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题研究报告: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

2020-07-03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题研究报告: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的研究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具有以下七大特点:一为注重培养学生在面对大概念,开放式问题、挑战或者困难时,开展研究并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其二为教授学生学术知识,并且帮助理解并学以致用;其三为以探究型学习为基础;其四为运用21世纪技能,例如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和创造力等;其五为过程中,学习可以做出自由选择;允许给出反馈,以及对计划和项目进行修改;其六为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问题、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其七为必须符合课标。我想这些越发受到重视的特征也正是我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所需要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们学校在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围绕“崇德敏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基于课堂教学、综合和跨学科活动等,以项目化的学习策略来推进和实施。

确实,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向,细化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又凸显了人才培养的民族底色。

核心素养事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中小学教育的终极追求。因此在学校中开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评价研究是践行教育使命的需要,从关注知识到转向或回归学生素养的有益探索,是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诉求的实践呼应,也有利于我校的学校教育回归教育本源,形成课程和教学的育人主阵地,从而实现学校“崇德敏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为完善学校育人目标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我们优化了三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基础课程中开展主题化的教学节;拓展型课程项目化实施;探究课程主题化实施和跨学科教研常态案例化,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架构学校德育活动体验课程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勾连校本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厘定校本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我们通过勾连校本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厘定校本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探寻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梳理培养策略;通过主题式项目化的推进实践和评价,来促进学生素养发展,不断达成育人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面向我校全体教师、学生与家长开展关于校本育人目标内涵的调查和访谈,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论证,将校本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进行勾连。对校本育人目标的内涵做出了解读:我校的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通过学习、体验、积淀,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发展、乐学善思好问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此,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校本化理解并确立校本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乐学善学、 诚信友善、学会沟通、 礼仪规范、热爱祖国、创新意识、珍爱生命、问题解决等素养排在了众多素养的前列。

为了使确定的校本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科学、更符合我们的校情和学情,我们又召开了专家咨询会、专题研讨会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最终我校形成了以学校“懂规范、乐学习、善交往”的学生发展目标为基的12项核心素养体系框架及内涵要求,如“合作担当”,重点要求是在学习、活动中初步具备分工合作的意识及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并在过程中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勇于探究”,重点要求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初步具备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与课程对接,从学科特质、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结合点、落实点,梳理培养策略,形成全学科进行“学科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梳理与培养策略”的梳理和撰写。

二、完善“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方法策略

1.基础课程校本化实施 全面培育学生关键能力

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加强教师课标意识,探索和梳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培养目标。具体的做法是以教学节为载体,主题聚焦全面培育学生关键能力。如“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等。

2、项目化实施,培育“乐学善学、主动参与”等核心素养

我校拓展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乐学”,即 “乐于学习”,在以“乐活、乐博、乐艺、乐文、乐探”为主题的乐学课程框架下,努力扩展各主题下的课程内涵内容,努力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基于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又着力打造了几项特色课程,WAP项目,英伦足球项目,性别教育项目和健康与幸福项目等,通过项目化学习,来凸显我校的核心素养培养下学生发展特色。

如WAP项目是一门国际理解课程,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了解到了其他国家的信息与文化,学到了作为世界大使需要具备的良好品质。在课堂中我们的外教老师通过故事,歌曲,比赛,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带领着孩子们听说读演玩,通过生动的肢体语言和有趣的互动,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开拓了国际理解视野。四年级学生通过“我与社区”这个项目,探究了如何与朋友家人合作来改善社区。他们制作狗狗公厕,充满创意,体现了对动物的一份关爱,对小区环境改善的关注,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主动搜索资料、主动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最终设计出了充满创意又符合环保理念的作品。乐学善学、主动参与等核心素养得到了培养。

再如我们的“玫瑰课堂”“男子汉长成计划”项目化学习,通过议一议、讲一讲、演一演、家长论坛、探究实践等,男孩妇孩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尊自护自爱等。这些都是我校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之核心素养方面所作的探索。

3.探究课程主题化实施凸显“勇于探究、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

我校的探究型课程以本校的“三类课程统整”校本主题项目学习序列,整合社区资源,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开展特色课程的实践活动。如四年级的第四单元校本项目主题“低碳环保我践行”,就是充分以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的“垃圾分类”为项目,开展项目探究活动。

此外,我们还重点推进STEM项目课程在四、五年级实施。如《搭建温室》中的《叶的光合作用》一课。学生以“被遮住的叶子颜色有什么变化”实验为基,充分围绕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发现、原因分析等要素的提炼,结合电子书包的文本和媒体资源推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通过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经过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方案的再设计。整堂课学生对如何科学实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索,勇于探究、问题解决等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育。

4.跨学科教研常态案例化,架起三类课程统整主题推进之桥梁

三类课程的优化实施,我们的途径之一是跨学科教研,让同年段不同学科的老师聚在一起,站在各自的学科角度审视同年段的其他学科,会发现不一样的资源,看到不一样的精彩,切实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统整学科资源”这一命题做到实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就一个单元中的一个项目,如何利用各学科资源展开教学的进行了案例分析,让跨学科研讨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案例:

一年级数学: 认识人民币, 案例撰写 唐××

课时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2会说出人民币的币值,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3能根据实际需要,将人民币进行简单地互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从小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二)、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教师出示一个储蓄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师:对!这个储蓄罐是我们班上×××同学的。×××同学平时注意节约,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他做得好不好?我们从小也要养成节约用钱的习惯。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可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学等,最近几天,同学们把自己平时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我们生重病的小伙伴,是这个小伙伴的并能及时的治疗和康复,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到处充满爱。另外,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我们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面乱画。

师:同学们都看过钱,也用过钱,但是对钱的认识还不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

教学片断二: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那就请你从纸盒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2、小组活动:学生从纸盒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

教学片断三:

师:春节时,×××同学想寄一张贺卡给外地的爷爷奶奶,要买8角钱的邮票。他该怎样从储蓄罐里取出这8角钱呢?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不同的方法。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

用二种人民币怎么拿?

用三种人民币怎么拿?

用四种人民币怎么拿?

教学片断四:

模拟超市购物,出示商品价格,给学生20元,小组合作进行购物。

评析: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创

设情境,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教学推进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

1)整合品社,在人民币教学中渗透德育。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救济生病的小伙伴等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2)整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老师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3)整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课中老师组织了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确实,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

从核心素养落地出发,聚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对象:教师和学生,以引导、激励为原则,健全评价机制,坚持质性评价、量化评价、日常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学生成长空间档案袋的功能及信息集聚、融合多元评价主体的优势,运用及时科学的反馈制度,创新评价引擎,筑起撬动教学方式变革的支点和家长关注学生综合发展支持学校教改的力点。

尤其是学生评价方面,我们以“最美小学生”为综合性常态化的评价体系为基准,围绕校本12条学生核心素养分别对应设立了12个评选类目,如诚信小天使、劳动小能手等,引导学生努力践行中心小学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懂规范、乐学习、善交往的好学生。

其实,项目化学习本质上就是一种“学习”,而不是一个“项目”,学习对项目化学习者而言,意味着一种经历和生命成长,而要让这种学习意涵真正实现就需要我们学校、我们教师能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去审思、设计和实施,从而将素养又能继而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因此,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都是我们在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时需要关注重视的。我们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开展的项目化学习,将以新时代教育背景要求下,继续探索和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