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8960260 U(45)授权公告日 2019.06.11
(21)申请号 201820915372.0(22)申请日 2018.06.13
(73)专利权人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710119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长安产
业园西部大道129号(72)发明人 李正 吴宗利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1200
代理人 徐文权(51)Int.Cl.
B05C 3/02(2006.01)B05C 11/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防锈油涂油槽(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锈油涂油槽,包括油槽和用于支撑油槽的支架;油槽是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的矩形结构,油槽中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与第二侧壁平行,将油槽隔成涂油槽和沥油槽两部分;涂油槽和沥油槽的底部均为方锥形结构,各方锥形结构的尖端均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通断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便于杂质沉积于锥形结构的底部,随防锈油从底部的开口处流出,脏污严重部分废弃,较洁净部分经过滤达标后重新进行回用,因而防锈油更换量明显降低;并且,防锈油洁净度
降低了浸涂过程提高,使用中防锈油杂质减少,
中杂质被防锈油波动带起而附着于零件表面的风险,提高了包装零件产品清洁度。
CN 208960260 UCN 20896026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槽和用于支撑油槽的支架;油槽的底部为尖端朝下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尖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通断控制阀;
油槽是由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第三侧壁(33)和第四侧壁(34)围成的矩形结构,油槽中设置有隔离板(35),隔离板(35)与第二侧壁(32)平行,将油槽隔成涂油槽和沥油槽两部分;
支架包括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第三立柱(43)、第四立柱(44)、第一横梁(51)、第二横梁(52)、第三横梁(53)和第四横梁(54);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接地;第一立柱(41)和第二立柱(42)之间通过第一横梁(51)连接,第二立柱(42)和第三立柱(43)之间通过第二横梁(52)连接,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之间通过第三横梁(53)连接,第四立柱(44)和第一立柱(41)之间通过第四横梁(5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涂油槽和沥油槽的底部均为方锥形结构,各方锥形结构的尖端均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通断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的底部均设有地脚(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柱(61)和第二加强柱(62),第一加强柱(61)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与第一横梁(51)连接;第二加强柱(62)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与第三横梁(5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第一横梁(51)、第二横梁(52)、第三横梁(53)和第四横梁(54)上支撑设有底板(7),底板(7)上位于两个通断控制阀下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过滤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底板(7)上位于两个通断控制阀下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通孔,通孔为二级阶梯孔,包括自下而上直径依次减小的一级孔段和二级孔段,在一级孔段和二级孔段之间的台阶上设有一过滤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每个过滤板上设有一防尘盖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其特征在于,通断控制阀为球阀(2)。
2
CN 208960260 U
说 明 书一种防锈油涂油槽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防锈处理用设备,具体为一种防锈油涂油槽。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防锈油使用过程中,主要有喷涂、浸涂两种方式。防锈油在零件浸涂使用过程中,零件杂质部分会被带入防锈油中,防锈油在长期使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杂质逐渐增多、积累、沉淀的现象,因此导致在浸涂过程中存杂质被防锈油波动带起而附着于零件表面的风险。目前行业内常规做法为定期及时更换防锈油,但此种方法易造成防锈油使用浪费、废油对环境污染等情况。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锈油涂油槽,使用中防锈油中的杂质较少,防锈油洁净度提高,防锈油更换量明显降低。[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0005]一种防锈油涂油槽,包括油槽和用于支撑油槽的支架;油槽的底部为尖端朝下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尖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通断控制阀。[0006]优选的,油槽是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的矩形结构,油槽中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与第二侧壁平行,将油槽隔成涂油槽和沥油槽两部分;涂油槽和沥油槽的底部均为方锥形结构,各方锥形结构的尖端均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通断控制阀。
[0007]优选的,支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接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第一横梁连接,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通过第二横梁连接,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通过第三横梁连接,第四立柱和第一立柱之间通过第四横梁连接。
[0008]进一步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底部均设有地脚。[0009]进一步的,支架还包括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第一加强柱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与第一横梁连接;第二加强柱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与第二加强柱连接。[0010]进一步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上支撑设有底板,底板上位于两个通断控制阀下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过滤板。[0011]进一步的,底板上位于两个通断控制阀下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通孔,通孔为二级阶梯孔,包括自下而上直径依次减小的一级孔段和二级孔段,在一级孔段和二级孔段之间的台阶上设有一过滤板。[0012]进一步的,每个过滤板上设有一防尘盖板。[0013]优选的,通断控制阀为球阀。[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3
CN 208960260 U[0015]
说 明 书
2/3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将油槽底部设置成锥形结构,便于杂质沉积于
锥形结构的底部,随防锈油从底部的开口处流出,脏污严重部分不进行回用,较洁净部分经过滤达标后重新进行回用,因而防锈油更换量明显降低,从而降低防锈油使用量,避免浪费,节约成本;并且,防锈油洁净度提高,使用中防锈油杂质减少,降低了浸涂过程中杂质被防锈油波动带起而附着于零件表面的风险,提高了包装零件产品清洁度。油槽采用支架进行支撑,为防锈油的排放提供足够的空间。[0016]进一步的,将涂油槽和沥油槽设置在一起,涂油后能够快速放入沥油槽中进行沥油,使用方便,且不会导致防锈油滴落在外面,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0017]进一步的,采用四根立柱和四根横梁搭建支架,使得支架结构稳定,能够为油槽提供足够稳定的支撑。[0018]进一步的,由于涂油槽长期使用位置不变动,因此立柱的底部均使用地脚,更加稳固,不易晃动、操作便利。[0019]进一步的,加强柱的设置使支架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支持油槽,保持油槽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晃动。[0020]进一步的,底板和过滤板的设置,可以实现原位过滤操作,当需要对油槽中的防锈油进行过滤操作时,过滤板上放置滤纸,过滤板的下方放置收集防锈油的容器,然后打开通断控制阀放油,即可实现原位过滤的目的,省去将防锈油收集后再进行单独过滤的操作,使操作更加简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0021]进一步的,过滤板上设置防尘盖板,可以保持过滤板清洁。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0025]图中:地脚1、球阀2、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第三侧壁33、第四侧壁34、隔离板35、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第三立柱43、第四立柱44、第一横梁51、第二横梁52、第三横梁53、第四横梁54、第一加强柱61、第二加强柱62、底板7。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锈油涂油槽,包括油槽和设置在油槽底部的支架。[0028]如图2和3所示,油槽是由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第三侧壁33和第四侧壁34围成的矩形结构,油槽中设置有隔离板35,隔离板35与第二侧壁32平行,将油槽隔成涂油槽和沥油槽两部分。涂油槽和沥油槽的底部均为尖端朝下的方锥形结构,方锥形结构的尖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连接有通断控制阀,通断控制阀用于控制开口的打开和闭合,方便定期将底部脏污杂质随防锈油带走。方锥形结构便于杂质沉淀,且方锥形结构分别位于涂油槽和沥油槽的底部中央,主要考虑到杂质更易沉降;同时经过测算,中心距槽边距离适中,操作者便于打开球阀放油。本实例中,通断控制阀为球阀2,具体为6分球阀。
4
CN 208960260 U[0029]
说 明 书
3/3页
支架用于支撑油槽。如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
42、第三立柱43、第四立柱44、第一横梁51、第二横梁52、第三横梁53、第四横梁54、第一加强柱61和第二加强柱62。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的顶部支撑油槽,由于涂油槽长期使用位置不变动,因此第一立柱41、第二立柱42、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的底部均使用地脚1,优选M14地脚,更加稳固,不易晃动、操作便利。第一立柱41和第二立柱42之间通过第一横梁51连接,第二立柱42和第三立柱43之间通过第二横梁52连接,第三立柱43和第四立柱44之间通过第三横梁53连接,第四立柱44和第一立柱41之间通过第四横梁54连接;第一加强柱61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与第一横梁51的中间位置连接,第二加强柱62的顶部支撑油槽,底部与第三横梁53的中间位置连接;从而使支架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支持油槽,保持油槽在使用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晃动。[0030]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梁51、第二横梁52、第三横梁53和第四横梁54上支撑设有底板7,底板7上位于两个球阀2下方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通孔,通孔为二级阶梯孔,包括自下而上直径依次减小的一级孔段和二级孔段,在一级孔段和二级孔段之间的台阶上设有一过滤板,过滤板为多孔结构,过滤板上设有一防尘盖板。当需要对油槽中的防锈油进行过滤操作时,将防尘盖板打开,过滤板上放置滤纸,过滤板的下方放置收集防锈油的容器,然后打开球阀2放油,即可实现原位过滤的目的,将防锈油收集后再进行单独过滤的操作,使操作更加简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0031]除考虑油槽高度适宜浸涂外,还应当保证底板7与油槽的距离适当,保证底部距离足够放油及过滤操作。油槽顶部与地面的距离为700-1000mm,本实例中,优选油槽顶部与地面的距离为800mm,油槽高度为250mm,油槽底部与底板7的距离为350mm,底板7与地面的距离为200mm。
[003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使用防锈油油槽时,每日涂油操作前拧开球阀2对防锈油进行底部放油处理;脏污防锈油(一般为放出防锈油的1/5)进行废弃,其余部分使用过滤纸进行过滤后回用,同时需定期清理油槽及相关工具保证洁净、定期疏通放油球阀确保放油顺畅。
[0033]如果第一横梁51、第二横梁52、第三横梁53和第四横梁54上支撑设有底板7,使用时,首先将收集容器置于底板7上,拧开球阀2将脏污防锈油收集进容器中,此部分脏污防锈油进行废弃处理;然后将防尘盖板打开,在过滤板上放上滤纸,过滤板下方放置收集容器,拧开球阀2将防锈油放出,经滤纸和过滤板流入收集容器中,然后将其回用。
[0034]本实用新型将油槽(涂油槽和沥油槽两部分)底部设计为锥形便于杂质沉淀,同时设置6分球阀,方便定期将底部脏污杂质随防锈油带走。流出防锈油脏污严重部分不进行回用,较洁净部分经滤纸过滤达标后重新进行回用,降低防锈油使用量。同时,防锈油洁净度提高,使用中防锈油杂质减少,降低了浸涂过程中杂质被防锈油波动带起而附着于零件表面的风险,提高了包装零件产品清洁度。
5
CN 20896026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6
CN 208960260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