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融资模式探析
2021-02-07
来源:爱go旅游网
贺群: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融资模式探析 财务・金融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融资模式探析 贺 群 (金陵科技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摘 要]根据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新的融资需求,分析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融资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出 现阶段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农业供应链金融;内涵;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 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新出现的一些制度创新模式如农民组织 供应链本质上是一种信誉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 誉连接体系,其核心是供应链上企业信誉的共建和共享(苟文峰 等,2009)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 依托农业供应链,以农业核心企业(合作组织、协会)为基础和 纽带。通过考察供应链上的真实交易状况及农业核心组织的实 力和信用水平,借助农业核心组织对供应链的管理功能,解决 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原来分散的贷款业务进行批量化 操作,为与之合作的上下游中小型农业企业及相关农户提供适 合的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通过农业供应链融资,使 链条上的所有农业企业的“边际信誉度”提高到与核心组织相 同的水平,也就是说农业供应链上农业核心组织与中小型农业 化、订单农业、融入供应链等可以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户从供应链 主导的现代农业中获益。然而,由于农业部门的高风险、低收益, 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户融资一直是个难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是中小型农业企业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较 差,生产经营乃至风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二是中小型农业企 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体系不健全。帐务核算失真甚至财务监督缺失 现象严重。三是中小型农业企业处于农林牧副渔行业,固定资产 规模小且种养殖企业使用的土地资源大多属于集体性质,企业自 身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及收益权,因此缺乏合格抵、质押物,很 难达到银行的信贷准入门槛。四是中小企业缺少规范的信用评 级,信贷风险大,法制意识淡薄,企业资信状况和经营能力不高。 五是担保资源严重不足。中小型农业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大多处 于初创期或成长期,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所拥有关联企业少,寻 企业的边际信誉度为同一曲线,即处于同等水平f罗正英等, 20o3)。其融资模式的本质:一是将农业核心组织的信用向上下 游中小型农业企业及相关农户扩展和延伸,提高了中小型农业 企业及相关农户的信用:二是充分利用农业核心组织与上下游 求贷款保证人比较困难;而且即便拥有多项抵、质押资源,如应收 账款、专利权、商标权等资产或权益,但比较分散且评估难度较 大,变现能力难以快速评定;同时专业担保公司的数量不足、分布 也不均匀,且绝大多数的专业担保公司趋利倾向严重,收费偏高, 企业难以承担。六是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虽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 中小型农业企业及相关农户已形成的稳定的经济关系。最大限 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业供应链金融从农业供应链各价值活动的资金需求者 和金融供给者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农业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以供 应链为中心。把农业融资体现在农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不同 要的价值活动,但其信贷需求常常因生产规模较小,单个农户需 求资金较少,风险大等诸多原因而被金融机构所忽视。 为了解决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户融资难问题。加快农业产 业化发展,根据农业转型过程中的新的融资需求,国内外的有 些专家和学者提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希望借助供应链金 融这种创新的融资模式解决农业金融面临的高成本、高风险的 问题。此模式基于农业供应链的特点,为链条上的农业核心企 业(合作组织、协会)、上下游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户等各参与主 参与主体上来。针对供应链各价值活动参与主体不同的融资需 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供给。 在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对中小型农业企业的 信用评级和授信准人标准紧扣供应链商品交易的自偿性特点。 将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相结合。不是单纯考察授信申请人自身 的抵押物价值、财务报表和担保方式,转而强调企业间的贸易 真实状况和农业供应链条上核心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重点 考察交易方式、交易商品的价值、变现能力、自偿程度、交易双 方的交易纪录、双方处理交易瑕疵的能力等。一方面,将资金有 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型农业企业及农户.解 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服务。这既是对银行服务“三农”的要 求。也是扩展和延伸对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户的金融覆益服 务、增强农业金融普惠性的一种路径选择。对缓解农业企业和 决中小型农业企业及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 用融人上下游中小型农业企业及农户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 信用,促进中小型农业企业及农户与农业核心组织建立长期战 农户的融资困境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收稿日期]2013—08—14 略协同关系,提升产业链的竞争能力。 [作者简介]贺群(197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金融,供应链金融。 —-177.. 财务・金融 2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 当前,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已经从传统的 种植、养殖等产业,向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及运输、技术、金 融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扩展和延伸。因此,现代农业是一个 包括了生产、加工、存储、销售、服务等诸多过程的完整的农业 产业化体系 Miller and Jones(2010)提出农业供应链主要的运行模式包 括:(1)农产品生产者驱动的供应链模式。例如,农户组成的农 业合作组织作为供应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农户进 入新的市场、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稳定的市场地位;(2)农产 品购买者驱动的供应链模式。农业供应链上的购销商、加工商 等与农户签订合同而形成的供应链,常见的农产品购买者驱动 的供应链模式是订单农业;(3)协调组织推动的供应链模式。如 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为减少贫困、促进地方经 济发展而向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支持,使其融入到供应 链;(4)综合一体化的供应链模式。也是最早的、最典型的供应 链内部垂直一体化的形式,例如超市供应链模式。而我国在建 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带动因素形成 了不同的农业供应链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户公司带动型、 农牧结合型、城乡统筹型等(崔凯等,2010)。因此农业供应链金 融也应根据不同的农业供应链类型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供 应链融资模式和金融工具。 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2.1 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也称作供应链直接融资.是农业供应链参与主体 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供应链内一个参与主体为另一个参与 主体提供的融资。通常内部融资以实物的形式融资(赊销)或偿 还(以农产品偿还加工者),或以农业合作组织内部融资的形式 存在,主要包括:(1)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购销商和加工商以 实物或现金的形式向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信贷;(2)订单农业中 的核心企业向农户提供贸易信贷;(3)农户从生产资料供应者 那里赊购农业生产资料;(4)农产品加工者给农业生产者预先 支付资金:(5)农产品生产者也会向农产品购买者以赊销的形 式提供贸易信贷等。 2.2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也称作供应链间接融资,是通过直接向农业核心 企业增加授信或通过农业核心企业担保利用供应链参与者之 间的商业关系引导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供应链中的参与主 体提供融资服务。农业供应链外部融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 资、仓单质押融资等。 3存在问题 由于探索实践时间较短及各种主、客观原因,当前推行农 业供应链金融还存在不少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是缺乏完善 —17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4卷第lO期(总第327期) 的信用支撑体系;二是农业核心企业实力不够强大,限制了农 业供应链融资的能力;三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还不高,阻 碍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扩展空间:四是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五 是金融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农业企业和农户对农业供应链金融 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够了解,无法享受这种创新的金融模 式能够带给他们的诸多便利,限制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开展。 4政策建议 (1)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信贷信用环境,增 强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三农”的信心和积极性。 f2)增强农业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农业供应链融资的 能力。 f3) ̄Jll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 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扩展农业产业链链条,为 支持三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4pro快立法建设。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农业供应链金 融的开展可能带来诸多法律问题,因此国家应尽快加强立法建 设,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做到 有法可依,加快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广的步伐。 (5)1m大金融机构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农业企业和农 户了解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带给他们的诸多便利,加快农 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放大金融服务“三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Miller,C.and Jones L.Agricultural Value Chmn Finance:Tools and Lessons.The Food and Agricultru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Practical Action Publishing.2010. [2]苟文峰,王金风,刘杰.产业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探 讨【J].发展研究,2009,(1O). [3]罗正英.信誉链假说: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放大[J].上海经济研究, 2003,(5). [4]崔凯,蒋和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及借鉴启示eJ].科技 与经济,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