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TBL教学法在医学生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2021-05-09 来源:爱go旅游网
• 10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 第2期•教学方法“互联网+”背景下TBL教学法在医学生

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探索章汝文I,谭 兴I,王腾蛟I,郭 洋2,王杨凯I,蒋尔鹏-王伟忠\"(1.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2.第二军医大学教务处,上海200433)[摘要]针对传统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TBL教学为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医学资

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探索“互联网+”背景下T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为

培养医学本科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供新的培养模式和思路。[关键词]互联网+ ;TBL教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DOI: 10.3969力.issiU002-1701.2019.02.053[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701(2019)02-0104-02学有余力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而选择的课外活

在数据爆炸、海量资源共享的时代,知识获取和处理 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颠覆性的改变。对基础医学教育

动,在学习地点、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性。但是在

实践过程中很多第二课堂仍是以实验室为主要活动场

而言,面对医学领域的新问题、新热点、新趋势,各种医学

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

地,以导师讲解、学员领受,导师示范、学员模仿的模式进 行。这样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

模式,没有体现以学员为中心的治学理念,也没有真正激

革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除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外,更应致力于把落脚点放在教育

手段的推陈出新和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 学员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在第二课堂

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引入“互联网+以团队为基础的学

发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课堂对优质学习资源、教学环境要求较高,前沿

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手段乏味单一都严重制约学员创新

能力的培养,无法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满足学员的求知 欲望,也制约着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指导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暇

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方法能够极大扭转 学员被动学习局面,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员 团结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将从“互联网+ TBL”教

顾及学员个性化需求,因此常出现第二课堂学员取得优

异成果其实多得益于带教老师责任心强、花费精力多而

学方法实践意义、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几方面与大家一

起探究应用前景和意义。形成的,而并非是以学员自主学习为牵弓I,以学员为中心

主导而产生。针对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凸显的以上问题,我们在

一、传统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所谓“无利不起早”,部分学员参与第二课堂的原始

动机不纯,参加第二课堂的初衷主要聚焦在学员科研项 目和高水平论文所带来的荣誉和光环上,对第二课堂教

TBI.教学法基础上,充分引入多种信息科技手段,取得了

良好的初步收益。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了解不够深入,自主学习和创新

二、“互联网+”和TBL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和 可行性分析1. “互联网+ ”的运用和意义。“互联网+”模式具有

思维能力没有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切实培养。第二课堂不是简单的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它需要

通过团队人员齐心合力、多方资源统筹协调而完成,单打

的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势,能在一定程度 上实现基础医学教育资源的海量倍增、远程服务、便捷共

独斗不仅使研究项目进展缓慢、执行率低,甚至还会出现

敷衍了事,中途退出的现象。学员课业繁重,课余时间相

享、分析处理、实时反馈,能创新性地驱动医学教育信息

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

对较少,完成第二课堂项目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有些 学员无法权衡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合理匹 配资源,会出现第二课堂做的风生水起,但学业成绩却不

医学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网络课程、大数

据分析、微课、视频互动、微信公众号等,来提升基础医学

教育中医学人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尽如意,甚至两个课堂都没能处理好,不仅没有使得课堂

教学和第二课堂之间相得益彰,反而背离了第二课堂的

2. TBL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TBL是在以问题为基

设立意义所在,最终学习热情消磨殆尽,惨淡退出。第二课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它是学员在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 PBL)上发展起来

的,它着力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和领导力,可

* 通讯作者 Email: Wangwz68@163.com

较好地适应当今医学教育和职业发展的需求。有学者研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 第2期究发现,TBL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

给学员,并且通过学员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督促,提高了 学习效率,培养了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且 能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采用TBL有一定的可行

性和吸引力⑵。三、基于“互联网+TBL\"教学法在第二课堂中的实施

设计我们在生理学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始终

以学员为中心,围绕学员兴趣爱好,借助“互联网+”搭建

信息平台,着力提升学员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创新思维 等能力。模式开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设计,课中展

示,课后消化。学员按照人员属性,自由组建兴趣小组并

任务分工,通过课前海量资料查询、自主设计实验、课堂 展示成果、制定考评要点、评委点评打分、集体讨论巩固, 最后形成创新性报告等内容进行。1. 团队形成。选取每年参加我校生理学教研室第二

课堂学员12人,这些学员都完成了部分基础课程学习, 具有一定数据采集、语言表达、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

力。按照学员原有知识储备,对12人进行个人属性档案

建设并分类,主要分为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并进行属性标识;随机编组,每组3-4人,推 选组长一名,但每组需含各类属性学员一名。2. 课前设计。根据学员的认知特点,授课规律遵循简 单到复杂,现象到理论,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再由

理论指导进一步实践,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让学员循序 渐进主导整个学习过程。按照生理学教学大纲要求,抽

取教学内容中某一知识要点,我们选取了一次“大鼠血压

测定”为具体研究项目,并指定共同科目为幻灯汇报项目

进展和动手操作演示,同时设立加分项包括原创微视频、

动画制作、模型制备以及其他一切创新改进等。每个课 题组根据下达的任务和评价要点.由组长牵头制定项目

研究方案,协调团队会晤时间和地点,并按照个人属性,

进行任务分工,二周后进行成果展示。3. 课中展示。一个较为成熟的项目完成过程:首先, 团队组长建立有效的实时通讯平台(比如设立微信群、

QQ群等),以便及时与小组成员沟通任务进展情况;其 次,根据学员属性任务分工后.各司其职,一人主要负责

信息采集,通过教科书、图书馆下载文献、网站浏览、微信 推送、网络视频等搜集与课题相关各类信息并有效汇总;

包括基本概念、基本数据、最新前沿进展以及实验操作流

程步骤等;信息内容及时有效推送给团队成员,线上实时

沟通,方案修正,以便修正搜集信息方向,制定实验操作

流程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在操作过程中,团队其他人员

负责理论指导、摄像.并提出操作过程中需要改进意见和

建议。最后团队根据理论数据和预实验的反馈.研究编 制幻灯内容,凝练创新点并做团队内试讲。在正式汇报

展示中,带教老师现场点评并针对性进行提问,同时增加

团队之间互相纠错环节,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方面

• 105 •充分调动学员对该项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使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提高学员的团队

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思维和探索精神都有很大帮助。4. 课后消化。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员掌

握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思路,针对在课堂教学中感兴趣 的科学问题进行主动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实践等过程。

这一过程注重学员在对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消化吸收

后,进一步加强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也是理论到实践再到

理论的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课堂互动是学员对知识和 技能的内化过程,而课后环节则是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 能的一个总结升华过程,教员也通过这一方式,观察学员 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纠正和指导,发挥教师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5. 结果。与以往同一课程第二课堂学员相比较,我们

发现“互联网+ ”背景下运用TBL教学法的学员,具有以

下突出特点:(1)学员主动查阅学习资料、搜索最新研究

进展、咨询学术问题的主动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

升;(2)在课中展示过程中,课堂氛围较以往更加活跃,学

员表现欲望强烈,相互纠错的能力也明显提高,批判精神 所引导岀的新思路、新理念更具创造性.甚至奇思妙想也

让人耳目一新;(3)能够更好地凝练和突出项目组研究成

果的创新点和优势,同时团队协作公关能力和集体荣誉

感也得到极大增强。四、前景展望运用多种网络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是现今教育改革

的趋势,是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探索,这对教师也提出更高

要求.督促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善于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变和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同 时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性复合型

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叮彭小青,沈守荣,张浩,等•互联网+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

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8): 846-851.[2] 曹鹏,施靓宇,祁敏,等.TEL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学员临

床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

20(12): 1187-1188.[3] 穆军芳,路思遥.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学员创新能力提升策

略研究——基于第二课堂培养路径[J].教学研究,2017,

40(5) : 79-84.[4] 高龙士.基于第二课堂的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

教学论坛,2013(1): 218-219.[5] 宋 岚,周芳亮,程莉娟,等.“互联网+ ”生物化学以学员为中

心教学模式探索[J1检查医学教育,2017,19(9): 709-711.[收稿日期]2018-01[作者简介]章汝文,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管理。[基金项目]第二军医大学青年启动项目(2015QN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