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金成分
K类硬质合金主要由WC(碳化钨)和Co(钴)组成,通常称为钨钴类硬质合金。根据合金中WC和Co的含量不同,可以分为K0、K1、K2等多个牌号。其中,K0为通用型硬质合金,适用于一般切削加工;K1适用于加工钢材和高温合金;K2适用于加工铸铁和某些有色金属。
二、粒度与微观结构
K类硬质合金的粒度与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合金的粒度越细,其硬度、强度和耐磨性越高,但韧性会降低。微观结构方面,WC晶粒的大小和形状对合金的性能也有影响。通常,WC晶粒越细小,合金的硬度越高,同时韧性也会降低。
三、力学性能
K类硬质合金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冲击韧性等。不同牌号的硬质合金,其力学性能也有所不同。例如,K1合金的抗拉强度通常比K0合金高,但冲击韧性较差。
四、物理与化学性质
K类硬质合金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电导率、热导率等。不同牌号的硬质合金,其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K1合金的密度比K0合金高,而电导率和热导率则较低。此外,K类硬质合金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被酸碱腐蚀。
五、热学性能
K类硬质合金的热学性能主要包括熔点、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这些性能对硬质合金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有很大影响。例如,热导率高的硬质合金可以更快地传导热量,提高加工效率。
六、磁学性能
K类硬质合金的磁学性能主要包括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等。这些性能对硬质合金在磁场环境下的使用有很大影响。例如,磁导率高的硬质合金可以更好地被磁化,从而在磁场中表现出更好的磁响应。
七、耐磨性能
K类硬质合金的耐磨性能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耐磨性能主要取决于合金的硬度、强度以及微观结构等因素。一般来说,硬度越高、强度越大的硬质合金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八、抗腐蚀性能
K类硬质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不易被酸碱腐蚀。但是,在某些强腐蚀性介质中,如硝酸、硫酸等,硬质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这些介质。
九、加工性能
K类硬质合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进行铣削、车削、钻孔等多种加工操作。但是,由于其硬度较高,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同时需要注意冷却和排屑等问题。此外,硬质合金的加工成本较高,需要使用专用的加工设备和工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