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说课稿

2020-05-05 来源:爱go旅游网
--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各个地理要素的属性及其在整个地理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之后,对地理环境作综合分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过程和方法: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理知识有限,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以感性知识带动理性知识的学习,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效果会更好。 2、教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景观图、分布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创设情况,利于学生对自然带的空间把握,从而培养学生感性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 3、学法:

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思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理念,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如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导入)

2. 这一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设置疑问,激发思维和学习新课的兴趣)

抓住思路,探究新知:

展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举例:你还能再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吗?

案例一: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风成作用盛行→大片沙漠、砾漠→动植物稀少。(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堂反馈兼小结:

尝试画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本着:低起点、小台阶、快反馈的思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

难点导入:

位置→纬度和海陆位置→热量和水份→生物和土壤→陆地自然带→有一定的宽度,呈条带状(自然带部分的引入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先观察自然带的总体特征,再理清自然带形成的过程。观察自然带的特征形成总体印象)

加深印象:

具体展示自然带的名称,共同认识自然带的位置。(了解各主要自然带的具体分布)

难点突破:

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景观图片展示: 1、 纬度地带性 2、 经度地带性

先了解形成前两主地带性的含义。

(先形成纬度和经度地带性的直观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