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
A.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来选取记数点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例2 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点记时器一般使用4V~6V的直流电源. B.安放纸带时,应把纸带放在复写纸的上面. C.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D.最好在接通电源的同时,放开小车.
例3 下面是几个同学打出的几条纸带,关于纸带所对应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是(计数点按打点
的先后顺序编号).( )
A.甲、丁图表示物体作匀速运动. B.丙图表示物体作减速运动.
C.乙图中若s6-s5=s5-s4=s4-s3=s3-s2=s2-s1,则物体作匀变速运动
D.乙图中若Δs恒定,且s1=Δs/2,则表示物体作初速为零的匀加变直线运动.
例4 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在纸带上取得连续清晰的7个点,
用刻度尺测得各点与第1点的距离如下:
点的顺序 距离(cm)
则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例5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记录纸带如图9-2所示,图中的点为记数点,在每两相邻的记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单位:m/s2)( )
A.0.2 B.2.0 C.20.0 D.200.0
例6 如图9-3所示,纸带上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等于 ,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 .(图中表示各计数点与第一个点的距离)
1
1 0 2 3 4 5 6 7 6.03 12.50 19.35 26.54 34.15 42.15
例7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各计数点的瞬时的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cm/s)
(1)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公式,用a=Δv/Δt算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gα求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上相距较远的两点,由a=Δv/Δt求a.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其平均值作小车的加速度.
1.图为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记录下的一条纸带。纸带上选取1、2、3、4、5各点为记数点,将直尺靠在纸带边,零刻线与纸带上某一点0对齐。由0到1、2、3……点的距离分别用d1、d2、d3……表示,测量出d1、d2、d3……的值,填入表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和纸带上打下点3时小车的速度v3,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 距 离
加速度大小a=____m/s2,方向______,小车在点3时的速度大小v3=______m/s。 2.如图1-4-6所示,是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每两个相邻点时间间隔为0.02秒,则由图中给定数据可求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有益的是( )
A.选取记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2
2.42cm 2.75cm d1 d2 d3 d4 d5 测量值(cm) 图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4.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起动时的加速度(轿车起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加速运动),某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1-4-7).如果拍摄时每隔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1 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图1-4-7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 BC=9.17cm. 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m/s.
2.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 0.1s ,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
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 OA=6.51cm,AB = 5.59cm,BC=4.70 cm,
CD = 3.80 cm,DE = 2.89 cm,EF = 2.00 cm.
小球在位置 A时速度大小 vA= m/s,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 m/s 2 3.已知打点计时器接的
f,用它记录一个匀
如果实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公认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 交流电源频率是变速运动小车的
位移,打出的一条纸带和已选好的计数点0,1、2、3、4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出1与2两点间的距离为S12,3与4两点间的距离为S34,由此可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 __________.
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也可先求出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V1,V2……Vn,作出V-t图线,由V-t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正确作法有( ) (A)由Vn=(Sn+Sn+1)/2T求出各点的速度
(B)描点后作V-t图线时,应使所描的点尽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对称地分布在直线的两
近旁
(C)对个别偏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舍去,以使直线一定通过坐标原点
(D)所有的点都必须在V-t图线上,图线可以略微弯曲
5.如图所示为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纸带的一部分, D是任选的第一点,D11和D21是第11点和第21点,若加速度是10cm/s2,则该计时器的打点频率是
3
( )
(A)10Hz (B)20Hz (C)30Hz (D)40Hz
6.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经标出计数点ABC……,并量出连续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S
,由纸带所示数据ⅠSⅡSⅢ……后,如图所示。其中O为起始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
可计算出以下各量中哪几个量( ) (A)由A点到G点纸带运动的时间 (B)由A点到G点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V (C)纸带运动的加速度
(D)纸带通过C点的速度
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下一条理想的纸带。已知第二个计时点到第三个计时点的距离S3=4 cm,第四个计时点到第五个计时点的距离S5=8 c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则( )
(A)打点周期为0.02s (B)S3-S2=4 cm
(C)加速度a=5 m/s2 (D)打计时点4时物体的速度V4=3 m/s2 8.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内经过的位移是△s,则(A)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
(B)物体经过△t时间内的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C)物体在△t时间内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D)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车拖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从中确定五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用米尺测量出的数据如图所示,则小车在C点的速度vc=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平均加速度a=__________ m/s2.
表示:(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