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屋与小磨房》读后感
导读:
《善良屋与小磨房》读后感
《善良屋与小磨房》读后耐人寻味。书中讲述了东北有一位住着破马架房靠拾荒为生的孤独老妇人的善举。她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含辛茹苦地养大了捡来的四个弃婴。寒门出贵子,这四个孩子长大后都事业有成,成了家。老妇人也跟着去享福。
我被这一惊人的善举感动的流泪,但也觉得匪夷所思。一个既不是大款又不是上层人的连自身都难保的弱势女人,怎能养得起非亲生的四个孩子呢?我们常听说因养不起有把孩子送人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处于窘境的老妇人却收养了别人的四个孩子,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了好长时间,最终悟出答案。
人有好坏善恶之分。恶人以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图财害命为乐。善人则助人为乐,从善如流“愿车马衣轻袭与朋友共”,实行天下为公。恶人经商必为奸商,为富不仁:善人经商则为儒商,所赚之钱大量用于慈善事业。中国的儒学推行的完全是善人哲学,天下为公的哲学,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务使天下共享,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如此看来,老妇人的善举,汪晓颍的敬老院,都是“人性之美”的具体体现,它再一次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中华民族是一个闪现着“人性之美”的伟大的民族。倘若这种“人性之美”在每个人的身
上闪现,那么,美好和谐的社会定会指日可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