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太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15期
曾太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廿地乡畜牧兽医站,海南 813099)
摘要:羊小反刍兽疫病又被称为羊瘟,是由山羊、绵羊均可感染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发病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造成的死亡率高,会给羊养殖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将该种传染性疾病划归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生后通常不需要治疗,立即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该文主要论述羊小反刍兽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
关键词:羊小反刍兽疫病;诊断;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6;S858.2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15.031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mall Ruminant Epizootic in Sheep
Zeng Tai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Niandi Township,Gonghe County,Hainan Prefecture,Qinghai Province,Hainan 813099,China)
Abstract: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also known as sheep plague,is a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can be infected by both goats and sheep,in China,the infectious disease is classified as a type of infectious disease,which usually occurs without treatment and is immediately culled and rendered harmles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
pathological changes,diagnostic method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Key words: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diagnosi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 引言
羊小反刍兽疫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山羊、绵羊等家畜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主要特征是体温升高,流鼻涕,口腔黏膜糜烂,呼吸急促,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以规定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20世纪40年代初期,该病毒性传染性疾病首次爆发流行于科特迪瓦,并且在一些非洲国家传播流行。2007年该类病毒性疾病首次传入我国西藏,随后向全国各地蔓延,造成的危害严重。在羊小反刍兽疫病防控中,需要提高认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该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证养殖安全。
1 流行特点
各种反刍动物,绵羊山羊都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主要易感群体,其中山羊和绵羊是该种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发病后主要以口腔、眼角、分泌物、鼻腔分泌物排出大量病毒,造成环境污染后实现病毒的传播蔓延。小反刍兽疫病毒能在羊的体内存活较长时间,患病羊只要出现腹泻就可通过粪便排出病毒,康复期的患病羊在数周内仍然能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患病羊的精液、胚胎、尿液、乳汁中也携带大量病毒。不同品种的羊感染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外地引进的肉羊比本地羊更易感染病毒,造成的死亡率更高,幼龄羊感染病毒后,有时死亡率高达100%。在舍饲养殖环境下患病羊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通过飞沫近距离进行传播,感染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为主,也可通过接触周围污染的环境等进行传播[1]。羊小反刍兽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传播速度较快,传染性较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风霜雨雪季节,气候变化时流行更为严重。临床上山羊感染病毒后发病率和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为严重。
2 临床症状
按照患病羊的不同临床特征,可划分为急性性、亚急性心和温和型。急性型潜伏期通常为4~6 d,患病羊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最高升高到42 ℃,口腔流出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采食量逐渐下降,萎靡不振,患病羊结膜充血潮红呈现水肿症状,畏光流泪,口腔颜色呈现赤红色,充血明显。患病羊口腔中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随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发病后期患病羊的舌头经常伸在口腔外进行喘气,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范围下。临死前,由于热毒内心患病,羊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有的患病羊排出的粪便带有腥臭味,并且夹杂大量的脓液和血液,最终因为机体严重脱水,眼球向内凹陷脱水而死,发病过程通常为2~3 d。亚急性型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0 ℃,最高升高到41 ℃,发病时间通常为7 d以上,发病严重时患病羊的口腔黏膜表面存在散状的溃疡面,鼻腔中存在大量脓性分泌物,大多数患病羊呈现水样腹泻,发病中后期在粪便中通常夹杂大量的组织碎片,颜色呈现棕黑色,气味腥臭难闻[2]。如果没有激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通常较低,在发病2~3周后即可恢复健康。温和型的患病羊发病症状相对不明显,大多数患病羊会伴随低烧,被毛杂乱无光泽,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好像感冒症状。临床观察能发现上颚、舌头、齿龈、嘴唇感染造成黏膜坏死,呈现针尖状或者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病灶,器官中蓄积大量的分泌物,一般呈现流行性经过,造成的死亡率较低。
3 病理学变化
将急性期的病死羊解剖后,肉眼可观察到支气管肺炎症状,回盲瓣严重充血。将口腔打开后,发现大多数病死羊的口腔中存在多处糜烂组织,后期呈现白色点状坏死病灶,坏死病灶汇聚成一个大的坏死伪膜,底部存在弥漫性灰白色的坏死组织。大多数患病羊呈现结膜炎症状,伴随卡他性弥漫性炎症病变,炎症部位通常会波及到脸内部齿龈、嘴唇,严重的会造成炎症部位蔓延到厌恶食道、咽喉、胃肠等处。在患病羊的嘴、网胃和瘤胃的交界处存在弥漫性的损伤和坏死,皱胃存在烂斑,大肠部位呈现针尖状的点状出血,小肠中存在条纹状出血[3]。很多病死羊的直肠和结肠交界状会呈现特征性的斑马状出血纹路,淋巴结显著肿大,脾脏存在严重的坏死病灶。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羊的口腔内容物、淋巴结、肺脏、脾脏等病变组织,带回实验室后,选择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核酸测定,确定致病原的种类。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在动物实验室中进行病毒中和试验和ELISA检测等。
5 紧急处理
当养殖场出现一次发病养殖后,应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一旦确诊,根据我国动物防疫法规的相关规定,立即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给养殖场进行封锁隔离,并划定疫区、役点和受威胁区域,实行严格的封锁,并禁止一切动物调运行为。对于发病的养殖场,应迅速采用隔离、监控,患病羊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理,严禁将病死羊上市销售。还应做好污染养殖场的彻底清理工作,将圈舍中的各种垫料、饲料、粪便、尿液全部清理后,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蔓延,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迅速对受威胁区域的羊群进行一次紧急免疫接种,构建完善的免疫带,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当疫区的最后一头患病羊死亡或者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间隔21 d,并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确保安全后才能解除封锁。
6 预防措施
防范该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蔓延,需养殖场严格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引种前进行严格的场地检疫,杜绝输入性疫情的发生流行。日常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结合羊群的年龄体况性别进行妥善的分群处理,做到科学搭配饲料按照营养精准添加饲料。做好羊群各个时期的日粮营养搭配工作,满足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证羊群健康生长发育。在气候多变的季节,一定要以增强羊群身体抵抗能力为主,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各种抗病毒的药物,预防该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保证养殖安全。
7 结束语
羊小反刍兽疫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病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为有效防范该类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类型,要求养殖户做好疫情的紧急处置工作,并且要注重改善养殖管理模式,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防范体系,提升养殖户的防范意识。在动物调运中一定要执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到达养殖场后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确保安全后才能混群养殖,对于发生过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地区,应定期对羊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并做好羊群抗体水平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道禄.小反刍兽疫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8):102.
[2] 胡小然,王晓艺,孙建宁,等.关于小反刍兽疫的分析与探讨[J].今日畜牧兽医,2017(1):29.
[3] 王哲剑,马妍.羊小反刍兽疫在国内的流行现状及鉴别诊断[J].畜牧与兽医,2016,48(1):154-155.
作者简介:曾太(1974-),男,藏族,青海贵德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诊断、监测与治疗等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