B.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C.忽辛犯罪,世讥卜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忽辛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过。
D.塔即古阿散等人冈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剑阿合马的余党检奄核实有误,命令温迪罕和丞相交童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辨白。 十五、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称:称赞 B.食不重肉 重:重叠
C.虽详与善 详: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 章:显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 ) A.天子以为谦让 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 D.遭遇右武
3.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60岁还仕途不顺,属大器晚成之人。 B.公孙弘自己生活很节俭,但对人却很大方,将自己的俸禄全都供给别人,家里没什么余财。 C.公孙弘不敢在朝廷与皇上争辩,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指责。 D.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但遭到皇上的拒绝,最后终于任上。 十六、司马芝传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天下草,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
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与役 与:参加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 责:责问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报:报告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是说也,人常疑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因芝妻伯父董昭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昭犹惮芝,不为通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十七、辕固生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选自《史记.橘林列传》) [注]司,管理四徒的官县,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科兵,下圈刺秦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B.何者?上下之分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谏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笨。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十八、贺仁杰传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仁杰从世祖,南征云南,北征乃颜,皆助劳绩。后与董文忠居中事上,同志协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多所裨益,而言不外泄,帝深爱之。帝一日召仁杰至榻前,出白金,谓之曰:“此汝父六盘所献者,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辞不许,乃归白母,尽散之宗族。帝欲选民间童女充后宫;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山后盐禁,久为民害,皆奏罢之。民为之立祠。上都留守阙,宰相拟廷臣以十数,皆不纳,帝顾仁杰曰:“无以易卿者。”特授正议大夫、上都留守。尚书省立,桑哥用事,奏上都留守司钱谷多失实。召留守忽剌忽耳及仁杰廷辨,仁杰曰:“臣汉人,不能禁吏戢奸,致钱谷多耗伤,臣之罪。”忽剌忽耳曰:“臣为长,印在臣手,事未有不关白而能行者,臣之罪。”帝曰:“以爵让人者有之,未有争引咎归己者。”置勿问。仁杰在官五十余年,为留守者居半,车驾春秋行幸,出入供亿[注],未尝致上怒。其妻刘没,帝欲为娶贵族,因辞,乃娶民间女,已而丧明,夫妻相敬如初,未尝置媵妾。大德九年,年七十二,请老,归第。后成祖崩,仁宗入清内欲有所咨访,诏赴阙,行至樊桥而卒。 (节选自《元史.贺仁杰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治室于毁垣中 治:修筑 B.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私:独占 C.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 状:情况 D.为留守者居半 居: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闻汝母来,可持以归养 B.辞不许,乃归白母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有司买物,多非其土产 D.帝欲为娶贵族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贲害怕因意外获金而招致祸患,就以“助军”为由将大部分所获之金献给了受诏征云南的世祖。世祖任命其子贺仁杰为宿卫。
B.贺仁杰屡建战功并数进忠言,颇得世祖喜欢;他敢于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世祖曾以供养母亲为由把其父所献之金送还给他,但他最终未接受。
C.皇帝根据桑哥的反映,要忽剌忽耳与贺仁杰到朝廷说清钱粮管理的问题,他二人都主动承担责任,皇帝为之感慨,就不再追究这件事情了。
D.无论是对皇帝还是对出身低微、双目失明的妻子,贺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无不妥。仁宗即位后,召请告老归乡的贺仁杰赴京,他却在应诏途中去世。 十九、王定国①诗集叙——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饭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后变风发乎情 B.定国且不我怨 其闻道也亦先乎 吾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梅以曲为美 置杯焉则胶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手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二十、催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日:“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尓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
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选自《雪涛阁集》卷十四)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踩,踏。⑥蠲(juān):减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阳城以拙蒙赏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C.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待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催科”危害的一组是( ) ①为令之难,难于催科②竭泽而渔,明年无鱼
③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④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 ⑤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⑥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二十一、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二十二、指喻——方孝儒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 君从其言(听从)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自以为是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下列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
B.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的地步。
C.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
D. 作者方孝儒,清代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二十三、管仲、隰朋师于老马、老蚁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二十四、周亚夫军细柳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下列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过了很长时间,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 B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C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二十五、曾子杀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下列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曾子说:\"小孩不可以游戏他。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
B.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C.这则寓言启示我们: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D.其实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二十六、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间:参与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狱:监狱 .
C.牺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遍及
2.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B.战于长勺 .C.登轼而望之 .D.小大之狱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
3.下列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衰竭了。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吃肉的人卑鄙,没有长远的谋略。
C.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鲁国获胜的原因:①政治方面:取信于民。②军事方面:后发制人。 二十七、古人的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或许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环境保护则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古人强烈的环保意识。
传说从五帝时起,国家就设置了虞、衡机构。虞、衡就是专门负责环保工作的。据史料记载,舜帝时代,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舜任命了九官二十二人,其中之一便是虞官伯益。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这人很了不起,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喜欢狩猎,喜欢与鸟兽打交道,谙熟鸟语兽习,把“驯养鸟兽”作为业余爱好。到了大禹时代,伯益又协助大禹治水、开垦种植、熟化土地等。南方的水稻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面积种植的。
衡是虞的下设单位,它的工作比较具体,有林衡、川衡等。林衡负责巡视山林,植树造林,调拨护林人员和相关物资,还负责实施对相关人员的奖罚;川衡主要整治江河湖泊,保持水系畅通,既要抗旱,又要排涝。林衡和川衡在虞的领导和协调下,还要进行一些合作,譬如养山涵水、导流山洪等。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其中诏令毫无疑问是国家法律,不得违抗。礼多是民间的约束或叫规约,律和禁令可能是地方政府颁布的,也可能是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
“春三月,山林不登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gǔ,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据说此禁令产生于大禹时代,最迟也在先秦。这和今天实施的季节性封山育林、江河禁捕如出一辙。《礼记》里的规定就更加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伐木,什么时候可以捕鱼,什么时候可以网鸟,什么时候可以逮兽„„件件桩桩说得清清楚楚。不仅定性,而且量化;不仅制约黎民百姓,皇家也不例外,违者必究。
《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如“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这些规定,并非哪一朝代所有,而是各朝各代都以国家的法律形式诏令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令集》等。
中国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古人崇尚自然,自给自足,不轻易杀生;二是国家颁发律令,主导环保,促进了民间的环保习惯的形成。
1.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机构。 B.介绍中国古代的环保法律。 C.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理念。 D.介绍中国古人的环保意识。
2.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舜帝时代,虞官伯益负责管理草木,治理山泽,又协助大禹治水。 B.林衡和川衡工作比较具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C.中国古代的一些环保法令,体现了“保护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 D.古人环保意识的形成,完全建立在古人崇尚自然的思想基础之上。 3.依据文本内容判断,下列不能证明“古人重视环境保护”的一项是( ) A.为解决人口膨胀问题,西汉政府向西北迁徙了70万人,大片森林变成了农田。 B.《礼记·曲礼》中规定:大夫不得整群地猎取鸟兽,士子不得捕猎幼兽。 C.《旧唐书》中记载:凡是打渔捕猎的活动,要按照当令时节进行。 D.唐代设置了虞部郎中、员外郎等职,主要负责京城绿化等工作。 二十八、张孝基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
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斥逐.之
追赶
将要
B.富人病且.死
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 多么 D.不复有故.态 原来的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以.塞忠谏之路
3.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二十九、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按时 ) .B.百川灌河(注入 ) .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失败 ) . D.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孔 )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见”字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中“见”字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儿童相见不相识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下列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了一些道理,就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永远被修养极高的人耻笑。 C. 不辩牛马:不屑和牛马争论。 .
D.从庄子“道”的观点看,事物无大小、是非之分,一切都是相对的。作为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示。即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不能拘泥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负自满,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