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昭通市彝良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思考

2020-11-23 来源:爱go旅游网
对昭通市彝良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思考 梁美义 (彝良县农村经营管理站,云南彝良657600)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新课 题,它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它反映了生产力 农户之间流转多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双方利益无法受到 法律保护,为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留下了隐患。 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 民增收渠道。2003年国家颁布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但随着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农业部 于2005年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流转 主体、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现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农村土地流 转管理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对此项工作的肤浅认识。 一、彝良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趋势 1、土地流转地域扩大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民非 农就业和收入比较稳定的城市郊区。欠发达和不发达的偏远山区 农民因就业门路少,家庭收入对土地依存度高,很少发生土地流 转。近年来,土地流转地域由城市郊区向城市远郊和欠发达地区 扩展。2009年,全县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洛 泽河镇、牛街镇和经济文化中心角奎镇,这些地区由于受城市建 设,思想意识相对超前,这三个乡镇2009年总流转面积3218 亩,占全县流转总面积的45.32%;2010年,流转区域不断向山 区和不发达地区辐射,全县的流转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2、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流转主体也主要是农 户。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专业大户、农业龙 头企业、工商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等都纷纷下乡租地、包地开发 农业。扩大了对流转土地的需求,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3、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 原来只有部分农户互换,现在出现了转包、转让、互换、入股、 租赁等多种形式。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加大、在流转的形式日益多样化 下,特别是在土地流转改变了传统农业用途后,使土地流转中出 现了许多矛盾纠纷。 1、农户之间的纠纷 近年来由于耕地产出效益偏低,使个别农户将土地使用权有 偿转让,而现在看到农产品价格上涨,党中央出台了取消农业税 等增加农民收入的惠农政策,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农户,现在 又想要回土地使用权。但承包方农民又不愿意轻易交出自己耕种 多年的土地,从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2、违背农民自愿原则 一些地区违背农民自愿原则,强制进行流转,损害农民利益, 制约了土地健康流转。 3、管理跟不上,农户流转手续不健全 三、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思考 既然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并对农村经济的持续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就应该因势利导,从调整政 府管理职能、规范流转秩序建立和谐流转关系和为土地流转创造 条件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1、各级政府要把土地流转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依法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 及时调理。指导和帮助乡镇农经部门建立并管理好农村土地流转 的档案。 2、加强管理,规范流转秩序 (1)加强土地转出方的管理。首先,加强农户自发的土地流转 管理。农户自愿将承包土地以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出租等形式 流转,应签定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土 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案。其次,规范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行政 组织行为,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云南省实施农村土地承 包法办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 以任何名义强迫农户流转土地,也不得阻扰农户自愿合理地流转 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更不得将农用地流转改变农业用途。第三,农 户也可以委托中介组织进行土地流转。委托流转要签定委托流转 协议,并报本集体经济组织和乡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 案。 (2)加强土地转入方的管理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 承包期。流转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土地流转协议。其次,指 导监督工商企业选择适当方式开发农业。政府应鼓励他们采取 “公司+农户”、“定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化经营。第 三,应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 使用权为股权,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经 营。 3、积极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 的组织转移和培训,建立劳动用工制度。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 产业,为农民流转土地后创造足够的就业空间。逐步建立流转土 地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实施农村社会保障体 系,把长期以来农民主要依靠土地作为唯一社会保障的现象逐步 转向依靠基金式的保险和保障上来。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使农民 能够愿意走出去,而且能够走出去,进而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 条件。 一 删 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