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孝明 于淑华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第05期
摘 要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自拟芎芷细辛汤内服、针灸、放松疗法综合治疗,以西比灵胶囊服用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简便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 血管神经性头痛 芎芷细辛汤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按随机法将300例确诊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其中男62例,女138例,年龄17~61岁,平均41.6岁;病程1~5年,平均1.8年。对照组100例,其中男35例,女65例,病程1~4.5年,平均病程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30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CT、MRI等检查排除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脑瘤等脑内器质性病变、颈椎病、感染性疾病以及五官疾病所致头痛,所有病例均经头颅多普勒检查示局部脑血管痉挛或脑供血不足。头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左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头痛性质多为搏动样跳痛、刺痛或隐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不等,也有持续数周者。此病可因情绪波动、劳累加重,常反复发作,发作频率每年1次至每月数次,舌质暗,脉沉弦。 头痛分级:参照国际头痛协会1988年制定的《头痛分类诊断标准》,无头痛为0级;头痛能耐受,可不服止痛药,不影响工作、学习为1级;疼痛难耐受,服止痛药治疗仍头痛明显,不能工作、学习为3级;头痛不能耐受,服止痛药治疗头痛无减轻,不能工作、学习4级。
治疗方法:①中药治疗:基本方:川芎30g,白芷10g,细辛6g,防风12g,赤芍10g,白芍15g,香附10g,白芥子10g,地龙15g,柴胡10g,石菖蒲10g,甘草10g。辨证加减:肝郁化热者加菊花15g;肝胃蕴热加黄芩10g;肝气郁结加薄荷6g;肝肾阴虚加生地10g;气滞血瘀加丹参10g、桃仁10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各1次。②针灸治疗:选主穴:太阳、率谷、风池、合谷、百会。辨证配穴:阳明经配上星;厥阴经配太冲;太阳经配天柱;少阳经配中渚。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心情及全身放松;用一次性毫针(1~2.5寸),穴
位消毒后,指切进针法,直刺风池、合谷0.5寸行捻转手法,太阳透角孙、头维透曲鬓、率谷透角孙平刺1~1.5寸,百会向患侧平刺1寸,平补平泻法,行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日1次。③放松疗法:患者处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的躺在沙发或床上,安静休息5分钟,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5分钟。再用良性的语言诱导和视觉想象训练配合深呼吸的全身整体放松训练6分钟,让全身放松。放松疗法每次共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15~20次为1个疗程。以上三种方法采用中药早晚各服1次,先针灸后放松治疗的顺序,治疗组1~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比灵胶囊1次1粒,日2次,服药2~3疗程。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随访2年。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①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②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频率减少2级或持续时间减少2级;③好转:疼痛减轻1级或持续时间减少2级或发作频度减少了2级;④无效:疼痛强度、发作频度、持续时间减轻或减少不足1级或不见减轻,或疼痛加重或发作频率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 结 果
观察组200例,临床痊愈30例,显效70例,好转9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100例,临床痊愈11例,显效21例,好转37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69%。两组比较,观察组疗程明显缩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例1:患者,女,25岁,于2003年6月20日就诊。自述2年前因前头痛剧,难以忍受,继而出现后头及颈项窜痛,入睡困难,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脉细弦。门诊头颅多普勒示大脑右中动脉血管痉挛,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给予芎芷细辛汤加栀子、木香、枳壳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1次;同时针灸用指切进针法,直刺风池、合谷、太冲0.5寸行捻转手法,太阳透角孙、头维透曲鬓平刺1~1.5寸,百会向右侧平刺1寸,行针得气后留针。每10分钟行针1次,20分钟后行放松疗法。日1次。综合治疗3天后头痛减轻,颈项窜痛缓解,心情舒畅,睡眠好转,口苦消失。连续治疗10天头痛消失,心情畅快,睡眠佳。随访2年未复发。 讨 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一种发作性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病因尚未明了,目前一致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颅内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障碍,局部血流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性头痛。治疗以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流量,促进血流速度,补充脑血量为治疗原则。
放松疗法是通过主观想象和客观措施,使人达到肌肉松弛,精神安定,减轻焦虑,以轻松的音乐调节紧张心理,调节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引起人体松弛反应,达到身心松
弛。深呼吸放松训练,使患者达到较深层次的放松。放松疗法具有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松弛心身,解除血管痉挛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中医学中“内伤头痛”、“头风”范畴,其因《类证治裁·头痛》说“头为天象,诸阳会也,若六淫外浸,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内伤头痛多因情志所伤,其病机为风邪内郁、肝气郁结、气血痹阻,清阳不运。故治疗宜祛风清热,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缓急止痛。中药选用芎芷细辛汤加减,方中川芎为治疗头痛要药,如《本草纲目》曰:“川芎,血中气药也,辛以散之,气郁者宜之。”具有行气开郁,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具有解痉,镇静作用。白芷,祛风、燥湿、止痛、通窍。细辛祛风、止痛、开窍。上药为君药,共达祛风散邪,缓急止痛功效。白芍,擅解拘急,缓急止痛。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与甘草配合应用加强酸甘养营,缓急止痛之效;防风、荆芥、祛风止痛;香附理气解郁,止痛;赤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白芥子可化膜内膜外气痰,化痰通络而止痛;地龙具有清热平肝、搜风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石菖蒲辛温而补,益气键脑,活血化瘀。本方有祛风而不伤阴,活血而不破血特点,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痛,活血通络,舒缓拘急之功效。以笔者临床体会,在应用本方时,川芎、白芍剂量宜大,一般可用20~25g,重者可用40g。久病者加虫类药疗效更佳。
针灸有祛风散邪,活血通络止痛功效。太阳为治头痛要穴,针刺太阳透角孙能疏通经络,祛风泻火,调整少阳经气而止痛。角孙具有疏通经络镇痛作用;率谷疏散风热;风池是祛风要穴,针刺风池可清少阳郁热,疏散头风而止痛,合谷有调整相应脏腑经络功能作用。总之针刺有调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能及时的控制头痛发作,并能获得长期镇痛效果。 总之中药内服、针灸、放松疗法具有解除压力,舒缓心情,放松心身,解除血管痉挛,祛风止痛,活血通络,舒缓拘急的功效,临床灵活应用可使患者病痛解除,心身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