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阅读为主线贯穿始终,每次读书都有关于阅读内容的要求,为了让学生真正读懂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采用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的形式,找出杀狼前后森林和鹿群的变化,对比中寻找原因,引发思考。同时,以借助书上语言向当地居民解释原因的方式促使学生读懂事理,将文章语言内化。接着以帮当地居民写心里话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尊重生命,保护生态平衡”的主题。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听故事和交流资料的形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学生通过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思维,构建知识,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活动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尽管如此,在这一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引导理解鹿为什么是“祸首”,上升降到人是罪魁祸首时,引得过度,使学生情感发展的倒向是痛恨鹿,指责人。狼吃鹿是一种生活习性。这并不
是功臣,只不过,它制约了鹿的大量繁殖,间接地保护了森林。而鹿吃树木是为了生存,本身并没错。而人在狼时并不知道会带来这样的后果。所以要客观去分析他们之间的生物链关系。警示后人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另外,上课时总是担心时间不足,很多学生举手,我却没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没有做到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我对学生不了解,没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反馈学习情况。叫到的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生物链之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那么较差的学生会怎样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