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加入WTO后的大米贸易发展分析

2024-09-10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加入WTO后的大米贸易发展分析 武文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810) 摘 要:概述了中国加入WTO有关大米贸易的承诺。分析了加入WTO后中国大米贸易发展的特点。从数量 看.加入WTO以来.中国大米出口量经历了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而中国大米进口则经历了一个先减后增的过程。 仅从贸易量来看.加入WTO以来中国仍然是一个大米出口国,但从贸易额看,中国在2004年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 大米进口国.并且中国进口大米基本上来自于泰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大米价表现为稳中趋升,而大米进口价 则表现为震荡下行。最后,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稻农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wT0;大米;贸易;特点;分析 1加入WTO中国有关大米贸易的承诺 1,1市场准入 1.3出口补贴 中国政府承诺:在2004年前取消全部的出口补 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发展中国家可 以享受的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对大米出口采取了补 依据人世协定,中国政府承诺:从人世之日起 取消非关税措施并削减关税.中国农产品长期依赖 的进口许可证、进口数量限制、限量登记等非关税 措施将被禁用或转化为等值关税。 中国政府承诺:对大米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TRQ),即对配额内的进口征收1%的低关税,而对 超过配额的进口征收65% ̄74%的高关税(2002年为 74%,2003年为71%,2004年为65%)。2002年的配 贴措施。补贴来源于各个进出口公司所属的同级财 政,比如,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的出口补贴 由中央财政支付,而各个省属进出口公司的出口补 贴则由所在省财政支付。这些出口补贴并没有被农 民所得到,而是补贴给了出口企业。补贴额省际差 异很大,一般为每吨120 ̄150元。 2加入WTO后中国大米贸易发展的特点 2.1出口量变化 额为399万t,占国内消费量的2,8%;2003年的配额 为466.5万t,占国内消费量的3.2%:2004年的配额 为532万t,占国内消费量的3.8%。在配额的使用 上,粳米和籼米(含米制品)各占50%。 中国政府还承诺:在粳米进口中,国营企业和 从数量看,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大米出口 量经历了一个先增后减的过程(见图1)。2001年, 中国出口大米184,8万t;2002年.中国出口大米 197.9万t,比2001年增长7.1%;2003年,出口大米 260.8万t,比2002年增长31.8%。2004年,形势出 现逆转,全年出口大米90.9万t,为1997年以来的 非国营企业各占50%;在籼米进口中,国营企业占 90%,非国营企业占10%。 1.2国内支持 中国政府同意:不再增加并将减少扭曲贸易的 国内补贴;对农业和特定产品国内支持的微量许可 最低点,比2001年下降近51%,仅相当于2003年的 35%。当然,2004年中国的大米出口出现大幅收缩, (de mimmis exemption)为其产值的8.5%。对大米而 言,微量许可的总量约为20亿美元。 主要是受国内供应紧张及国家限制出口等因素影响, AO农业展望圈2006年第8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蛋圈 ■盈 l ECONOMIC ANALYSIS 跟国际市场没有直接关系。 3.7倍。导致大米进口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国内供应 紧张和米价上涨。 90 E嘲 80 70 60 l 50 40 30 l 豳 圈 黑 冒 2001 2002 2003 2004 蕊 20 iO 0 一 —蛋豳豳2OOi  I■■ 2oo2 ■一 ●200.5 。 2004 图1 2001-2004年中国大米出口量变化 从贸易份额看,2001年以来,中国仍旧算得上 是主要的大米出1:3国之一。2001年,中国的大米出 图2 2001-2004年中国大米进口量变化 与国际贸易量(进13)相比,中国的大米进13 1:3量占全球出1:3量的6.9%,居世界第6位;2002年, 占全球大米出1:3量的7.2%,居世界第5位;2003年, 占全球大米出13量的9.5%,居世界第5位。 但是.如果与国内产量相比.中国的大米出13 量所占份额很小。2001年中国进口量占国际大米贸 易量的1.2%.2002年占国际贸易量的0.9%,2003年 仅占0.8%。 与大米关税配额(TRQ)相比,中国的配额完 量仍旧非常有限。2001年的大米出口量占当年国内 产量(按70%出米率折算)的1.5%,2002年的大米 出13量占国内产量的1.6%.2003年的大米出13量占 国内产量的2.3%.2004年的大米出13量仅占国内产 量的0.7%。 成情况并不理想。2002年完成配额的5.9%,2003年 完成4.4%.2004年完成14.4%。 与国内产量(按70%出米率折算)相比,中国的 大米进口量更是微乎其微。2001年进口量占国内大 米产量的0.22%,2002年占国内产量的0.19%,2003 年占0.18%.2004年占0.63%。 而且,如果把2001年作为人世第一年的话,那 么我们会注意到.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大米出13 没有一年能够超过人世前3年的水平(见表1)。 2.3净出口情况 仅从贸易量来看,加入WTO以来中国仍然是 一表1加入WTO前后中国大米出口量的对比 单位:万t 个大米出口国。2001年大米净出口157.9万t, 2002年净出口174.3万t,2003年净出口240.2万t, 2004年净出口14.3万t。 但是,如果不看贸易量而看贸易额,中国在 2004年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大米进13国。2004年. 中国的大米出13额为2.39亿美元,大米进13额为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55亿美元.入超0.16亿美元。另外,从月度贸易 量情况看,在2004年的12个月中,只有前3个月表 现为净出13,其他9个月全部为净进13。 2.4出口去向 2.2进13量变化 与出13的情形恰恰相反,加入WTO以来.中 国的大米进口经历了一个先减后增的过程(见图2)。 2001年,中国的大米进13量为26.9万t;2002年, 2001年,大概有56个国家(地区)从中国进13 大米。排名前5位的国家为科特迪瓦、古巴、伊拉 克、13本和朝鲜,进13量分别为89.8万t、19.6万t、 大米进13量为23.7万t,比2001年下降11.9%;2003 年,大米进13量为20.6万t,比2002年下降13.1%。 2004年,中国的大米进13出现迅猛增长.当年进13 11.0万t、10.6万t和8.9万t,进13份额各占48.0%、 10.5%、5.9%、5.7%和4.8%。五国进口量占中国全部 出口量的74.8%。 量为76.6万t,创出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 2001 ̄2003年的进13总量.相当于2003年进13量的 AO农业展望国2006年第8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大概有66个国家(地区)从中国进口 大米。排名前5位的国家为科特迪瓦、印尼、俄罗 表2入世前后中国进口和出口大米价格对比单位:美元/I 斯、古巴和日本,进口量分别为74.0万t、24.3万t、 21.7万t、21.6万t和10.2万t,进口份额各占 37.2%、12.2%、10.9%、10.8%和5.1%。五国进口量占 中国全部出口量的76.3%。 2003年,大概有91个国家(地区)从中国进口 大米。排名在前5位的国家为科特迪瓦、俄罗斯、 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和印尼.进口量分别为101.6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资料。 万t、26.7万t、13.9万t、13.0万t和12.6万t.进 泰国优质茉莉香米(J ̄mine),主要是为满足国内高 口份额各占38.8%、10.2%、5_3%、5.0%和4.8%。五 收入阶层和高级饭店等特殊行业的需要,而绝不意 国进口量占中国全部出口量的64.1%。 味着中国政府在从事亏损经营。 2004年,大概有53个国家(地区)从中国进口 2.7贸易政策 大米。排名前5位的国家为科特迪瓦、利比里亚、 在出口方面.人世以后,中国的大米仍属于 俄罗斯、日本和韩国.进口量分别为20.2万t、14.3 “限制出口货物”.是国家重点管理的11种出口商品 万t、12.0万t、9.5万t和9.3万t.进口份额各占 之一(其他10种是玉米、煤炭、原油、成品油、钨、 22.2%、15.8%、13.2%、10.5%和10.2%。五国进口量 锑、锡、钢材、蚕丝类).需要纳入“出口配额许可 占中国全部出口量的71.9%。 证管理”。从出口主体看,大米出口实行“国营贸易 2.5进口来源 管理”.继续由中粮公司垄断经营。比如1998 ̄2003 2001 ̄2004年.中国的进口大米基本上来自于泰 年.中粮公司累计出口大米的数量竟然占全国大米 国。2001年,中国从15个国家(地区)进口大米, 总出口量的98%。 但从泰国进口的大米占全部进口量的99.7%:2002 在进口方面.依照历年发布的《农产品进口关 年,中国从12个国家(地区)进口大米,其中从泰 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政府对大米、小麦、玉米、 国进口的大米占进口总量的97.7%:2003年,中国从 豆油、菜子油、棕榈油、食糖、棉花、羊毛以及毛 13个国家(地区)进口大米,其中泰国大米就占进口 条等10种重要农产品的进口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即 总量的99.9%:2004年.中国从8个国家(地区)进 “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其中规定“配额申请人应 口大米.其中泰国大米占进口总量的96.1%。 当在每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向进口配额管理部 2.6进出口价格 门提出关税配额的申请”: “国营贸易配额须通过国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大米出口价表现为稳 营贸易企业进口”: “非国营贸易配额通过有贸易权 中趋升.而大米进口价则表现为震荡下行。 的企业进口.有贸易权的最终用户也可以自行进 从出口均价看.2000、2002和2003年的价格都 口”。 维持在略高于190美元/t的水平(见表2);2001年 此外.根据入世协定.中国对原油、成品油、 出现了接近于7%的小幅下跌.2004年出现了37.4% 化肥、粮食、棉花、食糖、植物油和烟草八种关系 的大幅上涨。从进口均价看.2001年和2002年持续 国计民生的大宗产品实行指定经营管理.但指定经 下跌,累计跌幅达27.7%:2003年出现了11.4%的反 营管理商品的经营企业数量将逐年增加.并在自 弹,2004年则又回落至2002年价格以下的水平。其 2002年起的三年过渡期结束后放开。 结果是,进出口差价趋于缩小。2000年.出口均价 3加入WTO对中国稻农收入的影响 仅为进口均价的40.8%:2004年.出口均价已回升至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在这个问题上.专家、学 进口均价的79.3%。 者的看法很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大米产 此外,表2显示.2000年以来的大米进口价格 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会给中国稻 远高于出口价格。但是.这主要是因为进口品种为 农带来好处。但另一种观点却认为,加入WTO之 AO农业展望咽2006年第8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譬蛋 幽 后,国内的大米生产和销售会受到较大冲击.稻谷 比2002年又减少18亿元,再次下降1%。 稻谷的持续减产导致国内大米供求的严重失衡。 2003年9月,国内稻米价格突然出现大幅上扬,并 产量将下降,就业人数将下降,稻农收入将减少。 加入WTO对稻农的影响,可以区分为收入、 就业和种植习惯等多个方面。从传导机制看.也可 以区分为多种类型:一是价格传导。即在国内大米 持续到2004年4月,累计涨幅达60%-70%。稻米价 格的上涨.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热情.2004年稻谷增 产11.5%,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稻农收入增加 53%。 市场和国际大米市场存在价格差异时,大米贸易会 引起国内市场大米价格的变动,而米价的变动又会 影响稻农的名义收入。二是数量传导。即在加入 WTO之后.随着关税和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的调 整.大米进出口量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国内稻 显然.从效果来看,加入WTO首先引起国内 稻米价格的下跌,价格的下跌导致稻谷生产的持续 下降:生产的持续下降,使得供求失衡并引发稻米 价格的大幅上涨:而价格的大幅上涨,又带动生产 的回升。在稻谷减产和价格下跌的过程中,稻农收 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进口冲击较为严重的情况 下.还会威胁到稻农的就业机会和边际土地的利用。 三是布局传导。加入WTO之后,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下.稻米种植将13趋向优势产区集中。以下,我 们仅就加入WTO对稻农的收入的影响进行讨论。 人世前后,中国稻农的收入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于引起收入变化的因素很多,而我们又不太好区 分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所以这里只对人世前后中 入不断减少:在价格上涨和稻谷增产的过程中,稻 农收入不断增加。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加入WTO对中国稻农当前 的影响。至于稻农在未来时期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 有利和不利影响,目前还不容易给出判断。仅从人 世协定看,在大米贸易方面,中国放弃了国内支持, 也放弃了出口补贴.可利用的边境保护措施又只有 配额和关税两项。今后,配额量如何扩大,关税税 率如何减让,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比 国稻农收入的变化做一比较,以便从侧面来反映加 入WTO对稻农收入的影响(见表3)。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无法得到稻农人数的 准确统计或较为科学的估计.所以只讨论总量的变 动,而不涉及对农户收入构成或其13常生计影响的 较来看,我国的籼米缺乏价格优势,而粳米却有着 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13、韩等国削减其进口 关税或增加进口配额,可能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粳 米出口,从而增加粳米种植者(主要是东北和江苏 等地的稻农)的收入,而我国增加进口配额或削减 分析。此外,为便于分析,我们假定稻农在人世前 后维持同样的自给性消费水平,或者假定稻农在人 世前后销售同样数量的稻谷(忽略供给弹性)。 从表3可以看出.人世以来.稻谷产量逐年下 进口关税,可能会导致越南、印度、泰国和巴基斯 坦籼米的大量进口,从而挤占籼米种植者(特别是 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的稻农)的市场,甚 降,稻谷价格震荡下跌,稻农收入持续下降。比如, 2002年是人世后的第一年.当年稻农的收入比上年 减少240亿元,减幅高达12%;2003年.稻农收入 至迫使他们成为“失地流民” 表3 2000~20O4年中国稻农收入变化 注:表中的“稻谷收购价”取自中粮网(www.cngrain.com)晚籼谷的全国均价(标一)。 AO农业展望衄2006年第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