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产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研究
陈玉锋,庄志萍,胡志宏
(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要[目的]研究香菇中多糖的提取方法,并对东北产香菇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取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浸提法、超声辅助浸提法探讨了不同香菇多糖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辅助浸提法为最佳提取方法,并用该方法提取香菇多糖,探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测定东北产香菇的多糖含量。[结果]线性方程为y=7.4089c+0.0163,线性相关系数r=0.9987,精密度为RSD<2.00%(n=5)。[结论]超声辅助浸提法为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提取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关键词香菇多糖;提取;测定
+
中图分类号S6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0)26-14286-03StudyontheExtractionandDeterminationofLentinaninMushroomsCHENYu-fengetal(Colled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MudanjingNormalUniversity,Mudanjiang,Heilongjiang157012)Abstract[Objective]Theamiwastostudytheextractionofthelentinaninmushroomsanddeterminethecontentoflentinan.[Method]Theeffectionofdifferentextractionconditionsonextractionefficiencyoflentinaninmushroomsbyusinghotwater,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andultrasonic-assistedextractionmethord,andtrasonic-assistedextractionmethordwasthebestmethord.Thenlentinanwasextractedbytrasonic-assistedextractionmethord,andoptmiumconditionsofthedeterminationoflentinancontentwerestudiedbyphenol-sulfuricacidmethordtodeterminethelentinancontentofnortheastmushrooms.[Results]Thelinearequationwasy=7.4089c+0.0163,andthelinearcoefficientwas0.9987,theprecisionwasRSD<2.00%(n=5).[Conclusion]Trasonic-assistedextractionmethordwasprovedtobesmiple,rapid,accurateandthebestextractionmethod.KeywordsLentinan;Extraction;Determination
香菇多糖是药理药效研究得较透彻的一种多糖,具有非常明显的药效和较明确的药理。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热水浸提法、酸浸提法、碱浸提法、微波法、复合酶解法[1-6]等,笔者分别采取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浸提法、超声辅助浸提法探讨了不同香菇多糖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声辅助浸提法为最佳提取方法,并用该方法提取了香菇中的多糖,探讨了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测定了东北产香菇中的多糖含量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1.1.1供试材料。香菇,产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1.2试剂与仪器。浓硫酸(AR,湖南株洲石英化玻有限责任公司)、苯酚(AR,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葡萄糖(AR,中国国药上海试剂公司)、超级恒温水浴SYC-15B(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电热鼓风干燥箱101-3(山东省菏泽市南域益发仪器厂)、超声波清洗器KQ-100E(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A1004型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U-3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微波炉(青岛澳柯玛有限公司)。
1.2方法将香菇于80温度干燥后,用研钵磨成一定程度的粉末,制成香菇粉。1.2.1热水浸提法单因素变化试验。称取2g干燥粉碎后的香菇粉,加入一定比例的蒸馏水提取香菇多糖,改变提取条件,用不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变化试验,以确定提取因素变化范围以及各因素的最佳值,恒温水浴,间隙搅拌,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1.2.2微波辅助浸提法单因素变化试验。称取2g香菇粗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指导项目(KZ2008008);牡丹江师范学院重
点项目(Z2008003)。
作者简介陈玉锋(1980-),男,山东单县人,讲师,硕士,从事天然产
物分析研究。
收稿日期2010-05-18[9]
[7-8]
粉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比例蒸馏水,浸泡10min后,放入微波炉中,微波辐射提取一定时间,将提取液过滤,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计算多糖提取率。通过单因素变化试
验考察微波辐射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变化试验基础上分析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
1.2.3超声辅助浸提法。称取2g香菇粗粉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蒸馏水,选择一定频率的超声波,超声一段时间后,再按照常规热水浸提方法进行提取,减压抽滤得滤液。1.2.4多糖的测定。精确移取含一定量多糖的试液于25ml容量瓶中,加入1.5ml苯酚,摇匀,然后准确加入5ml浓硫酸,定容摇匀,显色60min后,在494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提取方法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1.1热水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试验数据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提取率不断增加,当提取时间超过4h时,多糖提取率增加缓慢。
[9]
[9]
。
图1提取时间与多糖提取率的关系
Fig.1Relationshipofextractingtimeandpolysaccharideex-tractingratio
2.1.2微波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改变微波提取时间,考察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多糖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当时间增大到6min后,多糖提取率反而略有下降。38卷26期陈玉锋等东北产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研究
14287
这是因为提取时间越长,溶液温度越高,多糖分子有可能在高温下发生降解或结构遭到破坏的缘故,因此微波提取时间不宜太长。
图4紫外谱图
Fig.4Ultravioletspectrogram
图2微波辐射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Fig.2Relationshipofmicrowaveextractiontimeandpolysac-charideextractingratio
2.1.3超声时间与香菇多糖提取得率的关系。采用超声波
清洗器作为超声波发生器考察超声时间对香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5显色时间与吸光度的影响
Fig.5Effectofdevelopingtimeonabsorbance
图3超声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Fig.3Relationshipofultrasonicassistedextractiontimeand
polysaccharideextractingratio
从图中可以看出,超声时间对多糖提取率有较大影响,
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大,多糖提取率也增大,当超声时间增大到30min后,提取率增加缓慢,因此选择超声时间为30min。比较图1~3可以看出,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辅助浸提法的提取率最大,为0.06%~0.09%,因此,以下试验均采用此法提取多糖。
2.2多糖含量的测定
2.2.1最佳吸收波长。取浓度为1.610mg/ml的标准液,按照1.2.4方法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可知葡萄糖最佳吸光波长为494nm。
2.2.2显色时间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考察了显色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多糖含量测定按照1.2.4方法,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显色时间为20~60min时,吸光度逐渐上升,60min后,吸光度开始下降,因此选择60min为最佳显色时间。2.2.3苯酚加入量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室温下考察苯酚加入量对结果的影响,多糖含量测定按照1.2.4方法,结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最佳加入苯酚量为1.55ml。2.2.4浓硫酸加入量对多糖含量的影响。在室温下考察浓硫酸加入量对结果的影响,多糖含量测定按照1.2.4方法,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可以看出,加入硫酸量最佳为5m。l-3
图6苯酚对吸光度的影响
Fig.6Effectofphenolvolumeonabsorbance
图7硫酸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Fig.7Effectofsulphuricacidvolumeonabsorbance
2.2.5葡萄糖标准曲线。采用快速将浓硫酸加到溶液表面
的方式,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按苯酚-硫酸法测定工作曲线,结果如图8所示。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4089c+0.0163,相关系数r=0.9987,表明葡萄糖浓度在0.02~0.14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2.3精密度测定实验取3份不同浓度的香菇多糖提取液,按校正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吸光度A,结果如表1所示。
14288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
因素变化法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超声波预处理30min,香菇多糖提取率为8.9312%,相对其他方法较高。
表2回收率试验Table2Recoveryexperiment
样品测定量mgSampledeter-minedamount0.5
加标量mg
Addedamount
0.250.500.751.00
图8标准曲线Fig.8Standardcurve
2.505.508.5011.5014.50
加标测定量mg
Addeddetermined
amount
0.700.881.161.422.865.478.6510.6813.25
回收率%
Recoveryrate
80.076.088.092.094.490.495.988.587.9
结果显示5次测定结果变化很小,相对标准偏差RSD<2.00%(n=5),表明精密度高,重现性好。
表1精密度实验结果
Table1Precisionexperimentresults
样品号
SampleNo.123
平均测定结果(A)Averagedeterminationresults0.7230.5370.315
0.713
0.5450.343
0.743
0.5280.340
0.663
0.5500.335
0.643
0.5300.351
均值
Mean0.6950.5390.337
参考文献
RSD%
0.20
0.320.14
[1]李雪华,龙盛京,谢云峰,等.龙眼多糖、荔枝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氧
化作用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3):342-344.
[2]王玲,籍保平.龙眼粗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的研究[J].现代食
品科技,2006,22(3):53-58.
[3]冯婷,何聪芬,赵华,等.植物多糖研究概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4,22(5):1-4.
[4]叶勇.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与制备[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1(5):29-31.
[5]项昭保,霍丹群,任绍光.超声波在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自然杂志,2001,23(5):289-291.
[6]刘川生,王平,王立飞,等.微波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中的研究进
展[J].中国天然药物,2003,1(3):187-192.
[7]董群,郑丽伊,方积年.改进的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量的研
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9):550-553.
[8]傅博强,谢明勇,聂少平,等.茶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J].食品科学,
2001,11(22):69-73.
[9]张楷正,杨跃寰,李光辉,等.香菇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四川
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6):63-66.
2.4回收率测定分别移取1.0mg/ml的提取液0.5ml于9个25ml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
液,按1.2.4方法测定多糖含量,计算加标回收率,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一次测定加标回收率在76.0%~95.9%范围内,表明测定多糖含量准确可靠。3结论
采用超声辅助浸提法提取了香菇多糖,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了香菇多糖的含量。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多糖能在相对较低温度下、较短提取时间内得到较高提取率,通过单
(上接第14283页)
[14]王亦菲,陆瑞菊,周润梅,等.彩色海芋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菌的抑制
[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2):82-83.
[15]朱广廉.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灭菌[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
(6):444-449.
[16]王梅,汤浩茹,刘淑芳,等.抗生素对草莓内生菌的抑制[J].安徽农业
科学,2005,33(4):606-607.
[17]陈娟,潘开文,毕世荣,等.生姜茎尖组织培养和污染率控制的研究
[J].长江蔬菜,2007,1:38-40.
[18]许婉芳,萧华山.抗生素在金线莲组织培养中的抗污染作用[J].福建
农业科技,1999(S1):10-11.
[19]王春.医用抗生素在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J].甘肃农
业科技,2004(10):15-16.
[20]胡静,马晖玲,谢俊仁,等.两种抗生素的效价比及其对甘农3号紫花
苜蓿愈伤组织生长发育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7(2):1-4.
[21]杨国会,刘畅,童建青,等.虎眼万年青组织培养中抗生素抑菌作用的
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4):14894-14895.
[22]张松,温孚江,朱常香,等.抗生素对大白菜组织培养形态发生的影响
[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4):385-388.
[23]崔刚,单文修,秦旭,等.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研究初探[J].山东农业
[24][25][26][27][28][29][30][31][32]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529-533.
单文修.一种非无菌条件下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中国,CN1628507A[P].2005-06-22.
李江,马正炳,孙仲序,等.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4):356-358.
崔刚,单文修,秦旭,等.葡萄开放式组织培养外植体系的建立[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36-38.
张薪薪,唐金花,王关林.抑菌剂在开放组培中的使用及效果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466-469.
陈瑞丹,孙文薇.梅花品种淡丰后茎段开放式启动培养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S1):30-34.
赵青华,陈永波,杨朝柱,等.魔芋开放式组织培养技术初探[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4):79-82.
陈永波,滕建勋,赵清华,等.一种魔芋的开放式组织培养方法:中国,CN101543184[P].2009-09-30.
奚正英.纳米材料抗菌性能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ARNOLDRR,RUSSELLJE,CHAMPIOWJ,eta.lBactericidalactivityofhumanlactoferrin:differentiationfromthestasisofirondeprivation[J].InfectImmun,1982,35(3):792-7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