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来源:爱go旅游网
・104・ 合理用药2010年5月第3卷第lO期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Mav 2010.Vo1.3 Nn 10 ・临床诊疗・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观察 马靖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 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3296(2010)10—0104一O1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不同病因所致多种心脏病发展的 最终结果,是各种心脏疾病较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是临床 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明显 提高而增加。该人群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增高,病死率也较 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下降,最 终可发展为心衰;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后,不至于过早地死 于脑出血,部分发展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而致心衰;人口老龄 化,再加上心肌缺血、慢性支气管炎、血压升高、糖尿病等对心 脏的长期作用,使得老龄心衰患者人数增加 。分析显示:冠 心病合并心衰的预后常较其他病因导致的心衰为差,而高血压 病患者患心衰的风险呈逐年上升趋势。 3.2心衰的预防心衰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 高 ]。近十几年来心衰治疗的概念已发生本质转变,已从改 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进展到生物学调整的观点。临床试验证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p受体阻滞剂能延长心衰 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50例心衰患者的诊 治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级预防就是做好健康教育,戒烟限酒,饮食运动相结合,预防原 发病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已确诊的冠心病、肺心病、心 肌病、高血压病等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4S(Scandi— navian Simvastatin Survial Study)试验表明,降低胆固醇后,不仅 使总病死率降低30%,而且发生心衰的危险性亦降低了 20%【 。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一2009年l2月我院住院心衰患 者共5O例,男42例,女8例,年龄l8~82岁。对多次住院患 者以最近1次住院资料为准。50例心衰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 合《实用内科学》 J,NYHA心脏功能分级表,分级均达到Ⅱ~ Ⅳ级。 3.3心衰的治疗 长期使用ACEI不仅通过扩张外周血管, 1.2治疗方法2结果 50例心衰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呈现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 应,而且能通过恢复神经内分泌平衡而发挥强大的抗心血管增 殖的作用,已被公认为治疗心衰的基石。ACEI可抑制血管紧 (ARB)及13受体阻滞剂治疗。 2.1 心衰患者的年龄构成和病因本组患者年龄l8~82岁。 张素Ⅱ,抑制缓激肽的降解,增加循环前列腺素水平;还能扩张 病因:冠心病为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占首位达44%;其后依 外周小动脉和静脉系统,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ACEI还抑制交 感神经系统,降低血儿茶酚胺水平,减少对心血管的毒性作用, 逆转心室重塑过程。8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兴 奋性,阻止儿茶酚胺对心肌和血管的毒性作用,阻断神经内分 泌系统的激活,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减轻心脏前 次为肺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2.2心衰的分型5O例心衰患者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2 例,包括左心衰22例,右心衰20例;急性心力衰竭4例;其他 全心衰、舒张性心衰、高排型心衰共4例。 3讨论 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电稳定性,改善心脏收缩及 舒张功能。ACEI与B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心衰 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 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48家医 院住院病例调查,心衰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2%,但 病死率却占4l%E2]。目前已明确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 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 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以及心室重塑和神经激 素细胞因子之间的恶性循环。 患者AngⅡ的水平,而且比单用ACEI更有效,但长期使用 ACEI会使AngII逃逸现象的出现而削弱的治疗效果 J。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及13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 疗心衰的主要药物,其对心衰的治疗作用主要是拮抗神经内分 泌的亢进,对抗血管与心室的重塑。近年来,国际大规模的临 床试验均已表明ARB及B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心衰治疗可明显 3.1心衰的病因50例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显示,冠心病、 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生活质量,而且预后较好,大大降 低了其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8.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已成为主要病因。在 心衰病因中冠心病是常见的促发因素。心衰的病因在不同的 年龄段可有不同差别,30岁以前无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高 血压病。50岁以后以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发病 率增加致心衰增加为主要病因。20年前我国心衰主要以风湿 性心脏病(风心病)为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抗生素的 广泛应用,风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近年来,冠心病病死率 2邝鸿生,陈扬波.心力衰竭30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7,11(5):238. 3张钊,刘志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 杂志,2004,18(4):96. 4黄义明,索南吉,李生蓉.B受体阻滞剂治疗109例心衰l临床分析 [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0):136. (收稿13期:2010—01—28) 呈下降趋势,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增加,使心衰发病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