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兴趣充盈在学生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4-05-23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堂内外

让兴趣充盈在学生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江显清

(重庆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重庆󰀁长寿401220)

一、案例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习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往的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忽略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造成课堂气氛无聊,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俗话说:兴趣就是最

好的老师。对于学习,有兴趣才是自觉学习的最大动力。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针对低年级儿意的身心特点,我在设计教学时,以“有趣、有效、有用”为宗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案例描述(一)情境引入1、提出问题

师:在学校组织的科技知识竞赛中,丁丁和小组的其他3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冠军。老师奖给丁丁8支铅笔,丁丁想:这8支铅笔可不是我一人得来的,我要分给小组的同学,让大家分享胜利的喜悦。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

2、创设情境,请一学生上台实物操作。

3、小组内用圆片代替铅笔,共同操作,并在组内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4、媒体演示分的过程。提问:8支铅笔分得怎么样了?(每人2支,分完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1:通过平均分来理解余数的含义

(1)师;丁丁妈妈知道了非常高兴,买了一些草莓奖励他们,我们来帮丁丁妈妈分一分·好吗?

(2)出示媒体: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学生用小圆片代替,在组内试着分一分,再汇报交流。

问;你们在分到余下2个时,为什么不继续分了?学生:余下的2个不够每人再分一个了。

(3) 学生尝试列式、正确读出算式,并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正确读法——尝试读、齐读、个别读。

知道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学生自愿交流、相互补充。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一一学生自愿上台当小老师讲名称。(4)观察比较:8÷4=2,14÷4=3………2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

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三)巩固与提高1.小组活动

分小棒游戏:11根小棒,平均分给几人,每人分到的小棒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算式怎么列?

2.圆一圈,列算式,写答案(四)综合运用,开拓思维1.游戏激趣:(出示媒体)

师:小朋友,为迎接国庆,马路两边挂满了气球,漂亮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气球的游戏,听好了,男同学猜左边的气球,女同学猜右边的气球,两边的气球像前面这样一直挂下去,第18个气球各是什么色?(学生回答)第39个气球各是什么色?(学生猜)

三、案例反思

(一)有趣 、有效、有用的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所以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导入这一阶段时,我不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而是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小丁丁一组竞赛得奖,与小朋友平分奖品”“妈妈知道了这一消息,非常高兴,买了一些草莓让我们帮助分一分”等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凸显有余数除法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有趣、有效的游戏、竞赛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学生通过团体游戏引起兴趣,可激发学习责任感。只有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把学习文化知识当作玩游戏一样,他才能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我创设了“猜气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猜一猜教室里第18个、第39个气球各是什么颜色(气球按一定规律排列),老师为什么猜得这样快等等,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让学生运用“余数”知识揭开“气球”中潜伏的小秘密,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从面实现认知上的飞跃。

(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支撑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强制性的教育,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

14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课堂内外

激发学习兴趣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郭春英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五小学,江西󰀁抚州󰀁344000)

摘要:在遵循素质教育原则情况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质量。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非原则性)都是凭着自己的情感、爱好投身其中,干起来起劲,是什么力量驱使如此如痴如醉,着迷?归纳起来是“情感、兴趣、爱好”,没有兴趣,只是流于形式。下面是本人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诱发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在人才成长的心里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情感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十分重视情感因素,他说:“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密切配合。本人一般能注重每个课堂“节目”的排练和表演,我抓住“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或一个式子这一主题展开阐述”。用字母表示数是我们学习数的开始,并且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天地,摆脱了具体数字的缠绕,进入了数学中的“文字符号”世界,不仅开阔人们的思维,而且使数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解答问题的方法更加简明,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繁杂问题简明化。如: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用A、B分别表示两个数,则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A+B=B+A,乘法交换律可表示为AB=BA,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有S=VT,V=S/T等;用这些例子,奇妙的知识深深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还要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学生,使师生的感情融洽和谐,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故此,在每上一节课时我都精神饱满地微笑巡视着每一个同学,以目光提示他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情感,能兴奋起来,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使各种智力因素地发挥。著名的心理学家艾伯特的“体态效应”实验证明:人获得信息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故此教师举止言行设法创造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教学,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情境的氛围中进行体验,从而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让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热情的状态,这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具备了学习热情的学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就是“使儿意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在学中,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也会更受鼓舞与鞭策,在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达到师生互动的正效应。142

生,方能表现出对所学学科的热爱,教学方有效果。

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有轻松愉悦的心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因素。

少年儿童的自尊心很强,他们厌恶过多的批评谴责、甚至反感,而喜欢表扬。《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一书中说:“每一个人都喜欢被戴高帽、说好话……身为成人的父母、师长,假如能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当你整日被人批评指教,何等难堪!何况只是稚嫩孩童,。因此,一般人,特别是孩子,对于旁人给予肯定的评价和令人鼓舞的重视,都会心中暗喜,表现得更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上一次少数学生多次对我说:“老师,我们考得不好,你都不批评我们,你真好。”“以前我们在考不好时,老师会狠狠批一顿,真可恶。”我对他们说,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靠批出来的吗?不是的,靠的是平时专心听讲,多读、多练、多问。“我们需要的是鼓励,你很理解我们……”在此我知道他们一定饱尝了父母,旁人指责的滋味,我作为他们的科任老师,若因他们的基础差而冷眼相待,嫌弃厌恶他们,则势必挫伤他们的自尊,以至于毁灭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没有这样做。我为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给予了肯定、鼓励,并且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出了错误循循善诱,给予纠正,处处体谅,时时关心他们,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去学习、思考。为此,他们的进步很快,“三率”均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嘴角都忍不住上扬。

课堂上的答问,实行“开放”政策,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生的思维发展组织语言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语言,表达不出来“惧说”心理重,针对这一特点,对课堂答问实行“五允许”。一允许说错,学生回答错了不责怪,不讽刺,不挖苦;二是允许补充,学生答问若有含糊不清,则进一步启发,使之补充完整;三是允许修正,即鼓励敢于修正不正确看法的人,课堂上课余都可以;四是允许质疑,学生可对老师讲授的任何问题进行问难,也可以就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质询,展开辩论,进行答辩;五是允许保留,即对老师或同学的看法持不同的意见看法,允许保留,直至想通为止。实行答问“开放”政策,解除学生怕答错、挨取笑的顾虑,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能力。

四、存在问题

承认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对学生的全面的正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评价,其形成性评价尤为重要。通过对其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肯定其取得的点滴进步,并指出努力的目标。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