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注意:1.自信沉着,仔细审题,努力展示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以0分计算;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本试卷由考生自己保存。
亲爱的同学们,请带上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这份试卷! 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3分) (1)、愧怍()()。(1分) (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1分)仄()歪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1分) 2、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4分) (1)、刘禹锡的《陋室铭》优美含蓄地描绘其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分) (2)、周敦颐的《爱莲说》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1分) (3)、补充完整下面句子: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2分) (4)、《望岳》中,两句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5)、《春望》中表明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句子是:感时花溅泪,。(1分) (6)、根据上下句默写:少壮不努力,。(1分) (7)、根据上下句默写:东皋薄暮望,。(1分) (8)、根据上下句默写:气蒸云梦泽,。(1分) (9)、根据上下句默写:日暮乡关何处是?。(1分) 3、默写(6分)
(1)写出《石壕吏》中表现兵役残酷、战争无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4、仿句,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下面句子:(4分)
例: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家是,让人;童年是,让人。 5、你是否知道关于“莲”的几种别名,请写出两种、。(1分),以“莲”为内容的诗句请写出一句,(2分)
第二部分阅读(满分:6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选段的课文题目是《》作者。(1分)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1分) A、暮春花落时B、深秋季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D、初夏水涨之时
8、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说了些什么?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2分) 答:
9、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2)(11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左刻“,”,石青糁之。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1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A.尝贻余核舟一贻:
B.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人:
14.请用原文句子回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2分) 答:_
[二](一)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完成15—20题(21分) 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印刻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5、文中的“三哼经”也就是指,这是说的,说明了人物什么特点?(4分) 答: 16、“我”“全体都震悚起来”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7、文中“我”对长妈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变化?(3分) 答:
18、当阿长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4分) 答: 19、“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这是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会这样?(3分) 答:
20、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9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要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的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1.所选文段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写“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如果换成“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你认为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