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测绘安全生产管理试题

2022-01-07 来源:爱go旅游网
测绘生产安全管理试题2019

一、 填空题

1. 测绘生产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产法》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2. 作业人员(组)应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爱护和正确使用仪器、设 备、工具及安全防护装备,服从安全管理。

3. 针对生产情况,对进人测区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4. 按规定配发劳动防护用品,根据测区具体情况添置必要的小组及个人的野外救生用 品、药品、通信或特殊装备,并应检查有关防护用品及装备的安全可靠性。

5. 掌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避免作业人员进人与其身体状况不适应的地区作业。

6. 组织赴疫区、污染区和有可能散发毒性气体地区作业的人员学习防疫、防污染、防毒知 识,并注射相应的疫苗和配备防污染、防毒装具。对于发生高致病的疫区,应禁止作业人员进人。

7. 驾驶员应了解所运送物品的性能,保证人员和物品的安全。运送易燃易爆危险品时, 应防止碰撞、泄漏,严禁危险物品与人员混装运送。

8. 在戈壁、沙漠和高原等人员稀少、条件恶劣的地区应采用双车作业,作业车辆应加固, 配备适宜的轮胎,每车应有双备胎。

9. 禁止食用霉烂、变质和被污染过的食物,野菜、野果、野生菌菇等野生植物。禁止酗酒 和暴饮暴食。不接触和不食用死、病畜肉。禁止饮用有异味、异色和被污染的地表水和井水。

10. 使用煤气、天然气等灶具应保证连接件和管道完好,防止漏气和煤气中毒。禁止点燃灶具后离人。

11. 野外宿营要注意的事项:①备好防寒、防潮、照明、通信等生活保障物品。②搭设帐篷 时应了解地形情况,选择干燥避风处,避开滑坡、雷击、崩陷、山洪、高辐射、觇标、枯树、大树、独 立岩石、河边、干涸湖、输电设备及线路等危险地带。③帐篷周围应挖排水沟。在草原、森林地 区,周围应开辟防火道。④治安情况复杂或野兽经常出没的地区,应设专人值勤。

12. 应持有效证件和公函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在进入军事要地、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林 区、自然保护区或其他特殊防护地区作业时,应事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了解当地民情和社会 治安等情况,遵守所在地的风俗习惯及有关的安全规定。

13. 遇雷电天气应立刻停止作业,选择安全地点躲避,禁止在山顶、开阔的斜坡上、大树下、 河边等区域停留,避免遭受雷电袭击。

14. 外业作业时,应携带所需的装具、水和药品等用品,必要时应设立供应点,保证作业人 员的饮食供给;野外一旦发生水、粮和药品短缺,应及时联系补给或果断撤离,以免发生意外。

15. 安全员必须随时检查现场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16. 外业测绘严禁单人夜间行动。在发生人员失踪时必须立即寻找,并应尽快报告上级, 同时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17. 在城镇地区人、车流量大的街道上作业时,必须穿着颜色醒目的安全警示反光马夹,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牌(墩),必要时还应安排专人担任安全警戒员。

18. 迁站时要撤除安全警示标志牌(墩),应将器材纵向肩扛行进,防止发生意外。

19.在电气化铁路附近作业时,禁止使用铝合金标尺、镜杆,防止触电。

20.距水源较远的沙漠、戈壁地区作业,应制定供水计划,必要时可分段设立供水站。

21. 过沼泽地时,应组成纵队行进,禁止单人涉险。遇有繁茂绿草地带应绕道而行。发生陷入沼泽的情况时要冷静,及时采取妥善的救援、自救措施。

22. 高原、高寒地区,应佩戴防寒装备和保证充足的给养,配置氧气袋(罐)及高原反应防治专用药品,注意 防止感冒、冻伤和紫外线灼伤。

23. 进人高海拔区域前要进行气候适应训练,掌握高原基本知识。

24. 在冰川、雪山作业时,应戴雪镜,穿色彩醒目的防寒服。

25. 遇悬崖、绝壁、滑坡、崩陷、 积雪较深及容易发生雪崩等危险地带时应该绕行,无安全防护保障不得强行通过。

26. 乘小船或其他水运工具时,应检查其安全性能,并雇用有经验的水手操纵,严禁超载。

27. 涉水、渡河前,应观察河道宽度,探明河水深度、流速、水温及河床沙石等情况,了解上游水库和电站放水情况。

28. 暴雨过后要特别注意有无山洪的到来,严禁在无安全防护保障的条件下和河流暴涨时 渡河。

29. 地下管线测量,无向导协助,禁止进人地下管道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帽、安全灯,身穿安全警示工作服,应配备通信设备,并保持与地面人员的通信畅通。

30. 在城区或道路上进行地下管线探测作业时,应在管道口设置安全隔离标志牌(墩),安排专人担任安全警戒员;打开窨井盖作实地调查时,井口要用栅栏圈围起来,必须有专人看管 且不允许离开。夜间作业时,应设置安全警示灯。工作完毕必须清点人员,确保井下没有留人的情况下及时盖好窨井盖。

31. 对规模较大的管道,在下井调查或施放探头、电极导线时,严禁明火,并应进行有害、有 毒及可燃气体的浓度测定,有害、有毒及可燃气体超标时应打开连续的三个井盖排气通风半小 时以上,确认安全并采取保护措施后方可下井作业。

32. 地下管线测量,在有易燃易爆隐患环境下作业时,应使用具备防爆性能的测距仪、陀螺经纬仪和电池等设备。

33. 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时,作业人员应具备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基础知识。工作

电压 超过36V时,供电作业人员应使用绝缘防护用品,接地电极附近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并设专人看管。雷电天气禁止使用大功率仪器设备作业。井下作业的所有电气设备外壳都应接地。

34. 进人企业厂区进行地下管线探测的作业人员,必须熟悉该厂安全保护规定,遵守该企 业工厂的厂规。

35.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眩晕、深度近视等高空禁忌症以及酒后人员禁止从事高空作业。

36. 现场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带和防护帽,不得赤脚。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攀登工具 和安全防护带,保证完好。安全防护带要高挂低用,不能打结使用。

37. 测量内业作业场所中不应随意拉设电线,谨防电线、电源漏电。通风、取暖、空调、照明等用电设施要有专人管理、检修。

38. 测量内业作业场所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作业场所的安全出口应不少于两个,并严禁堵塞、占用疏散通 道和安全出口。安全出口、通道、楼梯等,应设明显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39. 测绘生产仪器设备须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有关的检查、维护、使用以及定期保养等 制度,禁止超负荷用电和仪器设备带故障运行。

40. 仪器设备的借用、转借、调拨、大修、报废等应有一定的审批手续。

41. 生霉、生雾、生锈是测绘仪器的“三害”。需按不同仪器的性能要求采取必要的防

霉、防雾、 防锈措施,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作业中暂时停用的电子仪器每周至少通电1小时。

42. 长途搬运仪器时,应将仪器装人专门的运输箱内。若无防震运输箱,而又需运输较精 密的仪器时,应把装有仪器的箱子装入特别套箱内,并用刨花或纸团等紧紧填实仪器箱与套箱 内包面之间的空隙。

43. 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 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握持支架将仪器 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仪器及所用部件取出后应及时合上箱盖。仪器箱放在 测站附近并不许坐人。作业完毕后应将所有微动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并用擦镜纸或软毛刷 除去仪器上表面的灰尘,双手托持仪器,按出箱时的位置放入原箱。盖箱前应将各制动螺旋轻轻旋紧,检查附件齐全后可轻合箱盖,箱盖吻合方可上盖。

44. 仪器在搬站时可视情况决定是否要装箱。搬站时应把仪器的所有制动螺旋略微拧紧, 仪器脚架必须竖直拿稳。

45. 仪器在野外使用时必须用伞遮住太阳。仪器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表面不能让太阳 照射,并要避免灰沙雨水的侵袭。

46. 仪器发生故障时要立即检修,不应勉强继续使用。

47.所有仪器在连接外部设备时,应注意相对应的接口、电极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 可开启主机和外围设备。拔插接线时不要抓住线就往外拔,也不要边摇晃插头边拔插。数据 传输线、GPS(监控器)天线等在收线时应盘成圈收藏,以免折断。

48. 测绘档案异地储存的距离应大于100千米,最佳距离为500千米以上。

49. 测绘数据存储介质,线性磁带应每10年迁移一次,光盘应每5年迁移一次。

50. 安全事故报告时限为:泄密事故应在发生或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轻伤事故应在发生或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其他事故应在发生或发现后立即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