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许凌;汤姣
【摘 要】本文以苏州旅游历史街区山塘街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山塘街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情况看,居民的参与度不高,居民的相关利益的保护也有所不足.建议在旅游开发中提高居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其幸福度,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方共赢.
【期刊名称】《江苏商论》 【年(卷),期】2015(000)008 【总页数】4页(P43-45,48)
【关键词】旅游地居民;态度;山塘街地区;历史街区;影响;感知 【作 者】许凌;汤姣
【作者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2.7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开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和态度,这种感知与态度关系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地吸引力的提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个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研究成果也层出
不穷。近年来,学者们更是从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出发,研究旅游地居民的感知与态度,而在这些研究中,对旅游历史街区这一类型的居民研究,则鲜有涉及。以苏州山塘街历史街区为例,对此进行研究。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带领苏州当地民众合力开凿了一条通往大运河的人工河——山塘河,山塘河东起阊门,西至虎丘,长约7里。在开凿山塘河的同时,白居易在河塘旁修筑堤岸,形成了极富苏州特色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街巷格局——山塘街。山塘街自唐代以来不仅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也是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场所,更留下了文人名士的生活痕迹和众多的名篇佳作,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在曹雪芹的笔下,山塘街“最是红尘中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如今的山塘街历史街区,全长360米,重现了当年山塘的繁盛,是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1、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山塘街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由被调查者背景、山塘街旅游的影响、对发展山塘街旅游的态度三个部分构成。其中,被调查者背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及其亲朋是否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山塘街旅游的影响涉及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发展山塘街旅游的态度涉及对游客的态度、发展旅游业与环境卫生之间的态度等。调查问卷采用抽样调查法,用选择ABCD的方式进行问卷选择。在调查问卷的同时,在若干问题上,对调查者进行了深度访谈。 2、问卷调查的实施和分析方法
2010年10月,调查者在山塘街景区及附近的居民区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2份,占回收问卷的94.7%。对回收的调查问卷首先进行有效性的检查,以确定调查问卷的可靠性,然后用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分
析。
1、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表1对山塘街的被调查居民进行了社会人口学的统计。在142位被调查者中,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6.3%,女性占43.7%,男性略高于女性。近
56%(56.25%),绝大部分(32.5%)为20-30的青年人,32.5%接受过高等教育,半数左右(51.25%)的居民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被调查者家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旅游相关工作的占33.75%。 2、山塘街居民的态度倾向
从图1中可以看出,78.5%的山塘街居民认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对家庭收入没有影响,20.4%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使家庭收入增加,只有1.1%的人认为旅游开发使家庭收入减少。
从图2可以看出,山塘街居民总体上对山塘街旅游开发提高本地社会知名度持积极态度。
图1、2、3分别表示了旅游发展对居民家庭收入、社会知名度的提高、环境卫生三个方面的影响,其中73.75%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对家庭收入无影响,96.25%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提高了社会知名度,31.25%的居民对环境卫生是满意的,13.75%的居民对环境卫生不满意。
调查结果表明,17.5%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使“交通变得非常拥挤”,23.75%的居民认为对“交通无影响”,20%的居民认为旅游使得“交通设施等变得方便、改善良好”。
60%的人认为旅游发展“对邻里关系无任何影响”,有30%的人认为旅游促使“居民关系更加亲密”,7.5%认为旅游发展让“邻里之间有利益冲突”;75%的居民对前来的游客持“热情”的态度,21.25%的居民对旅游者持“无所谓”的态度。
另外,70%的居民认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文物”,10%的居民认为政府“任其自由发展”,11.25%的居民认为“保护工作做得不到位”,8.75%的居民认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
因此,可以归结为:(1)山塘街开发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在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积极方面,从被调查者的排序情况来看,31.25%的被调查者把“增加了就业机会”排在第一位,31.25%的居民把“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排在第2位,同时又有20%的居民把“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排在第3位。(2)山塘街开发过程中的
消极影响。在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影响的消极方面,33.75%的被调查者把“交通拥挤”排在第1位,35%的人把“旅游垃圾多,难度处理大”排在第2位,各有23.75%的人把“旅游垃圾多,难度处理大”、“破坏了原有的宁静生活氛围”并列排在第3位。 3、被调查者的居住意愿
在调查意愿结果中,大约39.29%的居民愿意他们的下一代继续居住在山塘街,半数以上约60.71%的居民不愿下一代继续居住在山塘街。
在愿意下一代继续居住山塘街的调查者中,约28.57%为男性居民,约10.72%为女性居民;在这一部分居民中,他们的年龄段集中在30-40岁之间的中年人以及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的学历大部分是高中或大专。在进一步的访谈中了解到,这部分人愿意他们的下一代继续居住在山塘街的原因大致归类如下几点:(1)可以接受许多新鲜的东西;(2)可以接触到不同人群;(3)环境好,有利于发展,机会多;(4)交通方便;(5)工作方便;(6)可以体会到老苏州的文化与传统,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
在不愿下一代继续居住山塘街的调查者中,约35.71%为男性居民,约25%为女性居民;在这一部分居民中,他们的年龄段一半以上是集中在20岁以下或20-30
之间的年轻人,其次是30-40岁的中年人,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小;他们中88.24%的人学历是高中或大专。这部分人不愿他们的下一代继续居住在山塘街的原因大致归类如下几点:(1)人多,导致太吵闹和拥挤;(2)车多人多,不安全;(3)小巷太窄,导致私家车开不进去等诸多不便;(4)垃圾多,不能及时清理干净;(5)希望孩子在外发展;(6)生活设施上稍有不便,例如无煤气管;(7)商业繁华,人情味不浓。
1、提高社区对旅游发展的参与度
近年来兴起的“社区参与”理论强调社区在当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著名旅游社会影响分析专家Murphy(1985)也指出,公众参与旅游业至少体现在旅游决策过程及旅游开发收益这两个过程中,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由他们决定该地旅游的发展目标。如果居民是当地旅游设施的拥有者或管理者,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同时他们对游客行为的容忍度会明显增强。1杨奇美.海岛旅游地居民态度与社区问题研究--以浙江普陀三岛为例.2008,(7).在山塘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参与度较低。主要体现在(1)没有建立社区参与的机制,居民在旅游开发中处于被动地位。(2)居民在旅游中的获利途径有限。从前面调查数据也表明,78.5%的居民认为旅游业没有使他们的收入得到改善,而他们也只是被动地通过土地赔偿、从事旅游服务来增加收益。如开设家庭旅馆、餐厅,商业小店,以这些形式获利,这使得当地居民游离于旅游发展的过程或者是被动地被卷入旅游业。建议山塘街建立合理的社区参与机制,通过社区参与,树立当地居民主体地位,通过增进居民对旅游的主动性,促进居民与旅游业的融合。2王莉.传统村镇旅游地居民态度与开发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提升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幸福度
提高社区参与,建立社区及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其根本目的是要使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幸福度,而不是使他们成为旅游发展的牺牲
者。旅游历史街区的居民,是该街区内特色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不仅关系到整个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也将对旅游者的体验产生各种影响。在山塘街的旅游发展中,应当把当地居民的幸福度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显示度,通过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改善社会文化环境等措施,提升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幸福度,实现旅游发展的多方共赢。
3、改善对旅游发展公共空间的管理
在山塘街旅游开发造成的消极影响中,被调查居民将“交通拥挤”排在第一位,这说明山塘街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对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一些负面的不利的影响。从被调查的居民意见来看,主要是经常有大型客车进出,再加上旅游者众多等问题才使得交通有所不便。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派出专门人员对山塘街地区的交通加强管理,控制大型客车的进出;在旅游区外增加一些停车位,在区内加强监控,禁止车辆通行,只允许步行,这样以此缓解交通压力。
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把“旅游垃圾多,处理难度大”排在第三位,这样看来,山塘街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卫生的管理,以至造成垃圾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加强卫生管理的措施,不定时的清扫旅游垃圾,及时处理。另外可以再增加一些垃圾收集箱,这样随处可见的垃圾箱也可以减少乱扔垃圾的现象。此外,有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加强对河水污染的处理,这也是很多旅游者的建议。
【相关文献】
[1]谷明.旅游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9,(7).
[2]刘德秀,秦远好.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以重庆南川区金佛山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 (4).
[3]陆林.旅游地居民态度调查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1996,(10).
[4]周磊,刘庆友,崔峰.旅游地居民态度研究——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8,23(2).
[5]郭伟,柳玉清,张素梅,喻江平,路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5).
[6]杨奇美.海岛旅游地居民态度与社区问题研究——以浙江普陀三岛为例[J].江苏商论,2008,(7). [7]王莉.传统村镇旅游地居民态度与开发策略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