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也是⼀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是我国⼀次重⼤的经济制度创新和变⾰。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市场化⼜对我国整体的经济改⾰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产⽣巨⼤的推动作⽤,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制度贡献。⼀、资本市场发展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从⽆到有,从⼩到⼤,从单⼀市场到多层次市场,在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市场结构等⽅⾯都取得了长⾜发展,发⽣了巨⼤变化。1.市场主体规模与结构
2010年我国有证券公司106家,基⾦公司62家,A股期末账户150798830户(2010年11⽉数)。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初步统计,截⾄2010年12⽉31⽇,106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97万亿元,净资产为5663.59亿元、净资本为4319.28亿元,受托管理资⾦本⾦总额为1866.29亿元。我国有基⾦公司62家,基⾦资产净值2.48万亿元。A股账户中个⼈账户150223774户,占99.62%,机构账户474854户,占0.31%。2.市场规模和结构
我国资本市场是包含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等在内的多层次市场。股票市场⼜有A股市场和B股市场,A股市场⼜分为主板市场、中⼩板市场和创业板等市场。从资本市场⼯具来看,我国主要的投资⼯具包括股票、债券和基⾦这些⾦融产品。(1)股票市场
从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价值来看,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了2000家,到2010年12⽉底,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2063家,上市股票2149只,其中上市A股2041只。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从市场交易规模来看,A股交易额从1990年的0.01017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542512.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43%。放在整个世界范围来看,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市值和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且从长期来看,这个位置是⽐较稳定的。
股市结构⽅⾯,我国⽬前主要包括A股市场和B股市场,不论是从市场公司家数、上市股票数量、股票市值还是交易额等⽅⾯看,A股都占据绝对优势。A股市场已经包括了主板市场、中⼩板和创业板市场。(2)债券市场
20年间债券市场获得了巨⼤发展,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前包括下⾯这些:国债、地⽅政府债、⾦融债、央票、短融、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持证券、可转债和可分离转债存债。交易市场包括银⾏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从发⾏量看,债券市场的发⾏量从1990年的347.3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93484.85亿元,20年间增长了169倍,复合增长率为32.3%。从交易量看,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从1993年的21.6亿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636310.7亿元,17年间增长了29478.6倍,复合增长率为83.2%。
从债券市场结构来看,按照发⾏量来看,由于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繁性,债券市场中央票发⾏量最⼤,占据了发⾏额的45%。按照交易量来看,⾦融债的流动性较好,⾦融债交易量占全部债券交易量的35%。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债券市场包括银⾏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1998年在银⾏间市场进⾏债券交易后,银⾏间市场迅速超越交易所市场,⽬前,银⾏间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3)基⾦
1998年到2010年,我国基⾦资产从103.6亿元增加到了248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9%。
基⾦结构构成上,从基⾦形式来看,逐渐由封闭式基⾦为主变成以开放式基⾦为主。从投资对象来看,我国股票型基⾦⼀直占绝对优势,接近全部基⾦的⼀半。截⾄2010年12⽉,我国⼀共有730只基⾦,其中,股票型基⾦、混合型基⾦、债券型基⾦、货币市场型基⾦和其他基⾦分别占46%,23%,13%,6%和12%。基⾦资产净值达到了2.4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混合型基⾦、债券型基⾦、货币市场型基⾦和其他基⾦分别占49%,30%,5%,6%和10%。⼆、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意义
1992年,中国确⽴了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市场化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
义。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部分。⽽且,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还通过促进市场微观主体培育、价格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和市场的对外开放等途径促进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重⼤的制度贡献。
1.在微观主体培育⽅⾯,资本市场发展加强了企业的市场意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
经过20年发展,我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具有相当规模。2010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加起来突破了2000家,2010年上市公司达到了2063家,上市公司数量约占股份制公司的六分之⼀。1990年-2010年期间,上市公司的数量以每年32%的增速在增加。中⼩板上市公司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2010年年10⽉创业板启动,2010年全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17家。从市场公司的市场价值来看,其增长更为迅速,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305155亿元,其中,流通A股市值达到了191109亿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是⾏业中的领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我国股票市值占GDP⽐例也在不断提⾼,2010年这⼀⽐例为77%,最⾼时达到了151%(2007年)。
资本市场发展从压⼒和动⼒两⽅⾯促进我国企业提⾼技术⽔平和培育核⼼竞争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是硬约束,促使上市公司增强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则、提升竞争能⼒。另⼀⽅⾯,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各种制度安排和运作平台,有助于企业⾃主决策和⾃主创新能⼒的培育。⽬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微观主体建设的促进作⽤包括如下⼏点:⾸先,公司要上市,就要进⾏股份制改造,还要符合上市的各种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使得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第⼆,上市后,上市公司处在风尖浪⼝,要直接⾯对市场的监督和检验,需要⾯对停牌、退市等压⼒。在这些⽆时不在的优胜劣汰的压⼒下,企业养成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市场中锻炼出了竞争能⼒。第三,资本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创新的、⾼效的股权交易场所和交易⼯具,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式做⼤做强。如2010年平安银⾏并购深圳发展银⾏这⼀涉及到交易额近300亿元并购,其中90%是以股权来进⾏对价交易。第四,资本市场在⽀持企业特别是中⼩企业⾃主创新⽅⾯发挥了积极作⽤。我国70%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但是它们很难从银⾏中筹集到⼤量资⾦,于是就需要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为对这些企业创新提供资⾦⽀持,⽽实际中资本市场也在努⼒承担这⼀重任。2010年创业板启动,为中⼩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持和资本运作平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中的许多⾼新科技公司借助中⼩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平台融资,培育了核⼼竞争⼒。
资本市场上的绝⼤多数上市公司是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的市场主体,从很多⽅⾯看它们都是我国经济中最重要最活跃最有能量的部分,为国家、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市场微观主体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2.价格体系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推动了价格体系的完善和定价机制的改进
价格机制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场定价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价格是⼀个体系,包括商品价格、要素价格等各种价格,这些价格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价格体系中有些价格是固定的,或者是由政府⾼度管制的,有些价格是市场化的,那么,市场⾏为主体就很难进⾏市场化定价,就会出现价格扭曲。
改⾰开放30年后,我国的商品定价已基本市场化了,但要素定价市场化程度还不⾼,尤其是资产定价、资⾦定价,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资本市场的发展对我国资产定价和资⾦定价的市场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1)资产定价
资本市场上,⼈们越来越多的采⽤市盈率、市净率等办法,参照市场⾏情对股票(资产)进⾏估值,也就是说资产的定价越来越市场化了。不论是⼀级市场上的新股发⾏还是⼆级市场上的股票转让和买卖,投资者会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经营风险、盈利潜⼒各种因素对企业加以估值。当然,由于上市审批制导致了股票资源和新股资源的稀缺性,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会存在⼀定程度的失灵,出现股价严重背离市场价值的现象,如2011年1⽉中多只新股的⾼溢价发⾏,导致⼤⾯积破发。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的失灵其根源在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不够,因此还需要进⼀步推进包括新股发⾏市场化改⾰在内的市场化改⾰。虽然资本市场在资产定价中仍存在⼀些问题,但不可否认其对推动资产定价市场化的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重要阶段,将出现⼤规模资产重组。资本市场资产定价机制的改进将有利于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未来的⽀柱产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2)资⾦定价
⾦融⾏业包括银⾏、保险、证券、基⾦四⼤⾏业和财务公司等其他⾦融机构。2010年我国⾦融⾏业总资产规模突破⼀百万亿。其中,银⾏、保险、证券、基⾦四⼤⾏业的资产合计就达到了105亿元,突破百万亿元的关⼝:银⾏业总资产为95.23万亿元(2010年11⽉数),保险业总资产为2.48万亿元,证券业总资产1.97万亿元,基⾦业资产净值为5.00万亿元。在⾦融四⼤⾏业中,银⾏业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其总资产占四⼤⾦融⾏业总资产的91%,证券公司占⽐1.9%,基⾦业资产占⽐2.4%,证券和基⾦⼆者合计的资本市场的⽐重⼤约是4%。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社会融资提供了股票、票据、债券等各种直接融资融资⼯具,使得融资渠道和⽅式越来越多样化。虽然,从⾦融体系资产结构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还显得单薄,但从融资结构来看,资本市场已经对资⾦的配置、资⾦的定价产⽣了重要影响,其话语权正逐步增加。2010年资本市场的筹资突破1万亿,上市公司通过发⾏股票,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10393.1亿元,扣除各种发⾏费⽤,实际募集资⾦10117.5亿元。股市筹集资⾦相当于⼈民币新增贷款的13%。2010年各类企业(公司)在债券市场上通过发⾏债券融资31252.95亿元,是1992年5亿元的6251倍,1992年-2010年期间债券融资资⾦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2.5%。2010年债市筹集资⾦相当于⼈民币新增贷款的39%。股市债市筹集的资⾦相对于⼈民币新增贷款的⼀半以上了。也就是说,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约占到了融资总量的三分之⼀。资本市场越来越成为资⾦定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
的部分,对资⾦价格确定的影响⼒越来越⼤。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由于资本市场上资⾦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较⾼,于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推动了我国资⾦定价的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上,企业债、⾦融债、商业票据等⼯具的交易已全部实⾏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只是在债券发⾏中,我国规定企业债发债时债券利息不能⾼于同期限储蓄利率的40%。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很多企业,特别是优质的企业,可以选择发⾏票据和企业债来融资,企业融资的成本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在不断下降,资⾦价格更加市场化。另⼀⽅⾯,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是作为替代性⾦融⼯具出现的,证券市场发展了,资⾦融通对银⾏体系的依赖性就降低了,为银⾏这⼀直接融资体系的资⾦定价改⾰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同时也对银⾏体系利率市场化形成压⼒,从⽽推进直接融资体系的利率市场化。3.宏观调控体系转变⽅⾯:资本市场发展推进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基本⽬标和基本特征的。只有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段、宏观经济传导途径,才能有效传导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且不对微观⾏为主体⾏为造成⼤的⼲扰、甚⾄隔段和冲击,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微观主体⾏为之间的⽆缝连接,实现宏观调控⽬的与市场微观主体利益的统⼀协调。
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类市场的发展,在我国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调控)体系逐步从⾏政管制的直接调控向综合运⽤市场化调控⼿段的间接调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的标志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具。1998年1⽉1⽇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控制,1998年5⽉26⽇我国⼈民币公开市场操作恢复交易。此后,依托稳步快速发展的银⾏间债券市场,央⾏的公开市场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到2010年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增加了20.6倍,年增长率为35.9%,⼤⼤超过了同时期我国M2的18.5%增速。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应量调整的⼒度在增加,影响程度在加强。
资本市场发展对我国宏观调控体系转变的作⽤主要包括下⾯⼏⽅⾯。⾸先,国债、回购、票据等市场的发展,为公开市场调控提供了市场化的间接调控⼯具和⼿段,极⼤地丰富了央⾏可以运⽤的调控组合。第⼆,债券市场尤其是银⾏间市场的发展,使得宏观调控得以实现的中介环境发⽣变化,为调控政策提供了有效的传导机制。第三,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展和市场深度的提⾼,降低了债券市场利率波动性,扩⼤了宏观调控的操作空间。第四,随着银⾏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展、品种的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增强了,有助于形成连续的可信的价格,债券市场利率越来越成为市场参照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通过央票发⾏利率和回购利率来影响债券市场利率,进⽽影响资⾦的市场利率,实现宏观调控的意图。作者简介:杨⽟明,博⼠,经济师,现供职于中⼭证券研究所。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写作没思路?你需要服务
2~15天咨询、写作思路迎刃⽽解了解详情
期刊投稿咨询,轻松见刊
个性化期刊投稿咨询⽅案,1~3⽉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资本市场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制度意义被举报⽂档地址:
我确定以上信息⽆误举报类型:
⾮法(⽂档涉及政治、宗教、⾊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侵权其他验证码:
举报理由: (必填) 提交 取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